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10月4日,山西朔州高中生课堂上持刀杀死老师
凶手与被害老师没有任何仇怨,却揣着三把利刃,在课堂上,在众目睽睽之下,连捅老师四刀。在其留下的一页 “死亡笔记”中,自称 “我就是个坏学生,还坏到家了……我恨老师,更恨学校、国家、社会……我要发泄,我要复仇,我要杀老师”“要让人意识到教师的混蛋”。
被害的郝旭东老师家境贫寒,才华横溢,曾考中两所学校的研究生,创作发表了20余部小说和剧本。
10月4日,是朔州二中高一开学的日期,按照学校规定,晚上7时的晚自习是学生们到校后上的第一节课。高一0816班的班主任郝旭东早早就来到了教室里。为了省路费,他在放假期间没有回静乐老家去看望父母。这是他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月,在此之前,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这所民办学校的老师。
晚7时30分左右,他轻轻地走到班长跟前,询问班费的收缴情况。当被告知有两名同学还没有缴,其中包括李明(化名)时,他抬起目光望向李明。
李明正在座位上悠闲地抽着烟,烟盒放在桌子上。对这名学生,郝旭东很是无奈。
不好管也得管。他轻轻地走到李明面前,从他的手中拿走了烟蒂,把烟盒交给班长保管。然后继续走动着巡视,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向他逼近。
7时44分,郝旭东走到了李明的座位旁,李明突然站了起来,手中拿着一把弹簧刀,猛地刺向郝旭东的腹部。郝旭东忍着剧痛,捂着流血的肚子向讲台方向退去,但李明并没有就此罢手,他追上前去,将正向前门挣扎的郝旭东一把搂住脖子,右手持刀再次向郝旭东老师刺去,直到郝旭东倒在血泊中。
突如其来的血案让平静的教室乱作一团,几位反应快的学生扑上前去试图夺下李明手中的刀子,有的学生拿出手机报警,一些女孩子则吓得惊叫起来。
面对血泊中奄奄一息的老师和惊慌失措的同学,李明不以为然。他拿着染满鲜血的凶器,在讲台上语无伦次地说着自己家如何有钱,他如何恨老师……
其他老师、学生和校领导闻讯赶来,约10分钟后,救护车赶到,但因失血过多,在送往医院的途中,郝旭东23岁的年轻生命凄然逝去。
赶到现场的警方,将仍留在教室的李明带走,在他的书包里,警方找到了两把弹簧刀和一把砍刀,还在他的宿舍里找到了一页“死亡笔记”。
这是写在一张活页纸上的寥寥三百余字的日记,日期是2008年9月18日,最上面写着“死亡笔记”四个字。日记中这个16岁的学生称:“我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我活着像一个死人,世界是黑暗的,我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细胞'。”在日记中,李明发泄着对初中时教他的两位老师的不满,声称“做鬼”也要杀他。“不光是老师,父母也不尊重我,同学也是,他们歧视我……我也不会去尊重他们,我的心灵渐渐扭曲。我采用了这种最极(端)的方法。我不会去后悔,从我这个想法一出,我就知道了我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一条通向死亡的道路,我希望我用这种方式可以唤醒人们对学生的态度,认识社会,认识国家,认识到老师的混蛋,让教育业可以改变。”
这个自称是“倒数第一、差生、坏学生,一块臭肉坏了一锅汤”,认为“我的人生毁在了老师手上”的李明,最终选择了“杀老师”这样的极端举动,亲手把自己的人生置于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10月21日,一中学生因害怕家访杀死女老师
浙江省缙云县舒洪镇盘溪中学初三学生丁于真由于逃课,害怕班主任潘伟仙老师家访被家长知道,于是就骗老师说家长在山上干活,然后将老师带到山上,在山上无人之处将老师推下悬崖,当他发现女教师还没死,就选择用绳索把她活活勒死……在经历了整个作案过程以后,该学生居然还装作若无其事照常地回校上课。
而据同事同学反映,潘老师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为人老实的好老师。
潘老师是缙云盘溪中学九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老师,也是丁某的班主任。
10月21日中午,因为前一天丁某逃课,潘老师找他谈话,他回答说是上网去了。
潘老师本想给丁某的家长打电话,但没联系上,只好中午带着他去做家访。
下午2点25分,丁某从校外回到教室,有老师问他,潘老师怎么没一起回来?丁某回答说,他俩在校门口就分开了,之后还问其他老师,“潘老师回来没?”
但直到傍晚第一节晚自习课的铃声响起时,潘老师还是没有出现。
这时,大家有点急了。打电话是关机,住所也没人,她的家人也不知道她在哪里。
第二天早上,情况依然如此。
学校领导向上级作了情况汇报,并报了案。
谁也想不到,等来的却是不幸的消息:当晚10点左右,警方在一座山上找到潘老师的尸体。
警方的调查也很快有了结果。
令人震惊的是,犯罪嫌疑人就是丁某,据他交代,潘老师是被他骗到山上掐死的。骗人的理由是,爷爷奶奶在山上干活。
今年17岁的丁某,生活在一个离异的家庭,之前他跟改嫁的妈妈生活在江苏,上个学期才转学过来,跟着爷爷奶奶。
据说在江苏的新家,丁某不爱说话,之所以要回来,除了“外面日子不好过”,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的户口还在缙云舒洪镇,早点回来就可以为今后参加高考做准备。
“他性格孤僻、内向,不合群。”校办的丁老师说,成绩中等偏下的丁某曾多次逃课上网,还打过架。
但谁也没想到这个孩子和一个杀人犯能画上等号,丁某为什么会如此凶残?
老师们猜测,他可能是担心潘老师把他逃课上网的事说了,会被爷爷奶奶骂。
丁某的爷爷奶奶回忆,21日晚上,丁某从学校回来后有些异常,没跟他们打招呼就睡觉了,而以前他晚自习回来后总会先吃些点心。
10月28日晚,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课堂上被砍死
晚上6点40分左右,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端升楼201室内,该校法学院教授程春明在上课前,被一个手持菜刀冲入教室的人砍倒,随后不治身亡。据该校目击学生称,嫌疑人为该校政管学院大四学生。
10月28日6点40分左右,程春明正在该校端升楼201教室内准备上课。当晚的课程为《比较法总论》,上课时间为晚间6点45分。事发时,尚未开始上课。该课程为校内大二、大三学生的专选课,晚间共两节课程。事发的教室为多媒体教室,共能容纳52人,事发时教室内已经坐有许多学生。
有目击同学称,嫌疑人所用凶器为一把菜刀。事发时,教室内尚未上课,程春明正在做课前准备。嫌疑人突然手持菜刀冲入教室,向程春明右颈部砍去,共砍两刀。目击学生称,嫌疑人砍伤程春明时,神情镇定。随后,该嫌疑人走出教室,掏出手机并报警。
事发后,校方将该201教室封闭。在楼道的地板上,仍可以见到带着斑斑血迹的脚印。在201教室的后门把手上,也有带着血迹的手印。目击学生称,程春明被砍后,急救人员将其抬出时,程春明尚有呼吸,但从右颈处向外喷血。
程春明被砍后,被送到了昌平中医院急救中心。约晚上6点55分程春明被送到急诊室,当时被确认死亡。医生及护士称,程春明所中的两刀在颈部右侧偏上处,刀口约1尺长、2寸深。伤口确认为刀伤。程春明的颈动脉、颈椎被砍断,由于失血过多死亡。
各方反思
学生 弑师频发是要造反吗?
先后发生在山西、浙江和法大的三起弑师案,让人有着无数的悲凉。受害的老师无辜,年轻的生命葬送在学生手里,固然不幸。加害的学生无良,一生的前途,毁坏在弑师之罪中,同样不幸。这是悲剧,不仅因为受害的老师,也因为加害的学生。而此后有教育部的官员由此而反思,认为政府、社会和教育工作者应积极采取措施,切实保护教师安全。另外,教师正当使用的惩戒并不是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迁就学生一切行为。(《北京晨报》10月28日)
有人说学生弑师是造反,反抗什么呢?山西朔州的弑师案,真正的杀手很可能是“倒数第一”。加害的学生留下了一个“死亡笔记”,坦言他是因为初中时“倒数第一”,被视为“差生”、“坏学生”,因而觉得生活在“黑暗的世界”,才发誓“做鬼”也要杀掉两个初中的老师。虽然现在杀的是一个毫无怨仇的高中老师,杀机却极有可能来自初中。浙江缙云的弑师案,是学生害怕老师在家访时告状,才加害于老师的。现在的学生真的反啦!
有人说学生弑师是现行教育制度“逼”出来的,学生不知道现行教育的主谋是谁,只知道他们的直接实施者是教师,所以把矛头直指教师,特别是那些每天“逼”着他们做这做那的老师,也不知道老师也是无奈,如果不逼着他们学习做作业,学生成绩不好,升学率不高,老师就不能晋级加工资,就不能评职称升高级,就不能当先进骨干得奖金……教师的直接利益都捆绑在自己的学生身上,自然就恨铁不成钢了,自然就要得罪学生了。学校排教师的队,班级的队,教师就只好排学生的队,自然就有倒数。通过考试成绩排名让学习不好的学生成为“倒数第一”,或通过家访告状,自然让学生不光彩,甚至回家遭受家长的训斥乃至痛揍,于是他们很气愤,把仇恨记在老师身上。加上影视和网吧游戏多是复仇内容,打呀杀呀就是为了报仇,学生受委屈找谁报仇,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老师了!而且武打片中多是杀人不抵命不犯法,法盲的学生也就模仿发泄,倒霉的就是教师了!
沉重的学业负担,激烈的升学竞争,不分日夜的死擂功课,成堆的作业,频繁的考试,早已让学生不堪重负。尤其是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在老师、家长与同学的三重鄙视下,抬不起头,极有可能仇视一切。弑师惨案恰恰是现行教育沉疴不治的病危怪症,而教育仍讳疾忌医,顽固坚持。小小年纪的孩子就抑郁地说“爸妈不喜欢我”“老师不喜欢我”,问其原因,他翘着嘴巴羞涩地说“我成绩不好”,“成绩”如今给孩子多么沉重的心理负担啊!教师既不能穿防弹衣,也无钱配保镖,只期待教育改革,给老师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给学生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给学校一个生动活泼的和谐温馨校园!
教师 “子不教,父之过”
由此引发的恶果就是,学生对于教师普遍缺乏信任感,更遑论爱戴之情了。说到底,师生关系有着先天的不对称:双方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在学识和修养上不可能具有同等程度。正如古语所说:子不教,父之过。这,同样适用于师生关系。……
十月发生在山西、浙江和法大的三起“弑师案”的确让人惊诧。师生关系日趋紧张,估计没有几个会为此涂抹粉饰吧;似乎大家都在为此谋划良策,但效果却难尽人意。冲突终于发生了,不再是学生被打,也不是老师被顶撞,而是以一个肉体消失的形式结束了双方所谓的恩怨。
悲剧的种子早就埋下,只不过时机而已。三起案件同在一月,是巧合,还是其中有什么关联,无人所知;后一作案的学生是否受前一学生手段的刺激而决意仿效,也不大好揣测。可以断定的是,师生之间积怨已久,由于没有及时疏通排遣,一个小小的细节可能导致对方误以为挑衅或侮辱。即使不在十月,以后的日子也可能发生血染教室的悲剧。
悲剧已经发生,自然轮到反思总结,虽然这样的效果十分有限,并且事件本身半旬一月之后可能都会被人习惯性忘却。但舆论总不会旁观,有为老师抱屈的,有为学生不平的,和平常其它悲剧发生时一样的热情和热烈。当然,也少不了将矛头指向教育部的,因为发生在教育系统里的悲剧,这个“当家”的无论如何是逃脱不了干系的。
对于公众的指责,有时真的很难分清相关部门的回复是发自内心的反省,还是一次责不在己的公文似的辩护。对教师受害一事,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的表态,可以说从字眼里看不到教育部门对公众有何交代,而是以“政府、社会、教育工作者采取措施”等官话文章来推脱敷衍。更令人称奇的是,为转移公众视线,又拿出“正当惩戒”一说,将学生又推到了老师的对立面。
当学生被老师虐待时,我们的教育部就以教师“道德品行”来指责教师,当我们的学生动刀弑师时,我们的教育部又说不能迁就学生一切行为。教育部给人的印象,似乎更像一个旁观者或裁判,并且立场貌似十分公正,而不是一个反思悲剧,并谋划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者和主导者。哪方出问题就只会指责哪方,教育部门的这种摇摆态度,轻点讲是推卸责任,使师生更加对立,重点讲是对紧张的师生关系束手无策,致而病急乱投医。
师道尊严也罢,爱护学生也罢,素质教育也罢,如果不触及根本,想以不知所云的“措施”,还有“师德教育”和“正当惩戒”的招式破解师生关系中的乱象,很可能又碰一鼻子灰。
家长 孩子压力太大了!
从小学幼儿园开始,小孩就要学会竞争,争成绩,争名次,到了高中,竞争更是惨烈。我们从小便知道周围的同学都是对手,甚至都是敌人,明争暗斗,勾心斗角。我们从小就学会了与邻为壑,而不是与人为善……
沉重的学业负担,激烈的升学竞争,早已让学生不堪重负。尤其是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在老师、家长与同学的三重鄙视下,极有可能仇视一切。弑师惨案恰恰是现行教育沉疴不治的病危通知书,不能再被庸医施以“正当惩戒”的猛药了。
教育界 成绩重要,心灵健康更重要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教育目的偏差严重。中国教育首先培养的是机器!学校里是死记硬背的解题机器,走上社会是挣钱的机器,或者说是只会创造物质财富的机器。……
整个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有调查显示,青少年犯罪比例在逐年提高。据专家介绍,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正常的认识能力;就情绪的整体而言心情愉快、情绪稳定;优良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合理的行为。青少年虽然已远离父母,但心理上并未“断奶”,而真正的根源在于长期的个性压抑和独立人格的丧失。不合理的教育机制和家庭的过分溺爱都是造成恶性事件的罪魁祸首。中国在心理教育、环境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等方面有所欠缺,然而社会对学生寄予了厚望,学校也往往凭成绩的好坏来评判学生,这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期望与现实离得太远时,他们的心理防线就会很快崩溃。
现行教育体制中的评判和价值体系应尽快改革,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学校应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门诊,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特别是学生刚刚入校时,学校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在大学生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使他们身心健康地发展。
必须明确的是,一个月时间内连续发生三起“弑师案”,确有一定的偶然性,尤其不能就此形成带有统计意义的结论。三起命案的不同情节和缘由,也提醒舆论应重视教育现状和其成因的复杂性。否则,若仅根据学生李某的“死亡日记”,便得出老师应当对学生更加放松教育的结论,就可能与教育部官员的结论,陷入同样的粗率和片面。
教育从来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环境而孤立地存在,中国社会转型期间存在的诸多矛盾,必然直接或间接地造成教育观念的冲突、混乱。尤其是当来自西方的教育观念,跟随现代化潮流涌入刚刚在转型路上起步的中国时,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价值冲突,家庭本位与个人本位的伦理矛盾,管束式教育与自由式教育的对立,使社会、家长、学校、教师都无所适从,遑论被动承受着所有矛盾和冲突的学生。
尤其是在这种混乱失措的背景下,教育成功的标准,又被单一的升学目标所替代,则那些集中了最多矛盾因而最为彷徨的学生,恰恰被教育所忽视而沦于边缘。对于那些置身边缘学校、边缘班级的学生,无论严管或者宽纵,都已经很难再起到本来的作用,甚至可能在学生身上引发无法预料的反应。就如山西、浙江两“弑师案”都令人意外和吃惊一样。
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教育部和学校不是教育的单一主体和责任人。至少在山西、浙江两起“弑师案”中,学生、家长,都负有一定的责任。社会、家长、舆论,都应该改变对教育部门的简单指责,共同探讨如何找到能够适应复杂现实的教育方法,努力尽到各自应尽的责任,将更多的孩子从扭曲的灵魂折磨下解救出来。 (本刊综合稿件 编辑 萧虞)
#p#副标题#e#争论 弑师血案为何频发
10月28日18时40分许,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端升楼201室内,该校法学院教授程春明在上课前,被一手持菜刀冲入教室的男子砍倒,随后因失血过多不治身亡。事后该学生拨打电话自首。经警方证实嫌疑人为该校大四学生。
无独有偶,在此案发生之前的10月21日,缙云县盘溪中学学生丁于真杀死女教师潘伟仙。丁于真沉迷于网络,经常请假不上课而去上网。潘老师与他进行谈话,并与丁于真一起去他爷爷奶奶家了解相关情况。途中,老师被丁推下悬崖,丁发现老师并未死去后,还用绳索将其勒死。
10月4日,山西朔州二中一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拿刀捅向郝旭东老师,致使该教师当场死亡......
一连串校园凶杀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各大网站的论坛上,网友们在痛惜之余,开始思考导致校园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
有网友指出,层出不穷的校园凶杀案拷问我们每一个人,到底中国教育的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当校园暴力升级到弑师地步,我们的教育专家是否该深思这一现象了。
有网友认为之所以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学生杀老师的悲剧,根本原因在于长期的功利化教育。当前的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老师忽视和学生特别是“差生”的情感沟通交流,在高度竟争的环境下,学生精神压力加大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所以会产生极端的暴力方式。
还有网友呼吁社会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成长环境,孩子在成长中面临的诱惑与威胁并不少,色情、暴力等信息扑面而来,孤独、孤僻等心理油然而生。也许当我们的成人沉醉于莺歌燕舞、忙碌应酬、大加享乐之时,我们孩子的心却可能已经扭曲和麻木。现在孩子面临的社会已经大不同我们的时代,这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残酷的现实。
反思 教师与学生,熟悉的陌生人?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尊师重教,教学相长”,师生关系本应是一种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然而,如今这种师生关系的和谐因为种种原因正经历着沦丧的危机。
学生课堂杀人的残忍与镇静令人震惊,更令人震惊的是学生心中与年龄不符的敌视、仇恨和压力。杀死山西朔州男教师的学生在自己的“死亡日记”中自称“我就是个坏学生,还坏到家了……我恨老师,更恨学校、国家、社会……我要发泄,我要复仇,我要杀老师”。如果不是事后日记透露的信息,谁会了解一个花季的少年胸中竟然充斥着如此的愤懑、不满与自卑?教师和学生,因何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师生之间关系的日趋冷漠在一系列校园暴力事件中凸显。
今年年初的“杨不管”事件曾引起媒体对于师德缺失的热议:两个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争执引起斗殴,后来被称为“杨不管”的老师竟然坐视不管,继续上课,直至其中一位学生在打斗中猝死。
教师冷漠对待学生的态度曾引来一片谴责,而陷于道德谴责漩涡中的杨老师也向媒体记者透露自己的苦衷,自己的行为也是出于一种无奈:曾有老师因为管学生而遭报复曾被砍断手指。同情“杨不管”的人援引曾发生在北京海淀区一座学校的学生殴打辱师事件,指出如今师道尊严正在沦丧,师生感情淡漠,老师的自身安全也应受到关注与保护。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接下来发生在10月份的一连串弑师事件似乎验证了教师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为什么走向淡漠甚至敌视?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以考试成绩为中心的功利化教育模式,家长、学校、老师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中心,从幼儿园开始,学生就开始背负竞争的压力,生命价值的教育被忽略,师生间的情感沟通被忽略,最终导致学生以暴力手段处理现实矛盾的悲剧发生。
合肥工业大学的一位老师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与敌视,原因在于师生间长期缺乏相互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特别是一些成绩落后的学生更是缺乏老师的理解与关注。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很多老师注重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关注的是学生成绩的好坏,忽视了与学生情感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引导与培育,校园悲剧的发生归根结底是当前教育的一种缺失。
教训 “育人”为本,培育新型师生关系
响彻着朗朗读书声的校园曾是人们心中的纯净的象牙塔,而如今校园里暴力事件却屡见不鲜:从学生之间的相互斗殴,到学生辱师事件,再到今天的弑师事件,生命的逝去警醒我们怎样避免校园悲剧的再一次重演?
时代在变化,传统的道德价值理念也在发生转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校园这片净土也不可避免地经受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教育片面追求成绩,师德建设日益弱化,师生之间感情淡漠,而与此同时,凶杀、色情、暴力冲斥在触手可及的各种媒体上,社会文化环境的一些消极面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暴力事件的一再发生反映出危机正在一步步地逼进校园。
在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互信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转变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这或许是化解当前校园危机的有效途径。安徽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开玉认为,解决校园危机的突破口在于及时改进我们的教育模式与管理方式。“教书育人”是教育的天职,教育的终极意义在于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国民,教育应始终将“育人”放在首位,树立师生人格平等的观念,改进教育方式,加强师德建设,注重“以情动人”,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学校要为师生营造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和谐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建设和谐社会,我们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但更需要的是心理健康,懂得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公民。这是我们的教育界、乃至社会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课题。
(文/王菲 编辑 萧虞)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