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遐迩的珠玑古巷,位于广东南雄市城北6公里的梅关古驿道上。
珠玑巷在唐代时叫“敬宗巷”,因为巷内族人张昌七世同堂,非常和睦,唐帝李湛闻其孝义,赏赐给他们家族珠玑绦环,不久李湛驾崩被赐庙号唐敬宗,“敬宗巷”为避讳便改名“珠玑巷”,沿用至今有1000多年。
珠玑巷是广东省仅有的宋代古巷古道,有“广东第一巷”之誉。它北起凤凰桥,南至驷马桥,古巷全长1500多米,路面宽4米多,用鹅卵石铺砌而成,两旁民宅祠堂,店铺商号鳞次栉比。巷道曲直有致,古朴清悠。珠玑巷内分北门、中街、南门,以红石为墙基筑成城门式的门楼三座。沿着珠玑巷还可以看到石雕群像、硅门牌坊、贵妃塔、千年古榕、沙水湖、胡妃玉像、张昌纪念馆、祖居纪念区、珠玑巷博物馆、罗贵纪念馆、胡妃纪念馆、大雄禅寺等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珠玑古巷是中华民族拓展南疆的中转站,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驿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是海内外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居民的发祥地和祖居地。许多珠江三角洲人都说他们的祖先来自珠玑巷,称珠玑巷为“七百年前桑梓乡”。 珠玑巷在岭南人文发展史上有重大影响。珠玑巷人南迁带去了中原和江南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优秀文化,为发展岭南经济和文化乃至昌兴世界都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近代史上的多次移民浪潮,珠玑巷后裔,跨出中国大陆,走向世界各地。据众多族谱和有关史料记载,1000多年来,从珠玑巷南迁至珠三角又从珠三角向四处乃至海外迁徙的后裔姓氏有157个,其后裔繁衍至今达5000万之众,遍布粤、桂、港、澳及海外。据统计,近年来,仅珠玑巷旅游景区接待前来寻根问祖、旅游观光、参观考察的游客每年约45万人次。珠玑一脉,可以说是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开发旅游资源,便于珠玑巷后裔回乡寻根问祖和海内外人士到珠玑巷观光旅游,更好地了解珠玑巷的历史,南雄市政府拨出专款,对古道和巷内的南、中、北三座清代门楼进行了修茸,并蒙海内外南迁后裔的赞助,塑了一座胡妃玉像。1995年11月,广东南雄珠玑巷后裔联谊会第一届理事会召开后,联谊会即动员海内外珠玑巷后裔的力量,规划了6平方公里的建设,筹措资金数千万元,建立了珠玑巷博物馆和胡妃、罗贵、张昌纪念馆等。祖居纪念区第一期至第二期建设工程已完成。至目前止,共有邓、卢、朱、刘、江、麦、苏、李、吴、何、周、沈、陈、林、罗、胡、钟、徐、黄、梁、雷、简、黎等23个姓氏完成了修建姓氏纪念馆的工作,华、温、谭、蓝、唐、蔡、王、冯、汤、许、杨、郭、龚、曾、谢、戴等姓珠玑巷后裔也正积极进行纪念馆的筹建工作。
在2008年11月11日召开的广东南雄珠玑巷后裔联谊会第四届换届大会上,为促进“珠玑文化”发展,弘扬“珠玑巷人精神”和“广府人精神”,发挥联谊会为粤北山区与珠江三角洲、港澳台、海外各地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作用,在后裔联谊会内创立了“珠玑文化教育慈善专项基金”,现已筹资3000万元,其中部分基金将资助珠玑巷相关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科研、开发与管理,资助海内外珠玑巷后裔们寻根问祖、弘传珠玑文化的系列活动等,力争经过5至6年的努力,将珠玑巷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浓郁历史文化氛围的标志性旅游区,把南雄打造成中国第一姓氏文化基地。
“黄花满地缀珠玑,广府人称是故居”、“古巷悠悠风采秀,榕风竹韵慰萦思”,在当今寻根问祖热潮中,珠玑巷以其古朴清悠的古镇风貌和丰富独特的人文景观,成为人们旅游、观瞻、怀旧、思乡、敬祖的圣地,是民族凝聚力的磁场。珠玑的田园风光让人们回到了大自然,古朴的民俗民风,是地方乡土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珠玑巷人珍藏的一本本族谱,记载着姓氏的渊源;保存完好和修茸一新的座座宗祠,蕴藏着历史的轨迹。珠玑巷成为中国姓氏展览的大舞台。在这里,还有人们喜爱的舞龙、舞狮、飘色等民间艺术,构成了珠玑巷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