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遭遇“黑色一周”后,连日大跌。一周内沪综指和深成指分别暴跌了11.40%和15.28%。其中,沪深两市房地产指数跌去近20%,成为大盘下跌的主要动因之一。
高通智库分析师认为,日前地产股的大跌,除与A股大盘走势关联外,更与市场上对房地产行业的悲观预期,有密切的关系。
在行业资金链整体偏紧、购房者观望和早前地产股泡沫的多重影响下,目前证券界对地产行业预期调整明显,基于对地产股盈利能力削减的判断,“减持”开始占上风。
同时,受证券市场上地产股深幅调整的情绪影响,加之近期舆论层面悲观预期占主流,也加重了房地产行业内的悲观情绪。有地产界人士感叹,“地产行业完了!”而部分房地产项目在降价促销的幅度上,也在实际或准备加大力度。
对于内地房地产行业的未来,我们的判断是,当前行业内更需要信心——基于准确前瞻判断基础之上的信心。
地产股调整,必然性背后,有利好。内地地产股价泡沫,显而易见,破裂是必然。例如:最早提出楼市拐点的万科,为什么没有最先提出或预警“地产股泡沫”呢?因为这些在证券市场的资本支持下,超高速发展的企业,是地产股泡沫的最大受益者。内地证券上地产股泡沫已经违背了市场规律,破灭是必然的。
值得注意的是,地产股泡沫的调整,并没有以企业个案的形式实现,而是以整个行业的前景预期为代价实现的,并加大了行业调整的深度。
证券市场对地产股的调整,将使地产行业在证券市场的阶段性融资,受到较大打击。但同时,也许并非完全的“利空”。我们在了解的过程中,国内最大券商的地产上市部门的专家表示,“地产股价的调整,消除了房企对IPO不合理定价的预期,对于融资的成行是个好事。在整体股市企稳后,地产融资的重启将更为良性。”
高通智库认为,地产股泡沫破灭,早破早好!早破之后,市场方得以向良性发展。
资金链压力的“真实与幻想”。对行业链资金压力,我们早前已有很多的分析。高通智库是最早对行业资金链进行预警的机构(从2007年6月-2007年12月,我们发布了近100条相关简报提示)。当前,我们认为在现实压力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幻想”成分。(具体企业资金链解析,见前两周简报分析)
在“幻想”方面:日前与业内人士沟通时,我们发现大家想当然将一些房企的资金链判定为“很紧”。这与我们掌握的情况,恰恰相反。因为错误判断是建立在,将促使行业资金链紧张的可能因素,认定为已经转换为现实压力。
对于当前行业资金链,我们认为是“整体偏紧,但分化同样非常显著”。大、中、小三类房企中,每一类型房企中,都有资金紧张的企业,但每一类中也有相当比例宽松。
同样重要的是,对于整体行业资金链的判断,还需要看后市信贷调控走向。当前房贷政策如果一步调到位,意味着巨大风险。因此,阶段性回暖的可能性很大。
市场需求“实景与幻景”。社保住房体系,为需求提供了一个幻景,短期内难改实质供求,但造成强烈观望气氛。社保房真正发挥效果要多久?一年?两年?还是三年?
需求实景是:1、投资需求受到削弱,房价调整集中在早前的不合理定价,以及开发商在此基础上的“割肉”。割掉的更多是“肥肉”,而没割到“骨头”。2、城市化和刚性需求仍旺盛,整体市场基础未发生实质变化。
现在需要考虑的是,“需求观望和行业资金链偏紧”两者的并存,能持续多久?半年?三个月?还是一年?行业资金链紧张持续一年,将酿成巨大的风险;三个月至半年,似乎是一个槛。
因此可预期,现阶段的市场调整,将不会是一个深度调整,而是阶段性的回调。
行业多元化融资环境遇阻,将带来生存环境的新变数。如我们早前分析,内地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基础并没有发生实质变化,引发市场与行业变化的是行业生存环境的变革。不过,目前由于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革,又使这种变化出现新变数。
国内房地产行业资金来源,60%-70%以来银行信贷资金。在房贷行政性调控之后,一季度银行资金收紧的比较明显。在行业资金主渠道受限的同时,是需要替代渠道予以弥补的,如果没有就预示巨大风险的酝酿。
过去的2007年,香港与内地证券市场,成为房地产行业融资的大亮点。作为行业资金链的上游资金,来自证券市场的资金,撬动了大量的后续信贷资金。而目前,香港、内地两地证券市场为房地产行业提供融资的功能,已经严重萎缩。
假如房贷调控政策不回暖,如何弥补资金缺口,如何预防和消除风险?
外资?不行,在人民币升值以及中美利差扩大下,限外只会严厉。虽然当前外资投资房地产动力异常活跃,但总体资金量仍有限。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即便政策放行,能够提供的资金量仍太小。信托?渠道有潜力,但信托公司的机构能力仍太有限。
现在最有增量资金能力的是行业外资金的进入,相对目前房地产行业的品牌企业家数和能力,行业外资金在地产行业的洗牌能力更强。但这部分增量对行业目前的资金缺口仍有限。
最后,最有可能的还是信贷!也只有信贷!
我们认为,在房地产市场风险和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下,房贷政策将在“打压和发展”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而在下半年和三季度回暖可能性比较大。
同时,目前商业银行执行央行规定,按季控制贷款规模,也使下半年贷款指标相对剩余,相对与目前已见萎缩的投资需求,也将使贷款环境变的宽松。
房企的进与退:
1、外资与行业外资金,投入房地产当前进入新的活跃期。从中可以看出,内地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价值判断是显性的,关键是资金问题。
2、当前地价走低将成阶段性趋势,地价水平已具备实体开发价值。“稳健操作”适合资金链偏紧的企业,而对于具备投资能力的企业而言,当前是获得优质土地的良机。
3、当前最强烈行业整合声音的背后是——强烈的看好。发出最强烈整合声音的企业,是具备整合能力的企业,从逻辑关系角度,也是强烈看好行业和市场后市发展的企业。因此,其他房企在接受上述观点时,应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合理操作。
4、目前整体行业预期的舆论环境过于悲观,应当正确、合理认识。
房贷“回暖”或将为期不远!
目前整体房地产行业信息面,对行业的悲观预期占据了主流。作为对房价批判的延伸,有些舆论导向对房地产行业的悲观预期仍有明显的主观打压迹象。据我们过往的经验,对错误导向的甄别能力,一直是需要强调的问题。当前需要深度思考的是,应如何去看待行业的未来?
两个关键判断支点:1、楼市未来的市况;2、行业资金链情况。对于后者,当前无疑直关重要,尤其是房贷的政策导向。高通智库判断,房贷 “回暖”将为期不远!
我们日前了解到,某四大商业银行的省级分行人士认为,房贷在5月份将有所变化。其主要理由:首先,商业银行经营的主动性,对房贷业务仍有很强的期许。其次,从经济发展和市场风险的角度,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也较大。该商业银行人士的说法,与我们目前监控到的市况是吻合的。
一、在宏观经济层面。从紧货币政策已见显著成效,M2增速为近14个月以来的最低,贷款增速明显放缓。CPI在2月同比上涨8.7%的基础上放缓,而如果考虑到恶化的外部环境,央行放弃“激进”紧缩政策的可能性很大。同时,从保持经济增长的角度,中国很难实行货币从紧。
二、在房地产风险层面。一季度整体信贷受控,并且在信贷结构调整中,房贷首当其冲。加之香港、内地证券市场的调整,房地产行业资金链风险开始显性化。
避免大涨大跌是宏调新基调,况且目前行业资金链风险,已开始为央行所重视。
在整体行业资金链偏紧,尤以部分超高速扩张的大型房企为代表的前提下,连锁反应所造成的资产价格风险和银行系统风险,并非危言耸听。
如我们早前判断,风险显露之时,即为政策回暖之时。一则市场下跌之后,挽回的政策成本,远高与放缓的政策成本。二则责任风险和利益冲突,也促使回暖可能加大。
三、政策回暖的可能性和限制条件。当前信贷控制,属于“窗口指导”的行政控制,回暖的硬性限制阻力不大。在开发贷款的硬性条件,并未发生实质提高,而是执行更加严格和指标安排的行政监督。二套房贷政策上,有银监会的新规范存在,目前商业银行的主流做法“技术性突破”。由此,开发贷上的政策回暖比置业按揭,更容易操作。
二套房贷政策,本身定位于对房价所造成的资产价格上涨风险进行调控,新规范本身蕴涵极强行政色彩,在制度合理性和长期性上有欠缺。从商业银行角度,房贷增量意味盈利能力;房贷存量的结构性比例意味风险指标。当前的房贷政策与商业银行利益,形成巨大的悖论。
如:“限价房”贷款在购房者收入研判上,只规定“上限”,而无“下限”,在商业银行操作中如同“次按揭”。而优质房贷业务受到限制,使商业银行政策公关动力增强。
四、房企操作策略。对宏调与房调政策输理,我们发现具体政策都属于短周期,这与房地产长周期的特点形成反差。合理的房企操作策略是,重视和顺应调控政策进行操作调整,而房企操作主线则更依赖前瞻的市场判断,甚至出现更多的反向操作现象。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建议房企在当前地价走低下,积极关注的原因!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