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大地村土楼

kejiaoshequ 2010-12-10 18:11:04 叶璞 总第050期 放大 缩小

华安土楼依山傍水,楼后峰峦叠嶂,近处山岳绵延;两条清澈的小溪在楼前交汇后,直奔西南而去。青山绿水,与黄墙黑瓦交相辉映,小桥、楼阁、翠竹、村舍点缀其间,浑然一体,一派旖旎风光。

在华安县翠绿的丘陵山地间,共有土楼60多座。其中仙都镇大地村由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组成的大地土楼群,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地村土楼群形式多样,有圆楼、方楼、五凤楼(府第式)及其变异形式等多种类,规模宏大,占地1000平方米以上、高3层以上的土楼超过80%,最高的达6层,圆形土楼直径最大的为80多米。其中,“土楼之王”二宜楼以“居民瑰宝”、“土楼奇观”、“楼中之宝”、“建筑奇葩”享誉海内外,在福建数千座土楼中独占鳌头,首个荣膺“国保”称号。土楼研究专家对二宜楼也是情有独钟,他们用“八个最”来形容其独特:环境最宜居、布局最独特、防卫最周密、外墙最厚实、设计最科学、壁画最丰富、保存最完整,获得“国保”称号最早。

 已有200多年生命的土楼群气势恢宏,古拙精致,由内而外渗透出历经沧桑的斑斑陈迹。据住在这里的老人讲,二宜楼在清乾隆五年便开始建造了,落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建造了31年。然而,这里的先民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动荡才定居在这里的。

早年的永嘉之乱、唐末兵燹、金兵侵宋,使华安先民们一次次伤心无望地告别了自己的家园,举族南迁。一路上,风尘仆仆餐风露宿,渡过黄河,穿越长江,从兵荒马乱的北方走向偏安一隅的南方,终于,在西南的崇山峻岭之外,也就是现在的土楼所在地华安,才把北方的兵祸与动荡阻隔在了千里之外。他们在大山深入开始升起炊烟,第一座土楼就这样在这山坳里建造起来,不久,众多的土楼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土楼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是生土建筑艺术的杰作。据华安县委戴科长介绍:“土楼的坚硬程度非同一般,炸弹都未曾将它炸毁,这是由于它独特的建筑材料决定的。由生土、蛋清、猪血和蒸熟的糯米混合搅拌后制成的的材料是牢不可催的。”这让我们不禁感叹先人们的聪明才智。

二宜楼是单元式与通廊式有机结合的典范,建筑平面与空间布局井然有序,防卫系统构思严谨,建筑装饰精巧华丽,文化内涵丰富,融历史学、地理学、建筑学、军事学、哲学、美学和民众学为一体,整个建筑追求天地人的和谐统一。

二宜楼至今保存完好,且历代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如今,二宜楼当年的创建者之一蒋士熊的子孙已有四千余人,分居海内外。楼中现有蒋士熊后代三十多户二百多人,辈分最小的为26代。楼内居民和睦相处,十分珍视维护楼内建筑物和环境卫生。此外,楼内还发现藏有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版的英文《纽约时报》。据说,这种报纸目前只有纽约国家图书馆才有保存。

今天,二宜楼里的蒋氏后代安逸的生活在这里,女人们在“阴阳井”旁洗衣服,洗菜,男人们围坐在墙边吸烟,一群小孩子在地上玩着猜字游戏,几个老人在阴凉下摘茶叶梗。有游人看到兴起过去一起摘,老人们便很友善的教大家,土楼里的生活似乎丝毫没有被来外来参观的人打乱。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