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大学令人担忧的逆向淘汰

renwu 2010-12-10 18:11:04 (文/丁东 编辑/晨雨) 总第078期 放大 缩小

大学校长对一所大学命运的重要性,怎样估计都不过分。有蔡元培主掌北大,方有北京大学的新生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竺可桢主掌浙大,浙江大学便有了“东方剑桥”的美誉。梅贻琦之于清华大学,张伯苓之于南开大学,司徒雷登之于燕京大学,吴玉章之于中国人民大学,江隆基之于兰州大学,正面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

 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可以举出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华中工学院院长朱九思、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江平。然而,那些无愧为“教育家”称号的大学校长,如今一个个都成了远去的背景,就连受到公众好评的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也退了。相反,现有校长的行列里,却出现了一些面目可疑的身影。

从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西南大学副校长黄庆,到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再到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他们接连卷入论文抄袭事件,尤其是后两位,担任的是一校正职,涉嫌抄袭的又都是在职攻读学位的博士论文。对此,社会舆论痛感中国高校陷入空前严重的信誉危机。有毕业生和家长甚至提出,由这样的校长签署的毕业文凭,是不是拿得出手?

对此,有关领导部门似乎还没意识到挽回信誉的紧迫性。相反,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邓飞,主持该校学术委员会评审副校长申惠鹏正高职称,发现其有学术造假行为,使其未能通过答辩。一个多星期后,邓飞被迅速调离。两相比较,李鬼冒充李逵尚未受罚,李逵捉拿李鬼反而不合时宜,这岂不是构成了一种逆向淘汰机制?个别学风不端者占据大学校长的高位,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度都难以避免。可怕的是缺少一个激浊扬清的机制,不能让缺乏学术信誉者交出手中的权力,由正派的教育家及时取而代之。

我国目前公立大学的校长实行委任制,选拔的过程,基本上是内部运作,学校的教职员工缺少发言的机会,对胜任者缺少举荐的渠道,对渎职者亦无公开弹劾的程序。在网络上对校长的不端行为提出批评,往往要冒很大风险,更不必说传统媒体。在这种体制下,一些校长为了保住权力,想到的只是对上级委任者负责。珍视学术信誉,爱惜社会声望的心理动力,一般而言是谈不上的。

过去的大学校长多是德高望重的社会贤达,现在的一些校长更像亦官亦学的人物。而且,目前还在逆向淘汰的轨道上继续滑行。这种机制不变,投入再多的教育经费,也难以打造出一流大学。现在,一些地方开始尝试党政官员公推直选,那么,在选拔大学校长的过程中,能否增加必要的民主程序,甚至不妨尝试公推直选,以摆脱大学的信誉危机?哪怕先试几所。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