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随着许多地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应运而生的拆迁、安置房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众所周知,安置房是由政府兴建的、用来安置被拆迁户的、相对低于市场价格的房子。其对象应该是特定的动迁户(城市居民和农民)。然而日前,一则近水楼台先得月,部分旧城改造官员擅动安置房 “奶酪”的新闻改变了大伙的传统认识。
据4月8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一份据称源自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的内部文件近日在网上被曝光,文件内容是“多余安置房按暂定价格销售给相关人员”的名单,名单中有49位旧城改建“指挥部工作人员”和94位“工作联系部门有关人员”,共涉及房屋面积23700平米。该市多位局长、主任、院长、书记、行长的姓名和身份都赫然在列。名单中的官员,有的承认曾购买安置房,并表示一直等着补差价;有的不清楚此事;有的表示根本没买过安置房。
纵观这起官员擅动安置房 “奶酪”的不正常事件,之所以有这样的怪事发生:
一是源于政府有关部门决策信息的不透明。据当地人介绍,温州市鹿城区大南门、信河街拆迁户拆迁了,3-10年未安置的比比皆是,旧城对外讲安置房源不够,房子未建成,实际上旧城内部剩余房源很多,不是用来安置拆迁户用的,而是用来留给自己便宜购买的。与此同时,帖子还列举了所谓低价购买这些房源的具体手段:“高楼大厦建成以后,先把最高、最好的房子留给自己、亲朋好友或上级领导,再把剩余的让拆迁户认购,剥夺拆迁户选购最好房源的权利”;“在卖给自己、亲朋好友或上级领导房源时为掩人耳目叫原先直属的价格评估所评个远低于市场的‘市场价’……而给拆迁户的评估价采用经发改委通过的真实市场价。”正是从建设进度到分配结果的一系列信息不透明,造成事件被曝光后引起了广大网民的不满和争议。
由此可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地方经济的和谐发展,一个重要的保证,就是政府部门要推进政务公开,增加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人民群众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赢得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政府工作报告》节选)。试想,如果旧城改造指挥部的一些政府部门,对开发建设的安置房的分配名单、工程进度,及时在当地媒体进行公示,恐怕这类“见光死”的丑行就很难发生了!
二是有精心编制的、官官相护的关系网兜底,使这一堪称严重违规行为在光天化日之下得以招摇过市。按说,部分安置房的对象不是迫在眉睫的居民和农民,却成贪图便宜、甚至“不差房”官员,应该引起当地人大、纪检等监督部门的重视、甚至问责!可是此等严重违规行为换来的确是执法监督部门的集体失语,为何?原来,谜底在被披露的“内部购房者”的详细名单上----从曝光清单所标注的工作单位上看,除了1名待业者、3名个体户以及小部分来自企业外,绝大多数购买者均来自诸如市政府、人大、发改委、公安局、房管局、安居指挥所等当地政府部门。正所谓便宜购房,众多官员私下分享,难怪这些安置房一路绿灯、畅通无阻地进入了林林总总官员们的名下了。
三是出了事,擅于打着不清楚幌子推脱责任的、堪称官场潜规则的落后思想意识在作祟(官员购买安置房已经曝光,然而旧城改建指挥部负责人等竟称不了解此类情况)。针对帖子中所反映的情况,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办公室的负责人以及指挥部的副指挥陈希修在接受记者采访中均做出了类似的回应,“不清楚”,“不了解情况”,“没有注意(到网上的讨论)”。陈希修还建议记者向指挥部的另一位副指挥兼党委副书记了解相关情况,“他应该清楚”。不过,这位副书记的电话却一直处于关机状态之中。温州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也表示不知道这一情况。官员大量购买低价位的安置房丑闻曝光后,当事官员又都是似成潜规则的一律“不清楚,不了解”加以搪塞,是真的不清楚,不了解吗?恐怕只有群众心里最清楚!
(编辑 墨澜)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