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民族精神创造奇迹

redianlengkan 2010-12-10 18:11:05 (编辑组稿/燕云) 总第091期 放大 缩小

西部新赞歌:

伟大的事业需要巨大的奉献。10年来西部奇迹的背后,是一个个人物、一个个集体的极大付出与牺牲,是热血的奔涌,智慧的挥洒,更是精神的激扬!

“组织把我派到高原上来,我不能丢人,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这话的是西藏察隅县委书记彭聪恩。这位来自广东的援藏干部,以务实精神了解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 题,使当地农牧民纯收入、安居工程建设、儿童入学率、旅游资源开发等有了显著改善。他表示:“在这里,我找到了一生最大的快乐。”

复旦大学的王彬作为博士服务团成员,来到贵州,担任毕节市委副书记、代市长。3年来,他深入一线,为毕节地区协调引进援建希望学校32所;针对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贵州省第一家村镇银行。王彬以高度务实的精神和专业能力开创了工作新局面,受到当地群众的交口赞誉。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者投入于西部大开发这一壮丽的事业。他们或在基层做“村官”,或在贫困地区执教,或在重大建筑工程项目中负责,或在各级政府中做普通公务员。这些新时代的大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中发出朴素感言――“在这里,我们的宗旨就是服务和奉献”。

这种服务和奉献精神,是一代代的接力和传承。

石岩是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志愿者,这位籍贯山东泰安的小伙子说出了自己入藏的情怀:从小被家乡援藏干部孔繁森的事迹所感动,被孔繁森“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誓言所激动!

这份情怀,将人带入记忆的纵深和历史的长廊中:高呼“到大西北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一代边陲英雄儿女,高唱“边疆晓歌”立志献身的一代青年,奋战在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的开发者,长眠于天山深处的开路士兵,在帕米尔高原默默奉献40多年的“白衣圣人”吴登云,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光辉榜样孔繁森,将年轻生命献给高原的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祁爱群……这些不同时期奉献于祖国西部的优秀儿女所叙写的民族精神长歌,今日激活于神州大地,重现于大西北,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感召着亿万人民!

民族精神往往真实、朴素地体现于乡土情中,体现于普通人的自觉意识中。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过去沙化严重。30年前,当地妇女乌仁高娃为改变家乡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和丈夫一起,一棵一棵地种起了树。1%的成活率考验着他们的坚韧。经过30年的努力,乌仁高娃一家的林场如今有了10万棵树,绿化了几千亩草场;家里的羊从几十只增加到上千只。从30年前的“吃也吃不上,喝也喝不上”,到现在每人年收入七八万元,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新疆的南疆地区,传诵着三位维吾尔族企业家的故事。艾力·吾斯曼、库尔班·依明、阿不力克木江·米吉提富裕起来后,先后在陕西、浙江等地建起了制鞋厂和纺织品有限公司。西部大开发给新疆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他们把工厂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如今,他们的企业在南疆发展红火,不仅解决了当地劳动力的就业,也把内地、沿海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传播到了广阔的南疆。

相比于西部大开发的“序幕工程”西气东输工程,“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工程,世界公路隧道修建史上建设规模第一的秦岭终南山隧道工程等西部大开发中彪炳史册的重大建设项目,这些普通民众的作为似乎微不足道。然而,正是这种爱乡爱土的情怀,在新时代焕发出无穷生机,成为西部大开发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啊,克拉玛依,我要为你建设撒下力气;啊,克拉玛依,让那大西北变得更美丽”,一首《克拉玛依之歌》,抒发着上世纪五十年代第一批西北拓荒者人生理想,时至今日,让人听来倍感亲切和振奋;“大开发的号角在新时代吹响,神奇的西部追赶那潮流竞风流”,这支《西部放歌》,则唱响着今日中国人的壮志雄心,让人激情澎湃!

我们坚信,西部大开发将在全民族热切的关注中,在伟大民族精神的感召下,必将得到全面、顺利地推进。中国的大西部,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呈现巨大生机和全新图景!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