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走过30年风雨历程后,一位以“变革”主张在竞选中取胜的美国总统在他上任后的第一年内到访中国。他带来了一个承诺:美国“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
正如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与奥巴马会谈时达成的共识:“新形势下,中美两国在事关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1971年,一个白色的小球在中美两边跳来跳去,开启了两个伟大国家之间的互动,但是它必须小心翼翼地跳过中间隔着的那张网;
如今,两国元首一年内三次会晤、四次共同参加国际会议、五次通电话。最高领导人密切交往,表明两国关系开始迈入积极合作全面新时期。
1972年,中美签署上海公报,不得不用各自表述的方法,在阐明共识的同时澄清巨大分歧;
如今,两国元首共同确认,“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安全、繁荣而努力”。
37年世事变迁,中美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访华期间,奥巴马多次重申:“美中关系从未对我们集体的未来如此重要”、“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中国是至关重要的合作伙伴和竞争者”。
美国对华态度表明,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识到中国的崛起不可遏制,美国必须调整心态,做好迎接的准备。另一方面,当今世界,国与国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中美之间共识比分歧又多了许多,共同利益比矛盾摩擦又多了许多: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两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恢复、完善全球治理等一系列重大事务中不断加强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在此次中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双方就建立和深化战略互信,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应对地区及全球性挑战,加强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合作达成广泛共识。
战略利益上的相互需求,已经使中美两国超越巨大差异,确立了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形成了包括高层频繁交往、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等磋商机制和平均每天5000人次来往交流在内的多层次合作平台。
时代的洪流不可逆转。世界发展到今天,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之间开展良性互动,扩大共识,加强合作,不仅符合两国利益,而且将促进世界的稳定与发展。这是两国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尽管存在广泛的基础,但争吵总是无法避免的。
从建交到今天,中美关系经历了几多风雨,曾有几多曲折,但合作仍在争议中继续,交往在磨合中加深。世界上最宽广的大洋和冷战鸿沟,都没能阻挡两国交流与合作的步伐。
中美关系过去是、将来也仍将是复杂的双边关系,加强战略互信至今仍是摆在两国领导人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场金融危机,使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再度抬头。今年以来,美国已对华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十几起,对中国轮胎、油井管、铜版纸、金属丝托盘等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也损害了美国民众的利益,并使美国在国际上的声誉受到影响。考验面前,中美是互谅,还是互伤?是同舟共济,还是画地为牢?
政治家需要长远的战略眼光,更需要应对压力、抵抗干扰的勇气与智慧。访华期间奥巴马承认,应对21世纪的共同挑战“我们两国都不能通过单独行动加以应对”,“美中两国关系远远超越任何单一问题”。
回想建交之初,两国贸易额几乎为零,自然鲜见贸易摩擦。如今,两国贸易额达到3300多亿美元。巨轮远航无法永远风平浪静。
正如胡锦涛主席所说:“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双方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尊重和照顾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比金融危机更可怕的,是信任危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美国所所长袁鹏说:“因一时之利而伤害对方的核心利益,长此以往就有可能导致可怕的信任危机。这不但会伤害两国在多领域合作的前景和大局,而且会殃及世界的发展与稳定。”
两国联合声明共同确认,“中美在事关全球稳定与繁荣的众多重大问题上,拥有更加广泛的合作基础,肩负更加重要的共同责任”。因此,“培育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对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至关重要”。
中美双方再次承诺,“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承诺,意味着行动;变革,为共赢未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