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是南朝文学家丘迟写的名句,早先就读过,每每念及此句,脑中、心中、梦中即会赫然出现一帧由草、由树、由鸟、由春构成的清晰明丽的江南暮春画图。1500年前的丘迟是不曾造访过桂林的,窃想,倘若丘迟得缘去了趟桂林,不知会不会给山和水来个特写,把这句描摹江南千古吟唱的名句更加丰盈起来。而此刻,我们有幸成行桂林,带着丘迟的句子。
桂林的雨很懂事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对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而言,能够抽时间移步于室外散步赏花看景,不失为一件乐事。尤其对于我们长时间伏案从事编辑工作的人来说,不日不夜久居于室,疏于自然。忽得一外游机会,自是喜上眉梢,乐不可支。于是,桂林成了我们的首选。其一,路程较近,据深圳一个小时航程,免了长时间奔波的酸累;其二,气候适当,不湿不燥。若步入五月,烈日当头,温度上扬,出游之旅挥汗如雨,让人无心游览。其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说,让我们奇而存疑,非得身临其境,探个究竟不可。因而,这不但是我们的体验之游,更是我们的求证之旅。
出发前,我们有心查看了桂林的气象预报,定睛一看,让我们捏着一把冷汗,我们出游的三天,预报如此显示,第一天小雨,第二天阵雨,第三天暴雨。难道天公不作美,有意为难我们这次桂林之行?或许,还是刻意安排我们雨茫茫中打量桂林的另一番景致?我们不得而知。尽管计划不如变化快,但旅游这事,永远只能跟着计划走。做最坏的打算,带好雨具,多备衣物,以便湿后换穿。于是,我们一行十来人带着兴奋带着憧憬带着紧张,踏上了桂林的行程!
到桂林两江机场,已经是深夜十一点多了。在经过简单的联络之后,我们找到了接机人,也就是我们的导游,唐姓女士,中等身材,体形微胖,皮肤偏白,小眼圆脸。声音沙哑。一身疲态。据她后来介绍,尽管桂林还未进入旅游旺季,但每天要接的旅游团也是应接不暇,既然是她的工作,自然也得疲于奔命。
走出机场的一刹那,尽管是深夜,但乍有乍无或可闻到桂树的暗香,此香沁人心脾,昭示着,我们脚踏的这片土地,正是桂树成林的宝地。桂林的夜晚是有别于深圳的,少了那番灯红酒绿的景象,多了一份恬静与寂寂,少了那番热闹喧天的气氛,多了一份沉吟浅唱的韵味,少了那番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多了一份闲适与自得。我想,能卸去城市繁杂与人心繁芜的,也唯有此处了。
等不及我们细细品味桂林的夜晚,导游便匆匆领我们上车,赶往下榻的华天酒店。一路上,难掩我们的亢奋心情,逮着导游问这问那。还好,导游也是个幽默风趣、玩笑十足的人。让我们按当地风俗,称她为阿姐,不能直呼唐导,因为唐导谐音躺倒,躺倒了哪能带你们去游览啊!全车人遂爆笑。
当然,最牵扯我们心的还是天气问题,当问及天气时,唐导说,桂林的天气预报,百分之九十是不准的,预报前两天下大雨,至今也没下。所以她开导我们说,桂林的预报是失灵的,不是预报而是谎报、瞎报,不能太相信,只能作为参考。在我们畅怀大笑时,我们的疑虑也即刻烟消云散了,唐导见我们笑得毫无顾忌,话锋一转,不过下雨也是会有的,我们怔的一下重又紧张起来,她这才慢条斯理说,桂林的雨是很懂事的!预报有雨,要么就不下,要么就是晚上夜深人静下!哦,这才想起,我们刚出机场时,满地都是湿漉漉的,还以为是洒过水呢。原来如此!在一惊一乍间,我们似乎明白了,桂林的雨是很懂事的!
船游漓江 心醉山水
昨夜桂花梦里开,今辰清香逐风来。尽管昨夜睡得晚,但早上我们依然起了个大早。等我开窗之际,氤氲水气迎面扑来,清爽无比。再放目远眺,哦,不是远眺,因为山,就在窗外,近在咫尺!受夜色所阻,昨晚大多见不全辨不清,在白天,可是一览无余了!此刻,才真真切切体会到了,桂林为什么是重山环绿水抱了!
匆匆品尝过桂林米粉后,在唐导的带领下,我们乘车前往磨盘山码头登船游览漓江了。登船之际,我们满心欢喜!作为编辑的我们,旅游图片看过很多,风景文字编写过不少,但只能停留在纸上,略加玩味而已,实难复活实景实貌。这次能有幸身临天下屈指可数的美景,于我们而言,除了美滋外还夹杂了一份局促。
无限漓江风物,尽在眼底。山谷空旷,气候乍暖,微风拂面。
在我的印象里,水一多就浑浊,河一大就汹涌,然而今天站在漓江上,看前后左右,淼淼水域,却碧波荡漾,水浪不兴。满眼里除了清澈还是清澈。徐徐拂面的轻风,凉润滑腻。我们顾不上导游的讲解,立马跑到甲板上,像玩味文字一样,玩味这扑面而来的美景。这一座座矮小的山峰,遍布在漓江两岸,使我感到有说不出的惊讶。它不象我曾经见到过的许多山峰,总是沿着斜坡,蜿蜒曲折地向上升起,却象一根根竹笋、一把把宝剑、一座座屏风,在青草丛中直挺挺地冒了出来。每一座小小的山,都象我们在市面上花几块钱能买到的盆景一样,也许少了点儿雄健的气魄,却蕴藏着许多的妩媚。
此情此景,每个人都在惊叹,都在忙于拍照留恋。而我,面对如此空灵、如此圣洁的山水,却静立无语,近乎禅立,与虔诚的人拜菩萨般。满脑袋浮现着李白、韩愈、柳宗元,甚而浮现上古时代的文人墨客。诗经太古老了,易经太玄奥了,唐风宋韵,沿着袅娜的风流,出岫,在四月里,它们没有方向。所以我只好,对着眼前的美景浅笑。是啊,千年的山水,千年的景,不见千年人,却留千年诗。怔怔的,看着千年的景,我油然就想吟讴千年的诗了。
在我恍惚之际,广播里突然响起了导游的声音,“在这些景点中,最神奇的是‘九马画山’”。导游介绍说,“九马画山”其实是在一面峭壁上,因岩石的颜色不同,似乎“画”着九匹马,虽说有九马却不是谁都能看出来的,说是要有慧根的人才能看得全这九马。桂林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看出八匹是榜眼,看出九匹状元郎。”据说当年周总理和陈毅元帅来到这漓江上,周总理只花了几分钟便看出了全部九匹马,而陈毅元帅却只看了出七匹。我也盯着看了半天,眼睛都快成斗鸡眼了才看出五六匹来。不过在我们的游船上居然有人看出十匹来了——看来不单是能中状元,做高官了,简直就是仙人下凡了!
看完了九马画山,下楼吃中午饭,盒饭,不算难吃,但也不敢恭维。刚一端碗筷,就听见导游兴奋地说黄布景点到了。黄布是个什么地方,她让我们拿出新版的二十元人民币,说背面的山水就是黄布了。我抬头顺着导游所指的方向,往外看了一眼,一时之间还未找到吻合的景点,似乎一路走来处处都是这般山水。但为了能留下这段极具特殊意义的画面,我手持20元人民币,与实景“钱图”来了个亲密接触。
#p#副标题#e#漫步西街 尽赏风情
下午一点多,到了阳朔。下船后,我们兵分几路,各自找乐子去了。既然到了阳朔,自然要去久仰大名的西街了。一点也不难找,西街就在江边。我们几人从宝峰大酒店徒步至西街,也就约莫二十分钟。
站在西街口,一种有别于城市间的繁华扑面而来。也许,是在深圳呆习惯了,适应了那番靡靡的奢华与甚嚣尘上的狂热,骤然面对闹中取静、静中有闹的西街,心下顿感怅然。身临其中,显然感受到,西街尽管至今仍是小家碧玉型的南方村镇建筑规模,但却显现着国际情调的人文景观。这里的酒吧、饭店、网吧、工艺品书画店等装修风格大多中西合璧,几乎所有的店牌都是外文或中英文对照,这让西街染上了一笔异域色彩。虽然在形式上与大都市的深圳有某些吻合,但所体现出来的韵味,却大异其趣了。
走在西街的青石板上,混入人头攒动的人潮中,亦古亦今,亦中亦外,顷刻便可以展现。我深深的被这种氛围吸引着。西式摊店摆挂的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饰物:景泰蓝色图腾的布染,人工刺绣的荷包、挂带、不同式样的中国结和平安福。它们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急于了解中国的外国人,这种情结,像中国结般系在街道每个角落。
有趣的是,我见到一个衣着褴褛的老人,佝偻着背,六十上下年岁,背着一大捆笛子、箫、葫芦丝,长褂及地,步履悠闲,边吹葫芦丝边姗动,他经过我的身旁,眼光游移,瞟了我一眼,继续向前移动。我有点好奇,穿过一波波的人流,紧随其后。令我大为奇怪的是,他主动靠近了一对老外夫妇。为了探个究竟,我假装若无其事贴了过去。看到的景象,着实让我惊诧有余。他嗫着嘴,尽然溜出了一句句流利的英语!猛然想起了唐导,她在路上给我们讲过,西街的居民和生意人大大小小老老少少都会一口流利的英语,因为西街的老外很多,所以有这个得天独厚的语言氛围。我记忆最深的是,唐导说起了一位老人,叫月亮妈妈,远近闻名,有八十多岁,开了一家极具当地风味的餐馆,能流利的说7种外语! 惊讶之余,让我感佩至深!年过八旬的老人,倘有这么强盛的学习力,何况我等区区毛孩。
逛西街,一路走来,处处可见“土老表”与“洋老外”攀谈。不同肤色的游客相互间友好的打着招呼,你有来声,我有去语。似乎,这条街成了理想的中外友谊街的范式。
游览西街完全是一种体验——她浓浓的乡村氛围中流淌着纯正的小资情调,朴素的民风里包容着令人惊讶的国际元素,正宗的意大利咖啡与西餐、古老的中国画、最前卫的休闲风尚、国语、英文、法语、乃至西班牙语……种种看似不可能的,全部柔合在长度不足1000米的岭南小街里。
当然,我们逛的是午后的西街,或许在晚上逛,还另有一番风味呢!据后来晚上逛西街的同事回来说,晚上游人更是多,摩肩擦踵。而且各式点心和夜宵就着夜景吃,那更是惬意舒心啊!对于未逛西街夜景的我们而言,终究留下了一丝遗憾。
“印象刘三姐”留深刻印象
匆忙用过晚餐,由唐导领队,直奔九点演出“印象刘三姐”的场地。似乎我们急切的心情,惊扰了天公,尽然飘飘洒洒的飞起了细雨,时小时大,时停时下,但这丝毫浇灭不了我们热切的心情。
在入口,工作人员一边验票一边发雨衣,一次性的,人手一件,轻便。我们即刻穿上,然后随着人潮涌入会场,因为在露天,四周漆黑,唯有座位区散发出一片淡黄的灯光。找座入座,甚好,我们是贵宾席,观看位置绝佳。
在经过一阵焦急的祈盼之后。钟声骤然响起,经过报幕后,一大屏幕从远方慢慢漂过来,主要介绍桂林风光及工作人员,随着从遥远的山中传来山歌,原来一叶小舟载着刘三姐向这边慢慢漂来,歌声也由远到近,突然黑漆漆的江面亮起了渔火,且四面八方的向主场涌來。远光灯直射后面的奇峰。
歌声终了,渔火熄灭,震撼音乐响彻云霄,红绸代表的波浪呈现出来,在灯光的衬托下,竹筏快速划动,竹筏演员手上的红绸也在急速翻滚。看到这,这才相信是老谋子导演的,红色基调,是老谋子惯用的手笔,《红高梁》,《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是这般基调.灯光开始转换成日落的幕色,出江打鱼的渔民也陆续返回,一片繁忙的景色。天渐渐的黑了,江面布置成天空,远远近近的星星出來。整个江面就像是抬头看到的晴朗的夜空,星星点点,深遂而遥远。弯弯的月亮出来了,星星便暗下去,终于嫦娥出来了。一段舞蹈后,嫦娥开始奔月,从月亮的这一角奔到那一角,披着白纱舞起來,如入梦幻。
当渔火渐渐走远,灯光渐渐熄灭,只有刘三姐的歌还在天地间传唱着,令人魂牵梦绕,怎么也挥之不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古今中外有那么多的人都钟爱桂林了,只因漓江两岸的悬崖石壁上,每一寸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比如“望夫石”,让人感叹,无法留住的都是人世间最美丽的景致。我也终于明白什么是曲终人散时的寂寞,也明白了只有刘三姐,才会在漓江上,在天籁中永不停息的歌唱……
在这短暂的60分钟里,张艺谋利用阳朔这一片山水,利用刘三姐美丽动人的传说,用满江飞舞的红网,用涌动的漓江水,用摄人心魄的歌声和乐声,用炫目的光和影,把我的心带往了无边无际的山水间,我仿佛看见刘三姐站在点着渔灯的竹排上,穿过岁月的夜幕,悠悠地向我驶来。
谷雨返程 梦里存念
第三天,在游览玩导游推荐的千年大榕树、“月亮山”、“世外桃源”、靖江王府等诸多景点后,我们意犹未尽,可归期已至,无可奈何,必须当晚返回深圳,结束为期三天三夜的桂林之旅。
4月20日,正当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的谷雨。农家有句谚语,“谷雨不种花,心头像蟹爬”。辛勤的农夫在这一天是要起早摸黑种棉花的,种上棉花,心头才能乐开花,至少心头不至于蟹爬。尽管我们耕种的不是田地,而是文字。但在谷雨这一天,我们同样在种花,每个人都在自己心田里种了一朵记忆之花,那朵娇娆的花,是由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桂林的人、桂林的景培育而出的!
回到深圳,已是深夜十二点多了。一路上,我们了无睡意,但却静默无言,大概是,每个人都怀揣着桂林的明山秀水、渺远歌声,欣欣焉醉醉然罢。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