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世遗不是文化保护的唯一手段

lvyoulansheng 2010-12-10 18:11:04 (编辑组稿/晨雨) 总第083期 放大 缩小

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于2008年7月2日至10日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作为我国候选的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和福建土楼双双晋身世界遗产行列。这当然是值得国人额手称庆的大美事。众所周知,被世 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都将成为世界级名胜,可获得世界遗产基金会提供的援助,更可由相关单位招徕和组织国际游客进行游览活动,其对国内游客的吸引力更是不可小视。因此有专家对形形色色的“申遗”动机表示担忧,他们认为只有一部分是抱着保护的态度,多数只是看到了申遗成功之后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走上了歧途。

申遗“全民总动员”

某日与福建一位政界朋友通电话,谈及岳阳市“端午申遗”之事,朋友显得很兴奋,随即告诉笔者,对于“端午申遗”,当地可谓“全民总动员”:准备申报材料,开研讨会,进行网上注册,万人签名。像福建一样,近几年以保护民族优秀文化为口号,大举“申遗”旗帜的地方不在少数。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已有百余个。

背后的经济账

不可否认的是,在各地内部分析会、动员会上这样的几组数据会被经常性地提起:云南丽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仅2000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58万人次,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山西平遥在申报之前的1996年,国内游客只有10万人次,门票收入104万元,旅游综合收入1250万元,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后的2000年,这几项收入则猛增为63万人次、780万元和7800万元,分别是1996年的6.3倍、7.5倍和6.2倍。

北京大学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说:“任何景点、任何地方一旦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都立即身价大涨,随之带来的是旅游业的大发展和丰厚回报。”

前后反差巨大

2004年,世界遗产重庆大足石刻被盗,这不禁令人关注起世界遗产的尴尬处境。对于此类情况,专家们痛心疾首地呼吁,“我们对世界遗产的功利性利用,已经并正在损害我们固有的、真正属于我们的文化。我们见“遗产”就萌生抢的心理,却忘了“申遗”的真正目的。“申遗”成功之后,又马上将申报承诺置之脑后。离开“申遗”功利,我们就不知要为“世界遗产”保护做点什么。对文化遗产的本来含义缺乏正确理解,再加上功利性利用,对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变成了不知节制的过度开发,从而侵蚀世界遗产的原真性,伤害了它的文化内涵。

专家:遗产不是摇钱树!

在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郑孝燮、罗哲文,委员谢凝高、谢辰生冷静地指出:“申遗热”背后有隐忧。他指出,在形形色色的“申遗”动机中,只有一部分是抱着保护的态度,多数只是看到了申遗成功之后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走上了歧途。

谢辰生说:“‘申遗’成功并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需要长时间的累积。对世界遗产价值认识的不到位,导致我们今天还没有对世界遗产的性质做出清晰的界定。”

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教授说:“从来没有见到哪个国家将世界遗产的性质界定成旅游资源。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旅游设施泛滥,受到联合国专家的严肃批评,结果为了恢复自然面貌,又要花很大代价去拆除。国家文物保护法第25条明确规定,严禁将文化遗产作为产业经营,但目前存在大量的经营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违法行为。”谢辰生认为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有法不依、违法不究”。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