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答辩的高峰时期。而进入5月以来,多起学术造假案在网上相继曝光。比如被称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案,几万字的硕士论文仅用替换键搞定;而比“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还要“牛”的论文抄袭,当属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两位硕士生的毕业论文,除“致谢”内容外,标题、内容竟一字不差;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受科研基金资助的博士论文被指抄袭其指导的博士生敖海清的毕业论文;辽宁大学副校长署名论文被指抄袭云南大学讲师王凌云的文章……
学术界向来被视作不染尘俗的象牙塔,学术道德理应为每位学术研究人员所遵循。但令人遗憾的是,因一部分人的功利思想,使学术丑闻时有发生。网友认为,论文抄袭并非个案,在诸多高校已成蔓延之势,而单凭“网络举报”的道德他律恐难以遏制。
人们不禁要问,学术论文抄袭谁之过?回答自然是抄袭主体的学生。然而,光将板子打在学生身上似乎又有失公允,因为,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也难免其责。于是,有人便总结:生之过,师之惰。但细加琢磨这“过”与“惰”的源头在哪里呢?有人认为和近年来大学“扩招”脱不了干系。无庸讳言,近年来的大学扩招,尤其是研究生扩招,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唯文凭”和“为文凭”的人。那么学术论文抄袭日益成风到底是生之过,师之惰,还是文凭酿的祸?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