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三大视角解读世界经济走势

redianlengkan 2010-12-10 18:11:04 文/陈二厚 王宇 编辑/燕云 总第086期 放大 缩小

2009年11月的一个早晨,北京,一场以“金融重建与经济振兴”为主题的国际论坛正在这里举行,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一些世界级金融机构负责人在内的著名经济学家聚首论坛,交流全球经济形势,探讨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

此时,距离“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已有一年多时间。在当前全球经济暂露向好迹象的同时,世界经济是否已进入周期性复苏通道,未来全球经济增长将呈现出怎样的格局,这些问题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全球经济暂露向好迹象

位于中国浙江的宁波市科技园区,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几个月前,这里的一些厂房门前还是杂草蔓生的景象,如今这里已是人来人往、车辆穿行。从7月份起,曾经于年初关门停产的车间重新迎来企业的纷纷入驻。而据为欧美厂商提供配件产品的宁波赛耐比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莉介绍,目前公司的订单增量有所反弹,用工量也比3月份多出一倍多。

一同反弹的还有中国经济。国家统计局新近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的同比增速,已经从一季度的6.1%、二季度的7.9%,上升到三季度的8.9%,全年“保八”已无悬念。

在世界的另一端,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前几个季度的衰退后也初露增长曙光。三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增长了3.5%,实现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后的首次增长。

 与此同时,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欧盟委员会预测,欧盟经济今年第三季度将实现环比增长0.2%,从而正式走出衰退。日本智库也预测,日本经济今年第三季度将增长2.2%,实现第二个季度的连续增长。

在各国开出的“强力药方”作用下,全球经济出现大病初愈迹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日前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判断:“受亚洲经济强劲表现和其他地区经济稳定或缓慢恢复拉动,世界经济似乎正实现重新增长。”该组织因此把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7月份预测的负增长1.4%调高至负增长1.1%。

体现经济活跃度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不断走高。全球金融市场方面,目前流动性已处于有史以来最为宽松的水平。这一方面跟各国央行实施定量宽松政策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表明市场风险情绪已逐步消散,投资者信心已逐步恢复。

基于对目前形势的判断,澳大利亚、挪威、印度等国已于日前撤出了扩张型经济政策,有经济学家已经开始讨论全球刺激经济计划的退出问题。

不断出现的利好数据似乎让人们长舒一口气。不久前的一次经济形势研讨会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穆萨特意戴了一条黑领带出席会议。“黑领带是我出席葬礼的特定装束,今天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我现在出席的是‘全球经济危机的丧礼’。”穆萨说。

内生动力缺乏 复苏前景扑朔

危机也许正在远去,但全球经济是否真正步入复苏通道,其前景却迷雾重重。

汤姆·哈维拉一家住在离华盛顿市区45分钟车程的一个中产阶级社区,社区配有高档的游泳池和高尔夫球场。然而对于哈维拉太太而言,游泳和打球似乎变得奢侈。“以前我每个月可能花600美元买衣服。现在我们基本上不能去商场了。”

哈维拉一家的情况在北美相当普遍。据美国商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环比大降5.7,跌至47.7。欧盟的商品零售额也连续多月持续下降,欧盟国家的居民储蓄率不断上升,消费支出进一步减少。日本家庭消费支出虽同比增加1%,但当月日本家庭可支配收入却同比减少0.4%,连续4个月出现下降。

“消费者对于未来收入的预期仍然非常悲观,这一情绪很可能导致他们在年底消费旺季紧缩开支。”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研究中心负责人林恩·佛朗哥说。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份,二十国集团成员为应对危机而承诺的各类经济刺激计划涉及的资金总规模已经接近12万亿美元。这些措施虽然在很短时间内带动全球经济反弹,但这种反弹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驱动型”,作为经济持续复苏的动力,个人消费并未得到有效恢复,全球经济复苏仍然缺乏“内生性”。

#p#副标题#e#

此外,令全球经济学家普遍忧虑的是,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府财政赤字继续膨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让短期内世界经济的复苏之路充满曲折。

美国10月份失业率创出26年来新高,一些机构预测,欧美的失业率可能在未来两年都将达到10%以上。《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警告说,高失业率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美国经济学家艾兰·梅尔策表示,美国庞大的财政赤字是难以为继的,一旦美元出现大幅贬值,通货膨胀加剧,世界经济可能面临新的冲击,甚至是二次探底。

许多经济学家更对有所加剧的贸易保护主义表示忧虑。回顾历史,正是猖獗的贸易保护,断送了1930年代经济反弹的前景,让当时世界经济最终坠入大萧条的深渊。

“世界经济进入了反弹期,下滑已经停止。但这种反弹能否转化为持续复苏,还存在争议。由于缺乏复苏动力,未来一两年可能步入低速增长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这样判断。

科技突破将催生世界经济增长新模式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全球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往往会带来对旧有模式和格局的抛弃,同时会伴随着科技的新突破,催生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为世界经济增长新格局和新模式的出现带来可能。

“全球经济格局会与我们过去十年看到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过去的繁荣离不开美国大量消费的蓬勃,如今美国家庭的储蓄已经在逐步上升,这对于未来全球贸易格局以及新兴市场国家以出口带动增长的发展模式将产生重要影响。”美国财政部驻华经济与金融特使杜大伟日前表示。

全球亟须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认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经历了上一轮较大范围经济危机之后,全球依靠高科技的产业化,为世界经济带来了长达20多年的繁荣。如今,这轮经济增长的科技基础动力已经消耗殆尽,很难为经济社会创造新的机会。

“我们已经认识到这次危机的根源是一个科技危机,是一个科技产业化的危机,所以经济复苏和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寻找新的科技基础。”李扬说。

当今世界,一些主要国家为应对这场危机,已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把科技创新投资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投资,把发展高技术及产业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突破口。

美国总统奥巴马将“绿色经济复兴计划”作为首要任务,提出要尽快确立美国在新能源竞赛中的领先地位,要成为清洁能源出口大国。欧盟制定了一项发展“环保型经济”的中期规划,计划在2009年至2013年的五年间筹措1050亿欧元,全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指出,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是我们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选择关键核心技术,确定新兴战略性产业直接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

世界经济正以一场百年不遇的危机,向全球昭示着新经济的诞生,科技也必将由此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人们有理由相信,科技经济引领的新兴产业将成为未来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