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奥运是以和平为追求的体育盛事。在别国举办奥运时,中国媒体乐观其成,充满善意,而这次有些西方媒体的表现却令人失望。您认为是什么样的心态导致了一些西方媒体最近比较集中地对北京奥运“开炮”?
魏纪中:应该说,总的来看,关于北京奥运会的正面报道要多于负面报道,正面报道的数量很大,海外主流媒体的态度也是正面为主。
至于目前西方有些媒体比较集中地对北京奥运会加以指责,我认为,是因为奥运会临近了,少数人,包括少数所谓的NGO(非政府组织),急于利用奥运会对北京施加压力,以图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这些人的背后,肯定有一些反华势力,但是这些势力是形不成气候的。
另外,这与现在国际局势存在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也有关。今年将举行包括美国大选在内的几个很重要的选举,世界政经局势的变化也不明朗。而现在,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已经不一样了,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有分量的国家,这就是为什么有人需要利用中国来“说事儿”。
在中国社会稳定的情况下,这些东西的作用微乎其微,只有在不稳定的情况下,这些因素才能够起到蛊惑人心的作用。虽然不能影响大局,但我们要重视这些问题,予以澄清和反击,让大家了解真相。
记者:将奥运会与政治挂钩,是这次一些西方媒体最为常用的攻击手法,比如说在达尔富尔问题上,大肆鼓动抵制北京奥运。
魏纪中:我觉得这些举动都是徒劳的。
举最近的例子,有些人用所谓苏丹达尔富尔问题说事儿。
比如,国际奥委会介绍来作为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艺术顾问的斯皮尔伯格“辞职”了,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马上表态,“他辞他的,我们根本不在意”。因此,主流、官方态度是很清楚的。
这些人制造这些事件,无损于我们整个奥运筹备工作的进展,西方媒体放大这些事件的效应,只不过是想起到一些蛊惑人心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这些本来微不足道的事情,或者是一些毫无根据的事情,被媒体放大了,被网络炒作了,的确给了人一些错误的印象,这个是需要我们进行澄清的。
人所共知,达尔富尔问题应该是由联合国负责解决的问题。而且联合国一直在关注,寻求解决的途径。这不是联合国和苏丹以外哪一个国家或组织能够解决的问题。
记者:您对“奥运政治化”有什么样的看法?
魏纪中:一些西方媒体在将奥运会与政治问题挂钩前,首先无端指责中国将奥运会“政治化”,如今反过来自己又将奥运会政治化。
而对于奥运会的主办者和承办者,即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是根本不希望将奥运会政治化的,他们希望的是将奥运会产业化,创造收入,支付奥运会运营经费,减少主办方负担。我们绝对不想政治化。
国际奥委会是一个非政府性、非盈利性的国际体育组织。他的目的在宪章中规定了,不是一个搞政治的组织。当然,国际奥委会本身也希望用自身影响对某些政治问题发挥些作用,比如奥林匹克休战,其目的就是帮助促进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和睦,但这不等于说是将奥运会政治化。
而中国希望的,是使奥运会成为一个世界和谐发展的载体,这一点通过我们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就能看出来。中国绝对没想通过举办奥运会达到什么政治目的。
我们希望通过奥运会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过去世界对中国不了解,有不少误解,中国通过举办奥运会消除这些误会,让大家来到中国,亲眼看一看现实,“百闻不如一见”。
记者:目前已经有60多位国家元首和各国政要表示要来参观奥运会。
魏纪中: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以往历届奥运会,这就说明大家都对北京奥运会寄予很多的期望。这么多的政治家都到北京来看奥运会,就是他们也期望北京奥运会真正能够对于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合作起到作用。
总的来看,我们办好奥运会是符合世界的期望,符合中国人民期望的。这是大的形势,在这种大形势下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无须过分担忧。
记者:奥组委为各国政要的到来进行了怎样的准备工作?
魏纪中:第一,我们会配合政府部门,因为元首和各国政要的接待属于政府部门的事情,我们的任务就是配合政府把这些尊贵客人接待好;第二,对于奥组委来说,不管来的是谁,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运动员,都是我们的客人,我们都应该接待好。只是接待起来规格有所不同。这些规格的不同主要由政府定,对奥组委来说,我们就是热情接待。
记者:在曲解北京奥运的报道中,除了那些恶意的攻击和无端指责外,有一些是出于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不了解。您在与西方体育界和其他各界人士打交道的过程中,对此有一些怎样的体会?
魏纪中:近些年国际体育界对中国的态度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我指的主要是发达国家。
我1992、1993年负责申办2000年奥运会,但没有成功。为什么没成功?当然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国际格局。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西方对中国的发展方向不太清楚,搞不清楚中国到底要干什么。他们宁愿处于观望态度,让中国边缘化,不让中国进入核心,当时整个西方社会不希望中国利用奥运会加速发展。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反对北京,欧洲议会反对北京,甚至连当时北京的竞争对手,如英国、澳大利亚等的领导人,也公开反对北京。想方设法反对一个申办城市,这在奥运历史上也是绝少见的。
而到2001年再次申办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一直在顺利发展,西方国家也认识到,相互对抗没有好处。因此2001年的申办比较顺利。从整个格局来讲,过去是挡,现在是希望中国按照国际规则办事。中国也愿意以一个负责任的态度融入世界大家庭,同时也希望通过努力改变国际规则中不合理的部分,不公正的部分。
目前,世界上对我们的期望很多。然而,其中有些人期望的是中国通过办奥运会会更加市场化,希望你走西方民主的道路。对于我们来说,第一,改革开放始终是我们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办奥运会,要继续改革开放,按着我们自己的路走;第二,政治民主也是我们的期望,但我们是在中国的社会制度大的框架之内实现民主。北京办奥运会不言而喻地说明了中国的发展模式是有生命力的。大家根据不同国情用不同模式发展。
最近几年,我所接触的体育界的人士,都对北京奥运抱有很大的期望。他们相信中国是很负责的,中国人办事是很认真的,中国人是真心要把奥运会办好的,中国不是想通过奥运会来赚什么钱。这样,从国际体育界来讲,我还很少听到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在瑞士,我见了很多体育官员,没有人对中国指手画脚,只是建议说,在环境问题上,你们已经尽最大的努力了,不过希望你们仍然好一点儿。而没有人说你这不行那不行。
现在,多数人对中国已经从理解到了认同。当然,我们也要清楚,对你的认同不等于对你的完全肯定,这是两回事。
记者:那么,对于那些由于欠缺了解而导致的对北京奥运的误读,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魏纪中:北京奥组委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组织了很多活动。第一,很多国外专家在奥组委跟我们一起工作,自然就了解了真实情况;第二,奥组委每天会接待世界各地的客人,有的是奥委会官员来了解情况,有的是国际媒体前来采访,我们都采取欢迎、开放的态度;第三,通过各种媒体,包括大家都喜欢用的网络,让大家尽可能地看到事实,看到奥运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例如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工程的完工、北京地铁的建设,等等。
对于能有机会亲眼所见的人而言,事实是抹杀不了的。你可以对事实有不同的解读,但事实是不能否认的。“谎言重复一万次,就成了真理”,这对真正了解事实的人而言是不适用的,只能更加证明它是不折不扣的谎言。
记者:您经常与国际奥委会的官员打交道,应该也包括罗格主席。他们如何看待那些将奥运与政治挂钩和恶意攻击北京奥运的行为?他们是否也给过我们一些反击或辟谣的建议?
魏纪中:在这方面我们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奥运会非政治化。北京奥运会早就声明了这一点,国际奥委会和罗格当然同样如此。罗格多次强调,有些事情不是国际奥委会所管辖的范围。北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的共同的目的,就是把奥运会办好。当然我们要接待一些政治家,但我们所希望的是他们支持奥林匹克运动。因为支持奥运会运动就是支持奥林匹克理想。
前段时间还传出罗格在什么信上签名反对北京奥运的假新闻。事实怎么样呢?确实有人给罗格写信,说北京怎么怎么样,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又怎么样,但罗格根本就没有答复。国际奥委会的态度,是不予置理啊。
记者: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盛会,也是和平的象征,但它是否同样需要形象建设和公共关系?请您介绍一下北京奥组委在这方面的部署和工作开展情况。
魏纪中:任何国家和组织,任何人,都需要形象建设和公共关系。北京奥组委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而且,这些形象建设和公共关系,不仅是我们自己做,还要请外国人一起做,因为我们需要沟通的对象是外国人,聘请外国人有利于我们对对方更好的了解,从而找到更好的沟通办法。所以北京奥组委聘请了许多外国公共关系方面的专家,帮助我们促进多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受众能更好地沟通,更好地接受。
记者:迄今为止,这些工作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您对这方面的工作做何评价?
魏纪中:我觉得成效是很好的。据我了解,现在有很多外国人愿意到北京奥组委工作,外国有很多人都想当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北京奥组委与世界的沟通起到了作用。我就用事实说话。我在瑞士这儿还碰到好几个呢,都跟我说,你给我说说,能不能让我去。呵呵,还打算走我的“后门”呢。
还有一个具体的例子。以前在北京奥组委,外国专家有专门的食堂,而现在奥组委的人就餐都在一起了,上至奥组委副主席、外国专家,下至普通职员,都在一个食堂吃饭。国际奥委会的官员到奥组委开会,也跟我们一起在一个食堂吃饭。这也说明沟通起到了和睦相处的作用啊。
记者:在向世界展示奥运,为北京奥运所遭受的不公正评价和不实指责进行辩护时,中国的媒体和有关新闻发布者应该注意些什么?
魏纪中:我觉得要针对国外的受众,应该有两条渠道,一个是政府的公开渠道,比如新闻发布会等,另外也可以听听我们国内的一些专家、普通百姓的意见和看法。这两者配合起来,你的说服力会更大。
同时,看问题时不要就事论事,要从多角度去考虑,因为现在社会上的现象都不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当然,最重要的是要用事实说话。
比如,有媒体曾炒作北京奥运会大大超支了,我就写了一篇文章来说明。我重点强调了,所谓超支的问题,不能光看支出,还要看我们的收入。因为我们的市场开发等方面效果非常好,超出我们的预料,收入大大增加,我们当然要把更多的钱用到奥运会的参加者身上,这又有什么不对呢?
媒体方面在应对这些指责和攻击时,一定要区分,哪些是有意的攻击,哪些是由于不了解导致的误解。对有意的攻击我们必须用真相反击;而对由于不了解造成的误解,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彼此文化不一样,怎么可能完全理解呢?另一方面,则要考虑为什么会引起对方的误解?我们的工作中是不是存在问题?因此在向对方说清楚之前,我们要意识到这些误解和批评当中包含着的对于我们有利的因素。从这个角度出发,把自己的工作加以改进,这样再解释什么对方比较容易接受。
当然了,恶意的攻击是有的,但我认为目前多数的批评和指责还是不理解造成的误解。这就要求我们仔细思考是不是哪些方面做得不够,还需要改进和完善。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