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地方戏观众流失的今天,二人转为什么能异军突起?又该怎样如何看待二人转旺盛的生命力呢?
生命力源于喜剧精神
当被问及“为啥来看二人转”时,观众的回答都是“找乐”,而演员的回答也多是“图观众高兴”。二人转演员说口的功夫非常厉害,说、唱、伴、舞,包罗万象。演员个个有绝活,除了传统的手绢、扇子、单鼓、腰铃之外,架子鼓、葫芦丝、萨克斯、唢呐都在舞台上有所展现。“喜剧精神”是二人转最为突出的文化精神,也是二人转最重要的艺术特征。
二人转的多数曲目“宁可演欢,不能演蔫”。情节、人物、场次、说口、音乐、舞蹈、表演等各自都有“搞笑”的招法。凡能够引起“笑”的艺术行为,都能得到体现,这种高超的喜剧性表演技巧,在观众或是开怀或是含泪的笑中,实现了精神世界上对丑恶的贬斥和对美好的向往。不隔“语、音、心”创造生命力。
二人转取材都是老百姓身边的事,说的是老百姓熟悉的话,而且特别幽默,一说就说到你心里去,让你觉得特别亲,不由自主地就高兴。二人转和观众太接近了,它的感情始终跟着观众。
专家认为,强调演员与观众不隔语、不隔音,最重要的是与观众不隔心,这是二人转之所以能够扎根群众的重要原因。老百姓喜欢什么就来什么,想看什么就演什么。
“活”字延续生命力
二人转是一种含有时尚和新闻元素的文化,演员随时往里面加一些时尚和新闻的东西,如中国足球兵败汉城、伊拉克战争、“神七”升天……演员通过段子把它讲出来,体现了东北文化中特有的幽默,以及东北人粗犷、豪爽、朴实的性格。
现在一提民间二人转,有人就会说都是用脏口、下流低级的内容去迎合观众,没啥意思,但实际不是这样。确有些低级趣味儿的东西,但它不代表二人转的主流。目前,民间二人转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那些低劣粗鄙的东西迟早会被市场淘汰。二人转演员具有故事叙述、角色扮演和自我献艺的各种身份,不仅可以不拘一格地进行时空转换,还可以别开生面地进行动作虚拟。演员在演同一个节目时也多有变化,根据现场观众的情绪,把握社会上的热点话题,随时随地在节目中删减或丰富内容,让观众常看常新,总有新包袱抖落出来,使观众开怀大笑。
二人转会按市场的需要和观众的选择,不断地进行调整,但这种调整不能离二人转传统过远,离观众的生活过远。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