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世界级的名片,比如秦兵马俑、唐大雁塔、明城墙等。近几年,很多海外各界人士来西安后发现,西安已经是一座全新的城市,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国际化城市。这里已经出现了很多令人惊喜的城市新名片和新亮点,比如浐灞生态区、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等。这些新的名片和亮点,大大提升了西安的现代化水平和国际地位。为了让海外华人更加深入地走进西安、了解西安,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共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
《瞭望中国》:西安的国际地位近几年不断提升,有民调显示,西安已经是一座宜投资、宜发展和宜居城市。请问孙书记,西安城市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孙清云:西安的快速发展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紧密相连。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30年,是西安发展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30年,是西安人民共享改革开放丰硕成果的30年。
第一,进一步明确发展的目标和定位。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科学分析西安的现实发展基础、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树立“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理念,随之把“四化”理念具体为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奋斗目标,确立了逐步把西安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定位,明确了“五大主导产业”的发展重点和“四区两基地”的发展格局,形成了“新旧分治”、优化布局,彰显古城特色、提升城市品位的城市建设思路。根据西安已进入一个大建设、大发展的新阶段这一实际,市委、市政府作出了西安进入了城市价值充分兑现期的判断。
第二,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30年来,西安经济总量从25.35亿元跃上了2000亿元台阶,2008年达到2190.04亿元,是1978年的81倍。地方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6.73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45.61亿元,增长20.6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从1978年的19.1:57.5:23.4变为2008年的4.7:45.1:50.2,产业结构发生质的变化,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正在加速形成。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占全市经济比重已达到47.6%。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
第三,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1978年,西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14元和140元,2008年,分别达到15207元和5212元,分别增长35.7倍和36.2倍。就业渠道不断拓宽,2008年底,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449.56万人,比1978年增加216.2万人。居住条件发生根本变化,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6.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3.4平方米。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2008年,全市参加养老保险达到11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达到125.39万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达到180.0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达到95.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达到71.15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制度性全覆盖,参保登记人数达到103.6万人,全市参加新农合人数达到371.77万人,参合率达到92.32%。
第四,改革开放迈上新台阶。到2008年底,市属国有企业改革面达到95.3%,国企改革任务基本完成。资本市场不断壮大,到2008年有47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从1983年引进第一家外资企业开始,到2008年已累计批准外资项目2681个。特别是2005年以来,随着美国美光公司、应用材料和新加坡盛邦集团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的入驻,标志着西安利用外资水平跃上了新台阶。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08年,西安已与17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贸易往来,出口商品100多种,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70.40亿美元,是1987年的50.7倍。2006年西安被国家授予“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今年被国家确立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目前,泰国、韩国在西安设立了领事馆;与17个国家20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2007年入境旅游人数突破100万人次,是1980年的25倍,实现外汇收入42.40亿元,是1980年的241倍,西安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大提高。
第五,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建成区面积从1978的95平方公里增加到2008年的304.71平方公里,增长2.2倍。万人拥有建成区面积由1978年的0.19平方公里增加到2008年的0.37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通讯网络基本形成,2008年底,全市市政道路总长达2020.25公里,是1978年的4.5倍。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12公里,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速公路运输网,民用航空开通145条国际国内航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56.5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664.58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达58.62万户。黑河引水工程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成使用,目前全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180.7万立方米/日,是1978年的3.4倍,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连续10年保持为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5%。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44.99%;园林绿地总面积达8670公顷,是1980年的22.5倍。2008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1天,比2002年全年的175天增加126天。2008年,西安有公园50个,比1978年增加44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71%,比1990年提高9.71个百分点。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高,2008年5月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瞭望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给西安带来巨变,您认为西安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孙清云:西安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概括起来有六条:一是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最重要的法宝,始终解放思想不停步,不断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活力。二是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最突出的主题,始终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加快科学发展,实现五个统筹,转变增长方式,坚持好中求快,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始终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最强大的动力,始终坚持体制机制创新,使社会生产力得到真正的解放和发展,使西安的发展真正融入国际发展潮流、参与全球竞争。四是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始终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富裕人民,让全体市民在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五是坚持把和谐稳定作为最牢固的基础,始终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积极探索维稳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平安西安建设,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六是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最坚强的保证,始终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弘扬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为西安的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瞭望中国》: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对西安发展有多大影响?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孙清云:去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波及西安,造成比较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灾害发生后,我们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及时救治伤员,对因灾受伤群众全部免费救治,确保伤病群众得到及时治疗;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使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处;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受损的基础设施修复工作基本完成,倒塌受损的房屋、校舍重建和修缮工作基本完成,灾民全部搬入了新居。
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世界金融危机的传导效应在西安逐步显现,加大了我们发展的困难。针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我们及时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我们全面分析了金融危机对西安的影响,认为金融危机虽然给西安的发展带来一些困难,但西安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全市经济社会大建设、大发展的势头没有改变,城市价值加速兑现的趋势没有改变,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愿望没有改变。金融危机对我们来说,既带来严峻挑战,也蕴涵着许多难得机遇,只要我们坚持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不动摇,充分发挥西安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科技优势,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克服困难、保持经济社会良好的发展势头的,我们对西安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二是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首先,加大投资力度,狠抓项目建设。全市准备项目911个,总投资3253.8亿元;上报中省项目424个,总投资551.64亿元。在2008年中央新增1000亿元资金中,争取到10.64亿元,涉及项目175个。去年底集中开工项目71个,总投资472亿元,12个市政重点项目提前开工。其次,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先后出台了应对金融危机三大项50条政策措施,重点支持工业经济发展、扶持旅游业、就业和全民创业,较早出台了恢复房地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再次,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拉动内需,提高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增长。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去年西安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90.04亿元,增长15.6 %,创15年来新高;地方财政总收入324.34亿元,增长24.4%,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61亿元,增长2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06.16亿元,增长3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4.3亿元,增长25.3%;进出口总额70.40亿美元,增长31.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47亿美元,引进内资597.8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12元,分别净增2545元和813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次前移。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地率等6项指标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
《瞭望中国》:西安的城市建设在2008年有很大的提升,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孙清云:去年我们加强了城市建设管理。一是完善城市规划和功能。国务院批复了西安市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地铁二号线12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一号线开工建设;城市综合交通改善项目开工,三环路全线通车,华清东路、西部大道等一批城市道路建成通车;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5%;启动了一批重点街区和重要区域的综合改造。二是加快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完成55个村农民转居民和34个村撤村建社区。三是改善生态环境。去年,西安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8平方千米,完成工程造林12.26万亩。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通过国家评审。曲江池、唐城墙、唐大慈恩寺等三大遗址公园建成开放。启动了“绿满长安、花映古城、三年植绿大行动”,开展“我为西安栽棵树”活动,西安现有城市小绿地广场402个。世界园艺博览园、渭河城市段综合治理等一批工程全面启动。实施了“引沣进城”生态引水项目,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四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经过四年不懈努力,西安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也在快速推进。去年我们开展了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活动,通过街道景观整治、拆除违法建设等措施,区级政府城市管理职能进一步发挥,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p#副标题#e#《瞭望中国》:去年,中央政府把民生问题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各地都有自己的“民生工程”,西安市在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孙清云:西安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着力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去年,西安市一方面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全年投资15.55亿元,启动实施了八个方面67类民生建设项目。新增就业13.36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76万人。加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安居工程的力度。大力推动全民创业,设立5000万元大学生创业贷款基金。全年物价指数控制在7%以内。另一方面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健全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2.3%。对城乡困难家庭提供临时救助,让残疾人享受到康复服务。加快养老服务社会化,改善中低收入群众居住条件。再一方面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义务教育段的学生免除学杂费,在农村建设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扩建乡镇卫生院、甲级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和基层文化站建设。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办覆盖率达到95%,基层文化站发展到182个。
《瞭望中国》: 2009年西安市经济发展方面有怎样的预期?
孙清云:2009年,是挑战之年,也是机遇之年。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分析研究,确定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要确保13.5%、力争14%。这是一个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也是一个在困难条件下自我加压的积极目标。围绕实现今年的目标任务,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作为主题,把真抓实干作为最好的工作方法,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抢抓机遇,积极作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切实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快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建设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首先,以扩大投资保增长。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积极筹措建设资金,扩大财政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发挥各类融资平台的作用,争取更多的信贷支持,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78亿元。策划一批市政债券、企业债券项目,争取国家债券发行额度。鼓励发展风险投资机构,完善风险投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积极鼓励民间资金投向政府鼓励项目,广泛参与各种民生工程、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其次,优化结构保增长。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发挥保增长的引领作用;做大做强“四区两基地”和西安国际港务区,为保增长提供良好承载条件。一方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着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和延伸产业链,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重点支持新型电子元器件、医药中间体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航空航天产业等领域的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核心技术研发,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100亿元。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会展业市场化进程,促进曲江会展产业园建设,精心办好欧亚经济论坛及中亚博览会、第四届中国民营企业科技产品博览会、2009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等展会,加紧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筹备工作。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龙头,打造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体系,建设全国重要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做好城市新区商圈的规划、建设和培育,加快改造提升10大商圈。引导大型商贸批发物流企业向城市周边的商贸物流园区聚集,形成辐射效应。落实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促进旅游业全面恢复。
第三,促进消费保增长。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稳定并扩大汽车、家居、家电等消费,拓展休闲、娱乐、健身等新的消费领域。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扶持房地产业的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投资力度,加快廉租房建设,新开工40万平方米,廉租房保障户数累计达到15816户。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180万平方米,竣工150万平方米,有效缓解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瞭望中国》:据了解,2009年城市建设依然是市民关心的重点,请问西安城建重点是什么?
孙清云:西安市委、市政府和市民的想法是一致的。今年我们将继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提高市民幸福指数、建设人民满意城市。前不久,我们召开西安市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全市环境整治动员大会,决心在建国60周年前西安城市面貌有一个大的改观,为建设宜居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加大城市道路建设和维护的投资力度,加快实施大明宫地区、纺织城地区、世界园艺博览园等区域综合发展改造,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加大市容环卫设施建设,建好供水、供气、供热、照明、无障碍设施等工程。
其次,提升城市品位。加大规划工作力度,实现全市行政村详细规划全覆盖。凸显西安文化特色,统一标识、统一色调、统一风格,加强城市设计,做精做细城市主要景点和城市出入口详规。继续实施“唐皇城复兴规划”,重点保护传统空间格局。继续开展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活动,集中整治城市主干道、重点区域及城市出入口,使城市面貌有大的改变。启动“城市一卡通”工程,方便市民出行。
再次,加强节能减排。强化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抓好公共机构节能与重点减排工程建设。积极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支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和环保产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第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实施渭河城市段综合治理,推动“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区域”工作,建设“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清凉山公园和灞桥滨河生态公园。继续开展“绿满西安、花映古城、三年植绿大行动”,治理水土流失,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大绿工程二期项目,建设环山旅游路和骊山生态林带。
《瞭望中国》:您一开始就谈到西安的快速发展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紧密相连。那么,2009年西安在改革开放方面有何举措?
孙清云:今年我们将继续扩大改革开放。一是着力推进改革创新。积极开展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减少行政层次,提高行政效率。贯彻《企业国有资产法》,实现从主要抓企业改革改制向抓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国有资产有效监管转变。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战略重组,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支持陕汽、西电、西飞等企业做大做强。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国有企业重组上市,支持和帮助具备条件的企业借壳上市。加大集体企业改革力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逐步建立新的事业单位管理和运行机制。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与颁证,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
二是继续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全方位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着眼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结合我市产业布局和需求,创新招商理念,改进招商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欧美、日韩、东南亚、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招商,吸引内外资向五大主导产业集聚。抓住西安台北直航的机遇,加大对台湾地区的推介和招商力度,推进经济开发区日本中小企业园建设。充分发挥“四区两基地”及各类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的主体作用,重点突出工业领域、服务业领域,着力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培育出口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开展国际化经营,拓展国际劳务市场。
三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贯彻落实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重点扶持一批主业突出、成长性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发挥各项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做好中小企业招商引资工作,搭建以资金融通、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创业辅导等为核心的社会服务平台。
为了提高市民幸福指数、建设人民满意城市,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保持昂扬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一心一意谋发展、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保持西安加快发展、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让广大市民在加快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在和谐稳定中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园。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