“大部门体制”剑指“九龙治水”
以往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落脚点基本上是“精简、统一、增效”。“大部门体制”改革更多强调部门整合和职能整合的有机统一。
“九龙治水”,是长期以来社会上对部门多头管理的形象说法。
“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首先指向的就是解决政出多门的问题。南开大学“大部门体制改革课题组”负责人朱光磊教授解释说。
有的地方对人力资源培训市场多方管理,劳动部门组织职业考试,编写考试教材,主办培训机构,认证职业资格;人事部门也不甘人后,组建人才认证中心,编写人才开发目录,开展人才认证。
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委员还举例说,近期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如果相关部门能够更好地整合职能,效果会更好。
根据方案,将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分别负责的有关工业管理职能整合,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交通部、民航总局的职责,建设部的指导城市客运职责,整合划入交通运输部;将人事部、劳动保障部的职责整合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大部门体制’改革,有利于减少政府部门间的摩擦协调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变部门之间‘扯皮’为部门内部协调,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杨子强代表说。
“大部门体制”从最急需改革处入手
“问题就是改革的重点,就是旧体制的突破口和新体制的生长点。”“大部门体制”从最急需改革处入手。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由生存型社会转向发展型社会,这是‘大部门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背景。”迟福林委员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环境保护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决策地位并未真正确立起来,更多的是一个监管部门。”迟福林委员说,组建环境保护部,正是当下之需,有助于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迫切要求。此次将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移动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龙代表说,这有利于向现代工业信息化延伸,有助于推进高新技术和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实现工业“由大变强”。
发展的另一个紧迫问题,就是改善民生,加强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食品药品监管体系的进一步理顺,将直面这些问题。
这些年来,劳动保障和人事管理也经历了先合后拆的过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组建,将直接推动许多与人力资源有关的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更加突出了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城乡统筹。
推进“大部门体制”也选择了一些条件相对成熟的领域,比如说交通运输方面。民航、公路等领域的政企分开,已经有相当的进展,奠定了合并建立大交通部的基础。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公众需要作为“大部门体制”的优先选择标准。山东临沂市市长张少军代表说,“大部门体制”方向选对了,从需要的地方入手,急的事情先办,然后再逐步推开,这是一个稳妥的办法。
“大部门体制”坚持权责一致
与按政府专业管理职能设置政府机构的“小部门体制”不同,“大部门体制”的特点是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部门权限随之扩充。
没有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相对分离与制约,就没有真正的大部门体制。一些代表提出,这是防止“大部门体制”改革产生权力膨胀的关键。
“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在部门的权限调整与扩充的同时,部门的责任也要相应提高。中国工商银行安徽分行行长赵鹏代表说,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还必须与建立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推行问责制度相结合。
“大部门体制”路有多远
“大部门体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既应当把握趋势,积极探索,不断推进;又应当把握节奏,审慎稳妥,循序渐进。
做到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整体设计与分步实施相结合。这是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中要把握的重点。
包括“大部门体制”在内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中国历史上和在世界历史上都没有先例可循。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袁曙宏说,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是必须的。
部门职能分工、权责边界划分,这些触及利益的棘手问题,也将增加改革的复杂性。
综观世界各国,发达国家的政府内阁部门虽然现在一般不超过20个,但都是经历了较长时间逐步改革的结果,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部门多在20个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四、五十个。“防止急于求成,走大的弯路,对于改革的成功十分重要。”袁曙宏说。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一些行政部门承担着重要的改革任务。在这些改革与转型任务没有完成前,考虑到政府职能阶段性需求,这些领域不宜急于推进“大部门体制”。迟福林委员说,另外,推行“大部门体制”仍然是在中央层面进行的改革探索。从现实情况看,进一步明晰中央和各级政府的事权,尚需时日。
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在起,我们要经过约12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归根到底是建设一个人民满意的政府。
“大部门制”改革带来民生新希望
1982年以来,历经5次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已由100多个减少到28个,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行政运行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仍然存在,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
投资办企业盖了112枚公章、耗时两年多仍未完成审批,屠宰一头生猪有8个部门管,太湖治污“九龙治水”……这些曾引起社会强烈反映的典型事例,是政府一些部门职能不明、权责不清、行政越位缺位、与民争利现象的缩影,凸显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
要适应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的新期待,就必须对现行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
“精简”就是要精兵简政,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减轻行政成本给群众造成的负担,把公共财政增收更多地用到民生上去,从根本上清理和消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吃拿卡要”等与民争利现象,让企业发展、百姓生活有一个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
“统一”就是要根据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政府四大职能,合理设置机构,既减少重叠、交叉,又增强统筹协调能力,解决行政中的缺位、错位和越位问题,加强对经济社会事务的宏观管理,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和市场统一。
“效能”就是要通过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增强行政能力,解决办事拖拉、推诿扯皮问题,不让群众办事跑冤枉路、花冤枉钱,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行政保障。
“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是党和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大部门制”改革是朝这个目标迈出的一大步。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持,有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这样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编辑/木子)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