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徐滇庆教授和知名财经评论人牛刀之间关于深圳房价是否下降的赌局,在高潮将起之时却因一方当事人的“提前交卷”戏剧化的嘎然而止:之前自信“百分之二百赢”并且拒绝道歉的徐教授7月1日在自己的博客发表了长达2千多字的道歉声明。
一场堪称极品的精彩大片就这样“黄了”,对惯于看热闹的吾国民众确实是个莫大的遗憾,但对于饱受房价暴涨之苦而无能为力的老百姓而言,徐教授的道歉至少在精神上给了他们小小的安慰。如果我们事先不知道这个赌局的主角,很少有人会把这个赌局和著名的徐教授联系起来,在一般人的眼里,像徐滇庆这样的著名教授应该是学风严谨,出言审慎,极具权威的专家的代名词。但可惜的是,恰好是这样的大专家,却不慎染“赌”而成为娱乐新闻的主角。徐教授在道歉信里说,为了避免这个事情被“娱乐化”的不良倾向,其“理性选择”了道歉。但是我不明白,对于一个赌局,我们不以娱乐化的心态来阅读,难道要我们把它作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说实话,这个赌局,除了徐教授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通过“囚徒困境”中的艰难博弈,利用“理性预期”,最终选择道歉这样一个对他而言可能是最优选择的结局有点像一个经济学家之外,我找不出这个赌局和两位专家身份相符的哪怕一点点元素。对于一场开始就注定没有赢家的赌局,两位大专家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却意犹未尽,不客气的说,确实有点斯文扫地。
毫无疑问,这种赌局的本质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学风问题。赌局本来就是娱乐,和学术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打着学术的幌子沽名钓誉,则更是对学术的玷污。深圳房价赌局,正如徐教授自己所言,反应的恰恰是中国学术界普遍浮躁的学风。作为一个其观点被民众所信赖的公共知识分子,重要的并不在于其观点正确与否,而在于其看问题的深刻和结论的严谨,而经济学的宗师凯恩斯爵士早就指出,严谨的思想对于制定经济政策是至关重要的。平心而论,徐滇庆教授虽然屡有惊人之语,但其学风在国内学人中是我所钦佩的。徐教授在其大作《房价与泡沫经济》中曾经语重心长的指出:“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多元博弈,情况非常复杂,不确定性很强。贸然预测房价走势,起码说明这个人没有学好对策论。”同时,徐教授在书中还说:“在研究房地产市场的时候,许多学者和我一样,都有一个相同的困惑,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为什么经济学界的学风会如此浮躁?如何才能在整治房地产市场竞争秩序的同时也整治一下经济学界的学风?”言犹在耳,徐教授却自己忘记了自己的这些曾经的真知灼见,想来令人痛心。
如果我们稍微关注一下,这种学风的浮躁已经成为整个经济学界的一种时尚。目前,中国经济面临诸多困难,正处于转型期最关键的关口,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身处如此伟大的时代,应责无旁贷奉献自己的智慧,静下心来研究经济问题,为公共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或者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弥补和欧美等国在经济研究方面的差距。但中国的经济学界,很多所谓的权威专家,热衷于做一些“占卜学”的工作,今天预测股票指数,明天预测房价,他们非常真诚、自信的说一些蠢话,做种种一再落空的预言。这大概是受了谢国忠预测亚洲金融危机、许小年预测千点论而一举成名的刺激,便纷纷仿效,做出种种一再落空的预言,一旦偶尔蒙对,便似乎确立了自己在经济学界的江湖地位,难得静下心来好好练练内功,这种极端功利的学风势必危害中国经济学的努力的基础和未来的方向。
对中国这样一个正处于改革深水区的国家而言,在社会分层日益明显,利益博弈日趋加剧的情况下,独立的有学识的公共知识分子的处于国家和市民社会的衔接部位,起着社会和谐安全阀的作用。这样的知识分子,既不是政府的注脚,也不是利益集团的附庸,而是真正站在权威和中立的角度解读中国政经的真实生态。所以,真正的专家是社会正义的最终保障和社会正义的“搬运工”。而包括中国经济学界在内的专家群体的现实告诉我们,他们显然难以承担起这个历史使命,他们要么成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要么屡屡错读经济形势,专业信用保守质疑。借用波斯纳的话说: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是“公共很多,智识很少”,彻底的堕落了。公共知识分子的作品正变得越来越差,越来越没有味道,并且也越来越不重要。这种信用机制的崩溃对于一个转型国家而言无疑是很危险的。徐滇庆教授在房价赌局中的败北,无疑使经济学家的信用降到冰点。当民众一边倒的支持牛刀,喊着“弄”权威的徐教授的时候,徐教授输掉的不仅是和牛刀的赌局,更是民众对经济学家的基本信任。当一个专家,基于用设赌局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学术贡献和“我还行”的时候,一方面说明了其急功近利的心态,另一方面说明其学术伦理无疑处于“气质性阳痿”的状态。
徐滇庆教授在他的书中还说:“作为一个学者应当对自己的研究结论负些责任,对自己的失误有所交代。特别重要的是以后要在学风上有所改进。”诚哉斯言!徐滇庆教授以自己公开的道歉为自己浮躁的学风买单,代价不菲,对徐教授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教训,对其它好“预测”的专家更是一记警钟,对那些违背学术中立立场,敢于做利益集团代言人的所谓的学者更是一个警告,这正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所揭示的。浮躁的学风和急躁的心态再加上学术伦理的丧失,这是中国的专家的观点沦为民众笑谈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莫大悲哀。从健康的市民社会的生态而言,徐教授在赌局的失败,损失最大的并不是自己,而是我们对学术图腾和信任的崩溃,这是一个社会真正病态的典型特征。就这个角度而言,我是希望徐教授赢的,尽管从一开始就注定他必输无疑。
浮躁的学风遑论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恐怕就是探求一点点真理都很难。前不久,有史以来获诺奖时最高龄的赫维茨刚刚辞世,他获得诺奖时已经90高龄。作为信息经济学和机制设计理论的奠基人,通过他的研究成果,包括斯蒂格利茨、莫里斯等在内的很多人在他之前已经获得了诺奖,赫维茨教授并没有抱怨,更没有浮躁到用打赌来提升自己的学术声誉,当他90高龄终于得到诺奖的时候,经济学界一致认为,由于他在经济学很多领域的奠基性工作和开创性贡献,这个奖其实早就应该属于他了,虽然属于“迟到的正义”,但名至实归。赫维茨的淡薄和淡定自若的学术心态无疑和中国经济学界的急功近利与娱乐化倾向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夸张一点说,中国很多人不要说90高龄还如此淡定,很多从19岁就开始绞尽脑汁的想办法出名,而徐滇庆教授的房价赌局只是当前学术界浮躁的一个典型的缩影而已。所以,对于房价赌局,公众的关注点应该放在学风的反思,也希望由房价赌局所引发的民众对经济学家的信任崩溃能够成为经济学界的一面靶子,则徐滇庆教授的道歉费就实现了价值最大化和警示他人的“溢出效应”。从这个角度而言,这个赌局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