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从“最牛”到“更牛”论文抄袭登峰造极

kejiaoshequ 2010-12-10 18:11:04 □ 文/杜江玲 李鹏翔 总第076期 放大 缩小

 连日来,从东北财经大学“史上最牛论文抄袭事件”到华中师范大学的“更牛论文抄袭事件”,从“标注受科研基金资助的论文被指抄袭事件”再到辽宁大学副校长被指抄袭事件,高校和学术界不断上演着论文抄袭事件曝光丑剧。

 不少人不禁感慨本应被人们敬仰的学术界究竟还会爆出多少“牛”的抄袭事件?论文抄袭的学术丑剧根源在哪里?面对登峰造极、前赴后继的论文抄袭,究竟谁来为其负责?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又在哪里?

论文抄袭事件不断升级,一个比一个“牛

5月底网上就曝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的一篇题为《山东省FEEEP协调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与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江苏省FEEEP协调度研究》整体框架完全一样,除把江苏两字替换成山东,把江苏的统计数据换成山东的外,从摘要到目录,到文献综述,再到正文分析几乎完全一样。

此事件刚刚平息,华中师范大学又爆出一起更加惊人的论文抄袭事件,一篇署名为胡春林的硕士论文与广西大学的一篇硕士论文高度雷同,除“致谢”内容不同外,标题、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注释、参考文献一字不差…… 此事被网友们戏称为:论文抄袭“没有最牛,只有更牛”。

当网友们还在议论“最牛”和“更牛”论文时,媒体又曝出“标注受科研基金资助的论文被指抄袭”。发表在《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6期上的《中国股市价值策略实证分析》,标注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被指几乎原文抄袭了2005年第6期《世界经济文汇》杂志上刊发的《中国股市价值策略实证研究》一文。两篇论文除了标题,内容高度雷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网上又曝出辽宁大学副校长被指论文抄袭事件。《哲学研究》今年第4期刊登了署名“陆杰荣、杨伦”的文章《何谓“理论”?》,其中第一署名陆杰荣是辽宁大学副校长,第二署名杨伦是北师大在读博士。涉嫌抄袭自云南大学讲师多年前的一篇讲稿《什么是理论?》。目前,文章抄袭一事已被确认基本属实。但辽宁大学方面表示,抄袭系杨伦一人所为,陆杰荣署名仅为帮助学生的论文得以发表,非直接责任人。事件的有关细节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对于不断升级的论文抄袭事件,网友调侃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个比一个长见识”、“论文抄袭登峰造极”、“也许超牛的升级版本还在后面”、“只有更牛的抄袭出现,前面的抄袭才能被掩盖过去”……

论文造假抄袭真的成了“臭豆腐”?

有网友将论文抄袭比喻成“臭豆腐”,虽然闻起来臭,但吃起来香。表面上人人喊打,私底下却前赴后继。

据2006年美国新泽西州拉特格斯大学管理学教授唐纳德·麦凯布对6万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37%的毕业生承认他们的研究论文部分来自网络,而在1999年这一比例只有10%。3%的学生承认他们通常不做任何修改就将下载的论文交给老师;77%的学生认为,部分抄袭网上下载的资料并非严重的事。

麦凯布表示,在学生中,从网上下载资料非常普遍。它很简便而且不会被发现,学生论文的价值主要在于其选题立意的新颖性,但是当他们面对最后期限的压力,面对紧迫的时间,即使只抄袭几个段落,都是一条达成目标的捷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日前的一项针对本科生的论文写作现状的调查显示,79.4%的学生通过网络获取资料。47.7%的人觉得抄袭是正常现象。69.1%的同学认为身边存在较多抄袭现象。

武汉某高校的大学生志磊表示,一些高校老师会将写一篇论文作为课程结业考试,他最喜欢这种方式。综合几篇文章,“复制”加“粘贴”一篇论文很快就搞定,完全在键盘上操作,根本就不用去图书馆翻书。这比翻书背书考试轻松多了。再说网上的有些观点也很新,只要层次清晰,老师喜欢说不定还会给高分。

武汉某高校新闻学院的小婷同学说,平时写论文,基本上也是借助网络,网上的观点很新,只要在期刊网上搜索某关键字,就有很多相关的文章,综合一下,就能写出一篇不错的论文。本科生阶段写出独创的有自己新颖观点的高质量论文很少,老师平时布置写论文,也就是想让你多看看相关文章观点,在此基础上能有自己独特见解的更好。

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小伟表示,现在找工作那么难,考研也不好考,虽然去年9月份就论文开题了,但是一直在准备考研复习,直到今年4月份才开始写论文。当然短时间内不可能写出一篇高质量论文,网上资源很丰富,其实还是很好写的。

武汉一所高校法律系的何老师说,平时布置本科学生写论文,也知道很多文章是拼凑抄来的,但还会以写论文的方式考核学生,其实这也锻炼了他们写论文的思维,有助于拓宽知识面,多了解该领域的前沿观点。但是,也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最后有自己的见解。

究竟谁该为论文抄袭事件“负责任”?

随着一个个丑陋抄袭事件的曝光,究竟谁来为抄袭负责?

指导老师就没有责任吗?很多网友质疑,一些被曝光的抄袭论文都是公开发表或者经过答辩收录在期刊网上的,相关老师一定先“过目”过。无论是“最牛论文”还是“更牛论文”都是硕士学位论文,都是经过答辩委员会通过的,委员们不乏外校教授,这走形式的答辩过程反映了毕业论文审查的“软肋”所在,给了抄袭以空间。

网友“明月光”在帖子后回复道:“我觉得这太离谱了,几乎连一个字都不改,他的老师绝对有责任。如果我指导学生论文,我肯定会看看相关文章的。估计导师也没改过一个字,如果真指导过,怎么可能一个字都不改?”

据了解,最牛和更牛论文的抄袭者均被取消学位。学校并未对指导老师出台任何处理意见。很多网友评价,这两个大学对学术造假的处罚更像上是一剂安慰剂,而对于民众和广大网友来说则是一针“麻醉剂”。

江西网网友评论指出,是大学的“论文情结”谋杀了学术研究。概括起来就是“做研究=写论文”、“论文多=水平高”、“论文发表期刊档次高=水平更高”、“论文多、档次高=杰出学者、院士”、“论文多、档次高=办学业绩”。根据以上等式,几乎所有高校,都将论文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指标、培养学生的重要环节。而且,在高校、科研机构之外,还有更多的机构、部门,加入用论文来评价“学术能力”、办学水平的行列,包括中小学,以至幼儿园。写高水平理论文章与当好幼儿教师,有何关系呢?

中青在线的一位网友表示,许多研究生写论文的动机并不是研究学术,他们只是为了获得一个资格,取得职业选择的优势地位。一些导师也不鼓励学生创新和探索,觉得平庸的课题反而保险。现在的学术人才的培养,并不是以兴趣为中心,也不是以科研为中心,而是以考试为中心。

针对屡禁不止的学术抄袭事件,武汉某高校研究生曾同学建议,教育部应该在全国高校开设“学术修养道德课”,将增强学生的道德耻辱感和贯彻落实学术研究的制度规章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和目标。只有在观念上、心理上觉得抄袭论文是一件耻辱的事件,行动上才不会越轨。什么时候每个人能像康德那样把“心中的道德律”作为为人处事的准则,或许才可以避免论文抄袭。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校长赵作斌表示,要抓论文的质量,关键还在于教师。如果教师对学生论文不闻不问,就是“误人子弟”。在中南分校,发现学生论文抄袭,指导教师也将受到处罚。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负责研究生工作的陈副院长表示,学院要强化对教师的要求,一旦学生和自己涉及抄袭,白纸黑字、“铁证如山”,教师要有“对文字的恐惧感”。

目前,防论文抄袭检测软件系统已经在不少高校应用。但也有网友指出,科技手段只是辅助作用,关键还是强化硕士生、博士生导师把关,对学生论文进行全程督察、过程管理,将抄袭消灭于萌芽状态。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