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细心的人会发现,市区范围内的免费体验中心、康复联盟、健康银行等免费体验场所、机构遍地开花,有的小区多达五六家,不少老年人对这些免费体验活动情有独钟。这些地方为何对老年人的吸引力这么大?老年人真的在这里得到了健康吗?
现象:老人为了“体验”,饭都顾不上吃
孙女士告诉记者,“我母亲70多岁了,患有多年糖尿病。平时,很少老老实实在家休息,不是今天听个健康讲座,就是明天参加个免费体验,常常一个人颤颤巍巍横穿马路,多危险!”她认为,这些打着免费体验招牌、实则进行产品推销的机构、场所,确实让很多老年人着了迷,也引发一些社会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关注一下了。
无独有偶,王先生也遇到了烦心的事。王先生65岁的父亲是一位企业退休工人,每月退休金1000多块钱。两个月前,王大爷在别人的指引下,参加了一项“免费体验”活动,从此着了迷。每天早晨不到7点,他就随着一群老大爷老大妈,赶往医疗器械体验中心。有时候为了占座,连饭都顾不上吃。经过一番“体验”,父亲看中了一台价值万元的某品牌电位治疗仪,想买下来。王先生劝老爷子,这些医疗器械的宣传往往夸大其词,而且价格中的水分太大,与其花一万多元买个治疗仪,还不如到正规医院疗养一下。但任凭王先生怎么苦口婆心劝说,老爷子就是不听,还指责他“不孝顺,不注重父母的健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免费体验场所推销的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等产品,大致有两个共同点:一是所谓“疗效神奇”;二是价格不菲,动辄成千上万元。
原因:医疗服务体系落后、不健全
老年人热衷这样那样的免费体验活动,现象背后有多种原因。一些市民认为,近年来,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不断增加,手中有钱了,自然越发关心健康。加上他们时间充裕,听健康讲座,参加体验活动,不但能增长健康知识,还能相互间聊天解闷,何乐而不为。
除此之外,免费体验场所、机构促销有术,也吸引了不少老年人的眼球和脚步。据了解,多数免费体验场所、机构为了促销,在为老年人免费提供讲座、体验活动的同时,还会适时赠发一点纪念品,如一瓶酒、一小袋大米等。“许多老人早早排队听讲座,并非真心来听,而是为了我们发的纪念品。”一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正是瞅准了部分老年人这种“贪小便宜”的心理,一到经营淡季,就搞点小活动,发点小礼品,人气和销售额接着就起来了。医疗卫生行业的人士表示,不少老年人之所以成天围着那些免费讲座、体检、体验活动转来转去,乐此不疲,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社区医疗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的落后、不健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患上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富贵病”。这些老年人常见病,在目前的医疗水平和条件,很多难以彻底治愈,只能依靠静养、保健、控制饮食等调理方式,来缓解病情。而要检验身体调理是否得当,就需要经常测个血糖、查个血脂、量量血压等等。但目前,公立医院日常进社区的义诊活动寥寥无几。在我们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中,无论是私人诊所,还是社区诊所、医院,对这些举手之劳的查体项目都是收费的,少则三五元,多则十几元,要是到大医院去,价钱更贵。
提醒:相信科学,防止上当受骗
目前来看,遍地开花的体验中心、康复联盟、健康银行等体验场所,无疑是迎合市场需求而生,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于传播健康养生知识,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商家通过免费体验这种促销方式,吸引老年人,销售产品获利,本也无可厚非,但一定要合法经营,不能夸大宣传,更不应该坑蒙拐骗。
据消协部门的统计,近两年来,围绕着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发生的消费纠纷,增势明显,投诉者多为上当受骗的老年人,内容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产品质量差,甚至在产品内添加违禁成分,导致消费者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二是夸大产品效力,虚假宣传问题严重。为此,他们提醒广大老年人,不要轻信“免费体检”的检测数据,特别是以推销产品为目的的免费体检结果。即使需要购买保健产品,也要认清包装盒上的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仔细察看包装上厂名、厂址、联系电话、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是否标注齐备。
一些市民还呼吁有关部门要负起监督、监管职责,对一些靠夸大其词、虚假宣传促销牟利的商家,应该依法查处。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大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呼吁并督促一些公立医院到社区义诊的频率,努力使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免费、正规的查体服务。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