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 平 (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东海县委书记)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我们始终坚持把开放包容作为东海的第一品格
一直以来,东海县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面向世界广泛接纳生产要素,在提速赶超中谋求出路。
东海对外开放的路子越走越宽。东海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一直把对外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抓手,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千方百计聚集发展要素。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包装项目,借助外力将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重点招引世界500强、“国”字头的大型企业和产业链上关键项目,借助大企业的资金、科技等优势,逐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三年来,全县实际利用外资近5亿美元,内联客方到位资金300亿元,相继与台玻集团、雨润集团、巨龙集团、温氏集团、中材集团等大型企业成功合作,创办了江苏省第一个韩商工业园。特别是上半年成功引进总投资24.5亿元的“国”字头企业中国材料集团,投资3.3亿元的一期工程已经开工,3年内产值将达到60亿元,把东海优势资源做成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
东海新型工业的实力逐步增强。始终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不动摇,全力打造硅工业、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机械制造、水晶工艺品五大百亿板块。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硅工业和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规模企业数已占全县规模企业总数的60%,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出口创汇占全县创汇总额的80%以上。东海硅资源得天独厚,高品质硅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受到温家宝总理的高度关注。为确保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提升硅工业的整体竞争力,东海坚持扬优展长,重点整合硅资源。去年,东海水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今年,东海又因硅产业的良好发展基础和美好发展前景,获批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今年上半年,全县硅工业实现总产值90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总产值150亿元。
东海集约发展的水平明显提升。始终把省级经济开发区作为加快发展的发动机,东海现已形成开发区东区、西区比翼齐飞的良好局面。配套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推进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向园区集聚,促进产业集约发展。开发区东区借鉴经营城市的模式,强化示范引导功能,已打造成精品园区;开发区西区抓住中材高新、气垫船等项目建设的机遇,积极推进相关产业落户。目前,开发区已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4亿元,拥有投产和在建企业308家,其中外资企业70家。
总理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我们始终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东海的重中之重
2007年元旦,温家宝总理亲临东海视察“三农”工作,对东海“三农”工作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给予充分肯定。东海以此为契机,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不断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实现人民安居乐业。
始终坚持规划先行。东海突出规划引领,注意保持农村地方特色,保留农村历史文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现已完成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31项专题规划、23个试点村建设规划以及省扶持的村庄规划250个。坚持扬优展长,在东部乡镇突出建设工业企业拉动型新农村,在中部乡镇突出建设休闲旅游带动型新农村,在西部乡镇突出建设特色农业支撑型新农村。注重典型引路,将全县346个行政村划分为三类,树立了23个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实行政策倾斜、重点投入,通过试点村带动一类村,推动二类村,拉动三类村。
突出发展现代农业。东海坚持用先进的技术改造农业,用市场的理念发展农业。注重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全县亩均效益过2000元的高效农业面积达40万亩,中国草莓第一镇、苏北“吐鲁番”、中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等品牌叫响全国。注重推进产业化经营。打破行政区划,鼓励与引导乡镇联动、连片发展,全县流转土地5万多亩,成功引进了南京金榜集团投资5亿元的生态农业、休闲农庄等一批重大项目,逐步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促进现代高效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及时发放各种农业补贴,大力推进良种培植,年均种植粮食200万亩,年产粮食百万吨、油料十万吨,成为全国重要的粮油、林果、蔬菜和肉类生产基地。全力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全县通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20万亩,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品牌112个,被列为全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整体推进示范县。
全面繁荣农村文化。以文化软实力提升经济硬实力,是东海一直坚持的发展之路。瞄准全国文化先进县目标,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全县近5年安排文化建设支出近亿元,形成了以县文化单位为龙头、乡镇文化站为枢纽、村文化室为基础的三级文化网络。积极实施送科普、送电影、送戏剧“三送工程”, 组织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县城每周至少演出一场戏,乡镇每月至少演出一场戏,行政村每半年至少演出一场戏,全县广场文艺演出连续三年超过100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艺“大餐”。同时以丰富的活动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开展“三化文明一条街”、“创建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文明村、文明户参创率达到90%,村规民约制定率达到100%;开展“百对好邻居”、“百个好家庭”、“十佳道德模范”、“月评新人新事”等评选活动,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百姓盼:“为民造福,福如东海” 我们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东海的头等大事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东海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取向,千方百计惠民、富民、安民,让群众成为社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始终坚持以惠民为切入点,不断改善社会事业这一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深入落实“免学杂费”和“一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农村18万名学生全部免交学杂费,改善办学条件投入3729万元。今年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本科达线2035人,比2007年净增167人,其中有4名同学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积极构建惠民医疗网络,建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70个,完成乡镇卫生院的病房楼、防保楼建设 7100平方米。加快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投资1200万元完成淮沭干渠水源地建设,缓解了城区20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总投资4500万元的第三、第四水源地建设正积极推进。
始终坚持以富民为出发点,千方百计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随着县城规模的壮大,东海人口集聚能力不断加强,中国水晶工艺礼品城带动了10多万人从事水晶开采、加工、销售,年均人收入2万元以上,全县水晶市场正向百亿市场目标迈进。同时,注重以经济发展集聚劳动力资源,带动群众致富。目前,仅东海经济开发区企业本地农民用工就有6.2万人,占全县工业企业用工量的60%,年均工资1.8万元,新型工业化成为东海劳动力就地转移的主阵地。
始终坚持以安民为落脚点,创新机制编织农村低保、新农保和新农合三张“社会保障网”。多措并举打造阳光低保,全县已有3.2万名低收入农民纳入低保。全国首创养老金适时调整、超龄人员养老金返还等新农保制度,全县47万参保对象中有27.42万农民参加了保险, 征缴保费累计达1亿元,新农保覆盖率达57.4%。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乡镇村卫生网络,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提高报销比例,拓宽报销范围,全县参合农民93.8万人,参合率达100%,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专家赞:“百湖之县,魅力晶都” 我们始终坚持把良好生态作为东海的最大优势
东海山青水秀,环境优美,全县拥有各类湖泊60多个,有“百湖之县”的美誉。东海紧紧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巧做环保文章,大打生态品牌,全县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发展要素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湖滨城市。东海把城市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迅速扩张城市规模,加快城市化进程,带动全面发展。1-9月城市建设完成投入近50亿元,以西双湖开发为龙头,按照建设拥有40平方公里、50万人口规模城市要求,全力推进新城区建设,城市建成面积由9平方公里扩大到23.5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由28%提高到40%。城市生态建设步伐加快,新增绿化面积300万平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是18.3%和27%,分别比上年提高1.45和3.9个百分点。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农田林网建设先进县、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县、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先进县。
着眼长远发展,抬高环保门槛。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理念,提高环保准入条件,坚决不上污染类项目,大力整顿治理小石英、小拉管等低效高耗企业,先后关闭了242家高耗低效的石英熔炼企业,确保不新上酸洗石英砂企业。同时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54亿元的尾水排放工程加快推进,投资3000万元的第二污水处理厂也即将开工建设。2007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93.7%。
推进科学发展,壮大循环经济。东海坚持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素质,让循环经济唱生态主角,以特色旅游创生态品牌,形成特色产业的聚集效应。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总投资2.4亿元的龙源生物质发电、总投资1.2亿元的大江木业引进实施,年可加工利用秸秆20万吨、树枝20万吨。现全县已实施国家级火炬计划10项、创新基金项目4项、省级重大成果转化项目2项。先后举办了连云港首届乡村旅游节、中国首届黄川草莓节等,开发建成融农业采摘、水晶加工、野外垂钓、森林浴、温泉游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项目,形成了“购水晶奇石、浴温泉神水、探地球奥秘、赏西双湖美景、观东海湖风光”的特色旅游品牌。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