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
9月12日,对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来说,是极其不平静的一天。在前一天的晚上,国家卫生部明确指出,经调查,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确实是由于患儿食用了三鹿集团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所致,卫生部在被抽检的三鹿奶粉中发现了一种叫做“三聚氰胺”的化学品——在业界被称为“假蛋白”。
至此,三鹿“毒奶粉”事件被彻底引爆。
三鹿事件始末
中国的甘肃、江苏、山东、陕西、江西、湖南、湖北等多家医院披露:多名1岁左右的婴儿患上双肾多发性结石、输尿管结石等婴儿罕见病症。患病的原因尚未查明,但这些孩子的家长说,孩子们都曾经长期食用三鹿牌奶粉,因此怀疑孩子患病与配方奶粉有关。
石家庄三鹿集团公司9月11日发布声明,经自检发现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公司决定立即对今年8月6日以前生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全部召回。
经国家质检总局检测,含三聚氰胺的中国22品牌幼儿奶粉分别是三鹿、熊猫、圣元、古城、英雄、惠民、蒙牛、可祺、雅士利、南山、麒麟、雅士利、金必是、施恩、金顶、伊利、澳美多、爱可丁、育宝、累累 、宝安利、聪尔壮。
截至11月20日8时,全国因食用三鹿牌奶粉和其它个别问题奶粉住院治疗的婴幼儿还有1041名,其中较重症状患儿1名;累计已康复出院50741名。
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中央高度重视,紧急做出部署:一是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成立由卫生部牵头、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和地方参加的国家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领导小组。二是全力开展医疗救治,对患病婴幼儿实行免费救治,所需费用由财政承担。三是全面开展奶粉市场治理整顿,由质检总局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对市场上所有婴幼儿奶粉进行全面检验检查,对不合格奶粉立即实施下架。四是尽快查明婴幼儿奶粉污染原因,组织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婴幼儿奶粉生产和奶牛养殖、原料奶收购、乳品加工等各环节开展检查。五是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严肃处理违法犯罪分子和相关责任人。六是有关地方和部门要认真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和质量监管机制,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
紧急部署,营造干净的奶制品市场
党中央在做出紧急部署的同时,要求全力精心做好患病婴幼儿的救治工作,同时大力整顿奶制品市场,保障市场供应。有关企业和各地区、各部门纷纷采取经济有效行动,人们期待着,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营造一个干干净净的奶制品市场。
营造一个干干净净的奶制品市场,多方参与者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奶农是奶制品采集的源头,首先应担负严把质量关的责任。在三鹿由于奶粉质量问题被停产整顿后,河北的奶农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他们也是整个事件的受害群体。对广大奶农来说,加强组织引导、健全行业规范是迫切的需求。同时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奶农的利益不受大的影响。
营造一个干干净净的奶制品市场,关键在于奶制品企业。在国家有关部门日前公布的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结果中,也有不少企业生产的液态奶产品未检出三聚氰胺,这表明市场上绝大部分液态奶是安全的。蒙牛、伊利、光明等都是被检出含有三聚氰胺奶制品的企业,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交了质量安全承诺书,表示要召回并销毁问题奶制品,对消费者进行赔偿,同时对社会承诺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广大消费者期望这些企业的承诺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让消费者吃上放心健康的奶制品。
营造一个干干净净的奶制品市场,监管部门不能缺位。有关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切实把好奶制品的原料关和出厂关,确保从现在起企业出厂的奶制品是合格的,各项指标是达标的,决不让不合格产品上市场。
舆论反响
网友1:
由“三鹿奶粉”引发的奶粉质量安全问题已经蔓延到了22家乳制品企业,由此暴露了奶粉行业的“潜规则”问题,引起了一场奶粉行业的信任危机。这件事情深刻地表明,企业必须承担起自己的的社会责任,否则就会自食苦果。
网友2:
从2008年9月12日至17日8时,各地报告临床诊断患儿一共有6244例。这说明婴幼儿奶粉中出现三聚氰胺这种有毒化学物质不是一两天的事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往蛋白粉或饲料中加入三聚氰胺,成了行业“潜规则”。在“潜规则”的纵容下,不法分子为了节约成本,扩大销售,竟然拿婴幼儿的安全健康作赌注铤而走险。4年前的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使人们对不知名的劣质奶粉有了警惕,本次奶粉事件则使消费者对众多知名品牌奶粉产生了质疑,使奶粉行业面临史无前例的危机。
网友3:
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在考虑自己的商业利益之外,更应该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公共影响和社会责任。我们欣慰地看到,质检总局开展的专项检查,涉及的109家企业中有87家未检出三聚氰胺,大多数企业没有被“潜规则”腐蚀。这同时反映出,三鹿集团公司等企业不是不能检验和发现真假蛋白含量,而是没有承担起严格检验的责任。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放任危害消费者生命健康的产品进入市场,都属于严重失职行为。打破行业“潜规则”,维护消费者权益刻不容缓。
专家评论
道德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至今,从层层剥开的事实来看,令人震惊的是一些企业职业道德的沦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食品行业事关生命安全,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和资金,更要讲道德和良心。然而,通览“三鹿奶粉”事件中一些企业的表现,有见利忘义的冲动,有明知故犯的侥幸,有心知肚明的“默契”,就是没有起码的道德良知约束。为追求利润,一些企业置婴幼儿生命健康于不顾,做出了让母亲泣血、令社会蒙羞的行径。这种行为重创了奶制品行业,更重创了社会的诚信机制。
我们痛心地看到,一些企业的“无德”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普通百姓对“问题奶粉”议论纷纷,不少消费者因此疑惧重重。连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有关部门雷厉风行深查原因、追究责任,正是因为这一事件损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挑战了社会文明的底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绝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绝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
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作为人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道德是构成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也是维系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我们放心走路,是因为我们相信车流会在红灯前停下来;我们安心睡觉,是因为相信屋顶不会无缘无故塌下来。没有这种基本的信任,社会就不可能正常运行;市场经济的基本秩序,也就无从存在。如果诚信缺失、道德败坏、是非不分、荣辱颠倒,文明底线失守,再好的制度也无法生效,再快的发展也会出问题。
“三鹿奶粉”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受“问题奶粉”影响,消费者对奶粉质量安全的信任度骤降,不仅奶制品企业产品销量大幅滑坡,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广大奶农也因企业减少原奶收购面临损失。沉痛的教训告诫企业家们: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必须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换取利润,最终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
“三鹿奶粉”事件所暴露的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必须做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只有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编辑整理 朱华斌)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