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60年一瞬“你回来了”道尽夫妻离别苦

wenhuazhongguo 2010-12-10 18:11:04 总第070期 放大 缩小

今年三月十七日,清晨八时,当白色的豪华邮轮载着一千多名大陆安利旅游团抵达基隆港时,锣鼓喧天,舞龙舞狮出动迎接贵宾。这群荷包里满是人民币的贵客,来到闻名已久的宝岛台湾,手上DV拍着两岸分隔六十年以来罕见的欢迎阵仗。

七十二岁的作家桑品载看着基隆港上演着热闹,他努力搜寻,那个理当熟悉的港口,六十年前,他第一次下船,第一次踏上台湾的地方,竟是再也看不出当年的模样。打从他糊里胡涂地跟着姐姐登上那艘由舟山橄榄码头开出的海军登陆艇,他的家、他的人生就再也回不去了。不只他,全船的人都是,隔着台湾海峡,历史正卷着两岸人走向不同的方向。

那年,他十二岁。

那年即将秘密撤到台湾的官兵看上桑家位于浙江舟山渔村的房子,登堂入室住了进来。骑着骏马的连长看上了桑品载美丽的姐姐,想带她一起赴台。不识字的母亲做了决定:“带她走,连弟弟也一起走。”他夹带赴台,不料姐姐临上船时却被赶下。他在基隆码头讨过饭,再当了二等幼年兵,“是所谓‘老兵’中最年轻的。”

你啃草我吃香蕉皮

 上个世纪,国共内战,据学者李筱峰估计,仅一九四六年到一九五二年,就有两百万军民涌进台湾。这是史上罕见的人口大迁徙,台湾全岛人口暴增为七百八十多万人。

在两岸对立的年代,留下许多荒谬故事。台湾小学课本里的“水深火热的大陆同胞”是吃树皮、啃草根,大陆课本则是“蒋帮”治下的台湾同胞“吃香蕉皮”。

其中,当年台湾最“经典”的教材是当年中小学生必读的“南海血书”,一名漂流海上的越南难民阮天仇在礁石上以指尖鲜血在白衬衫写下难民血泪,塞在海螺中,被渔民发现。公布之后,成为七十年代台湾在风雨飘摇中“处变不惊”的教材。

但任教中学的民进党前“立委”林浊水投书踢爆:血书是假的,又累又渴的难民哪有那么多的血、那么大的衬衫,写下这么长的故事?

多少人多少事,做了荒谬年代的祭品。

封锁的两岸,由天伦亲情做为破冰的第一步。一九八七年,蒋经国开放大陆探亲,流离半生的老兵们可以回家了。

少小离家的桑品载终于返乡,“我跪在父母坟前哭得几乎昏厥”,他才知道,母亲当年作主让桑品载随军去台,“父亲气极了,拿扁担追打她。”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母亲因营养不良死了。父亲后来得了肝癌,没钱医,断气前还说着:“只要让我跟台湾的儿子见上一面,我就好了。”那是开放探亲的前两年。

买光整村纸钱祭母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日早上八点半,在台北红十字会门前等了一夜的熊光远,拿到“0001”的返乡探亲证,成为打破两岸长期隔绝的第一人。

一九四九年,熊光远二十一岁,跟着国民党军队到台湾。经过多年军旅生涯退伍,住在宜兰。家乡有老婆孩子的熊光远,一人独自在台湾生活三十八年,没再娶,一心盼着回家乡与家人团圆。

拿了探亲证,熊光远迫不及待地回到江西南昌熊家庄,回到家才发现,“父母都走了,老婆也跑了。只有儿子,还有兄弟们,就这么多了。”物是人非,让他非常伤心,把母亲遗像摆在宾馆的床头,在床前跪了一夜。第二天,他买光了熊家庄周围所有小店铺的纸钱和鞭炮,到父母坟前祭奠,自责不孝。

几经思考,一九九二年,他在南昌买了房子住了下来;经人介绍,九三年与一名护士结婚,两人相依为伴,共度晚年生活。

不是所有返乡老兵,都像熊光远一般幸运,立即找到亲人。家在山东济南的张继孟,直到去年,才找到分离六十三年的妻儿。

一九四五年,二十二岁的张继孟告别年轻的妻子贾延红,和年仅两岁的儿子外出打工。因为战乱,与妻儿失联,辗转到台湾。在台湾独自生活十八年后,四十岁的他,觉得归乡无望,在朋友劝说下,在台湾娶妻成家,有了一双儿女。

开放探亲后,经过多年打听和当地台办官员协助,去年,他终于找到元配贾延红。自张继孟离家后,贾延红一人带着儿子艰难度日。日复一日地等待,她早已断了丈夫会回家的念头。有人问起她丈夫,她总说:“这么大年纪了,也回不来了。”

但张继孟去年终于回家了。夫妻两人青丝已成白发,看到站在面前的丈夫,贾延红轻声说了句:“你回来了!”迟到六十三年的问候,道尽离别之苦。

断裂版块正在重生

隔着一甲子的沧桑,两岸间战火早已停歇,因着战乱而断裂的历史与局势,正力图重生。二十年前,跟着老兵脚步前进的,是腰缠万贯上大陆打拼的台商。如今时移势转,中国大陆崛起、两岸和解,大陆同胞形象转变为“大陆配偶”、“富豪观光团”。

十二年在那岸,六十年在这岸,桑品载说,七十二岁了,心里所想的只是:就这么活下去,想办法活得好一点,努力从历史的噩梦中醒来。

(来源 台湾联合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