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温总理自称是“公共财产”让谁汗颜?

tebiebaodao 2010-12-10 18:11:05 (编辑组稿/萧虞) 总第094期 放大 缩小

2月27日下午3点,温家宝总理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开场时总理的一番话让网友颇为感动,他自称是“公共财产”属于人民。温总理表示,愿意带着“真心、 真意、真情”来同网友们交流。

坊间,常有人将党员干部称为“公家人”。今天,再次聆听温总理自称是“公共财产”属于人民,更加体会到了党员干部的精神内涵和先进本色,在为之感动的同时,也为一些党员干部经常干出与身份不符的事情而感到汗颜。

因为是“公共财产”,便必须共享。把自己当作“公共财产”,也就意味着自己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党、属于国家、属于人民,不得独占独享;也就要求自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执政为民的素质和水平,从而更好地履行职责。温总理带着真心真意真情与网友们交流,同时也带着真心真意真情履行着大国总理的那份责任,他喜欢与群众在一起,因为那样他心里高兴踏实;他在中南海25年,可以说是一个没有节假日的人,将自己的全部身心奉献给了人民,因为他知道人民最最需要什么,更因为他是“公共财产”。

然而,我们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却将自己看得比谁都重、比谁都高,容不得别人,不愿意与人共享,而是大肆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己谋利、为己谋私,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丧失了先进本色。平时,不求上进、不思进取,浑浑噩噩、馄馄饨饨,为群众创造不了财富,相反还经常性地给群众添乱、让群众心里添堵。这样的干部,群众不要也罢。

因为是“公共财产”,便必须为民。人的身体是父母给的,但是作为共产党员、身为领导干部,是党和人民教育了我们、培养了我们,因此,必须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得为私、以权谋私。温总理曾不止一次地提到,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权力。

可是,少数党员干部,将“为民”异化成了为“人民币”,只要能够给自己口袋里增加“收入”的事情总抢着做、争着上,甚至不惜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根本利益,而中饱私囊、损公肥私、以权谋私。因为目的和目标错位,工作中也就找不到重心、抓不住重点,即便工作也干了、事情也做了,但是真正能够给老百姓带来好处、带来实惠的不多,一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经常出现。

因为是“公共财产”,便必须珍惜。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党员干部的政治生命、政治生涯也是很短暂的,因此必须十分珍惜,但是,珍惜并不意味着不去好好工作、不去好好为民,相反更加应该珍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更加珍惜与网友在线交流的机会,并且不得懈怠、不得乱来。温总理在开场白时说“我的心情确实不那么紧张,倒有一种十分珍惜的感情,因为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不多了。”在访谈即将结束的时候,再次提到,“我开始就讲,我今天并不紧张,但今天我很珍惜,因为这样的机会不多了,我明年还来。”这简单直白的两句话,把总理那份“我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正做到无愧于人民”的高尚情操表露无遗。

但是,个别党员干部,珍惜的不是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却是自己的“政治青春”,乃至手中的权力,不愿意多吃苦,不愿意多担责、尽责、负责,遇到困难就躲、碰到矛盾就让,工作中拈轻怕重,极大地荒废了行政资源。而遇到有利可图的时候,却第一个冲在前面,有了一点成绩,就骄傲,就向组织上邀功请赏,动不动就跟组织上谈条件、讲价钱。

当然,把自己当作“公共财产”,并不是说要躺在“公家”怀里坐享其成、安逸逍遥,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这也是温总理说的“公共财产”的本意和前提。温总理说,这些天来,他一直十分关注网上网民提出的各种问题。他表示,“看到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常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我还想当一个人为多数人所信任的时候,他已经不再属于自己,他已经是‘公共财产’,属于人民了。我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正做到无愧于人民,我要带着真心、真意、真情来同网友们交流。”总理的这番真情告白,值得我们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仔细品味、认真把握、躬身实践。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