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2010年的A股操作策略

redianlengkan 2010-12-10 18:11:05 (文/苏培科 编辑/小袁) 总第093期 放大 缩小

2009年被人们定义为“复苏年”,中国经济数据出现了“V”型反转,股市表现超预期。对于2010年,人们普遍认为将是一个“转型年”,无论宏观经济还是股票市场都可能出现反复,也就是所谓的“震荡”。

很多机构认为2010年中国股市将会震荡走高,并建议投资者大胆配置股票资产。理由是2010年宏观经济会继续向好,“调结构、促转型”会制造更多的投资、重组机会。另外,通胀预期和流动性 将是推动股市走高的主要因素。在此预期下,很多人对资产进行了适度调整,存款活期化趋势越来越明显。2009年9月份以来,M1大于M2的“金叉”已经连续出现了好几个月。这表明市场中流通的现金和活期存款在进一步增加,货币流通速度正在加快,货币乘数效应正在发挥。大量的流动性要寻找投资机会,股市、楼市就成为追逐的对象。在房价普遍畸高的情况下,估值“相对合理”的股市将会成为炒作的主要场所。

从M1大于M2的“金叉”历史数据与股市走势的关系来看,二者完全呈现正相关。当M1大于M2的“金叉”出现时,与之对应的股市都是趋势性上涨。在M1与M2两者增速之差达到最高点时,上证指数也达到阶段性的高点。反之,当M1增速下穿M2增速,出现“死叉”时,股市往往也会出现下跌趋势。直到在M1、M2增速之差达到最低点前后,股指也开始触底反弹。

“金叉牛市论”无疑为四处游荡的流动性找到了“理论归宿”。于是,2010年中国股市将出现一波流动性推动的上涨行情已成为机构们的共识。但是,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股市经常会与人们的预期开玩笑。每当人们预期向好时,往往都是机构出货、散户接盘的时候。从目前偏股型基金持仓87%以上的情形来看,机构们已经将筹码搬到了“山顶”,正在等待合适的换筹时机。

除了“金叉牛市论”之外,还有人拿2010年推出股指期货的预期来判断:蓝筹股将拉动股指在上半年超预期地上行。纵观世界各国开设股指期货的经验,股指期货在推出前和开始运行后,股市确实会出现一次中级或更大规模的震荡,尤其是大盘蓝筹股,在股指期货上市前会带动大盘上涨;而股指期货推出后,又受累于机构卖出大盘股而下跌。例如: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推出标准普尔500股指期货交易后的1983年下半年,美国股市高科技股和新股泡沫破裂,标准普尔500指数短期内下跌近15%,相当多的科技股及新股更在一年内下挫80%以上;1988年9月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和大阪证券交易所分别推出东证股指期货和日经225指数期货,1990年1月,日本股市转入大熊市,一年半内跌幅超过60%;1986年5月,香港期交所推出恒生指数期货,1987年10月港股出现大型股灾。如果2010年真的推出股指期货,投资者在市场估值和趋势判断时不得不考虑这一因素。

无论是“金叉牛市论”,还是“股指期货概念”,都是投机性的短期效应,而非股市长期走牛的依据。2010年中国股市扩容的压力巨大。很多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笔者最为担心的限售股问题,现在终于有了必要的制度安排。国务院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对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取得的所得按20%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其目的是为了让财富分配更加公平、更有效率,增加大小非和大小限减持的成本。但是,限售股解禁后的减持压力依然存在。有人统计,2010年新解禁的限售股市值约为6万亿元左右,若再加上2009年、2008年等年份已解禁而未流通的存量限售股,则2010年限售股可减持的数额非常惊人。

如果对资金需求因素与流动性供给因素综合权衡,中国股市究竟还能够吹起多大的泡泡,尚未可知也。毕竟,中国的实体经济并没有彻底复苏,结构转型、抑制产能过剩、外需转为内需……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真正好转也需要一个过程。况且,经过2008年和2009年的洗礼,很多在6000点疯狂介入的新股民已经逐渐学乖了,要在市场“培养”出一批新的疯狂者和接盘者,并不容易。因此,投资者在2010年不可盲目乐观,尤其是在短期因素的推动下,即使中国股市有一波所谓的投机性行情,也不可恋战。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