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澳门的土地面积和人口规模都很小,但是澳门在中国历史上却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澳门是历史上繁盛的贸易中转港,是东西方各种宗教、文化交汇碰撞之地,是几百年间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桥梁。澳门既有回归祖国前的沧桑经历,又有回归祖国后的辉煌篇章。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高度重视对澳门的研究。1986年以后,澳门学者陆续提出建设“澳门学”的设想,并对“澳门学”的概念、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近年来,以澳门历史文化为重点的澳门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建设“澳门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澳门研究的重大现实与历史意 义,澳门大学将“澳门学”作为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加以建设,并计划将“澳门学”的研究成果引进澳门的大学、中学课堂,使之成为澳门学生“爱国爱澳”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推动“澳门学”发展, 澳门大学、澳门基金会、澳门欧洲研究学会主办,澳门社会科学学会、澳门学者同盟合办的“首届澳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最近在澳门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澳门学”的定位、“澳门学”建设的意义、“澳门学”建设的文献基础以及进一步推进“澳门学”建设的建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关于“澳门学”的定位
建设“澳门学”的设想提出已有20多年时间,但其学科定位尚未有严格的界定。这也表明,“澳门学”的建设还处于初始阶段。研讨会上,许多学者对“澳门学”的概念和定位作了深入探讨。
一些学者指出,“澳门学”是以地域命名的一门学科。在学术界,以地域命名的学科并不少见,如“敦煌学”、“徽学”、“藏学”等。虽然它们都是以地域命名的学科,但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却是各不相同的。“澳门学”是研究澳门的学科,具体而言就是以澳门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为对象,从物质生产、社会结构、人群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研究澳门社会形成、变迁和发展的过程。需要指出的是,“澳门学”虽然立足于澳门,但是它的学术视野又不仅仅局限于澳门。几百年来,澳门是中国与世界联系的一个枢纽,也是东西方文化相互窥探、接触、传播和影响的驿站,包含着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与和解,直接或间接地对东西方历史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澳门学”的研究应有全球视野,将澳门放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考察,通过解剖澳门这一样本来寻找促进人类文明和谐发展的智慧。惟有如此,“澳门学”才有更强的生命力、更大的学术价值。
一些学者强调,“澳门学”研究的对象是十分丰富的,从16世纪至今在澳门发生的和与澳门有关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澳门学”研究的对象。这也决定了“澳门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历史学、文献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语言学、人类学、地理学、宗教学、民俗学、建筑学等诸多学科,因而跨学科研究应是“澳门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但在“澳门学”建设的起始阶段,应把一些文献资料较为丰富、具有一定研究基础的领域作为重点,进行深入研究,以带动其他领域的研究。
一些学者认为,“澳门学”所研究的澳门,不是固止的、静态的澳门,而是连续的、动态的澳门。“澳门学”既要研究澳门的过去,也要研究澳门的现在,更要研究澳门的未来。也就是说,“澳门学”不仅是面对已经过去的历史存在,而且要随着澳门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关注澳门现阶段的表现和未来的走向。
关于“澳门学”建设的意义
一门学科的产生,必须有其学术意义与理论价值。研讨会上,学者们从澳门的独特地位出发,探讨了“澳门学”建设的意义。
一些学者指出,16世纪以来,澳门在世界大舞台上一直处于风云变化的旋涡之中。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到来,使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蹂躏,也使它成为东西方文化冲突与交汇之地。在近代历史上,中国通过澳门来了解外部世界,西方通过澳门来了解中国。各种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汇于澳门,共同铸造了这片“世界型的土地与海洋”。更为重要的是,东西方文明在此冲突、共存和交融之后,产生了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澳门文化。澳门文化的形成既有异质文化的冲突,更有异质文化的包容互动、和谐相处。建设“澳门学”,研究澳门文化“互动相生”的发展模式,进而挖掘人类不同文明“互动相生”的过程、形式与规律,对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p#副标题#e#
一些学者指出,近年来,澳门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城市变化日新月异,但也面临一些比较尖锐的深层次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有效解决当前各种社会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对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有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而“澳门学”研究可以为其提供更具历史感和理论性的解释。此外,在国际社会中,澳门的赌城形象太过突出,文化形象相对薄弱,这不利于澳门的长远发展。通过“澳门学”研究,从学理上认识澳门、发掘澳门、推广澳门,提升澳门的城市品位和文化内涵,可以极大地改善澳门的国际形象,真正把澳门打造成一个以独 特、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底蕴的“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一些学者认为,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这是澳门历史上一场影响深远的巨大转变,澳门从此进入其历史发展的崭新时代。回归祖国10多年来,澳门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为验证“一国两制”的智慧与生命力作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建设“澳门学”,研究澳门在回归祖国后的发展历程,对于进一步实践“一国两制”是大有裨益的。
关于“澳门学”建设的文献基础
建设一门学科,需要具备足够研究者使用的丰富文献资料。正如梁启超所说:“治科学者——无论其为自然科学,为社会科学,罔不恃客观所能得之资料以为其研究对象”。研讨会上,学者们对“澳门学”建设所能利用的文献资料进行了讨论。
一些学者指出,与“澳门学”有关的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且种类繁多,具体有多大的量现在尚无法准确统计。目前,仅葡萄牙海外历史档案馆整理的1630年至1833年的葡文档案就有10万多份;所藏1833年至1974年的档案亦不少于前者。葡萄牙收藏澳门葡文档案的还有东坡塔档案馆、里斯本公共图书馆、里斯本科学院图书馆、外交部历史档案馆、儒达公共图书馆等处。藏于澳门的文献资料,分布于市政厅图书馆、贾梅士博物院、仁慈堂、各教堂及一部分葡文中学内。与“澳门学”有关的中文文献资料,广泛存于澳门何东图书馆、葡萄牙东坡塔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处。此外,荷兰、英国、印度、泰国、日本、菲律宾、西班牙、意大利、越南、巴西等国都有不同文字的相关档案收藏,其内容涵盖政治、历史、地理、宗教、文学、艺术、教育、经济、法律、科技等方面,其数量之多、价值之大无法估量。其中所反映的问题,可能会填补16—19世纪中国史及世界史研究中的一些空白。
一些学者认为,文献建设包括文献的收集、整理、翻译。这是“澳门学”建设的基础,也是“澳门学”建设的一个难点。目前,与澳门有关的许多文献资料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与利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的深化。因此,推动“澳门学”建设,首先必须建立一个世界性的“澳门学”文献数据中心,配备多语种人才,以几代人的努力,将散落于世界各地的有关澳门的文献资料进行普查、整理和翻译,使澳门成为明清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的文献中心和信息中心,为“澳门学”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于“澳门学”建设的建议
建设“澳门学”并非易事,不是少数学者朝夕之功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经过大批学者的长期努力才能取得显著成效。研讨会上,学者们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澳门学”建设提出了不少建议。
一些学者认为,目前关于澳门的研究成果有许多仍停留在对事实的考证和论述层面,还未能上升到思想和理论的高度;深度挖掘澳门历史的意义和价值的学术自觉性还不够,没能体现澳门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宏观格局中应有的重要意义。这与“澳门学”的学科定位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在“澳门学”的建设中,学者们应有更宽广的学术视野,既要抓好微观研究,也要注重宏观研究,这是未来“澳门学”发展的重要学术追求。
一些学者指出,近年来从事澳门研究的学者不断增多,目前“澳门学”研究已经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实力的学者队伍,主要包括澳门本地学者、内地学者和海外学者。不过,要使“澳门学”蓬勃发展并在学术界形成较大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扩展学者队伍。“澳门学”的文献资料涉及中、葡、英、日、法等语种,因而应立足于学科的长远发展,培养掌握多语种的青年研究人才,为“澳门学”的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一些学者认为,“澳门学”建设要取得长足发展,专家学者的作用固然无可替代,但相关组织的大力推动同样不可或缺。长期以来,澳门特区政府对澳门研究一直给予大力支持,这是推动“澳门学”建设的有利条件。“澳门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澳门特区政府加大投入,将“澳门学”打造成为澳门的“文化名片”。澳门大学作为“澳门学”研究的基地,在“澳门学”建设中可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包括在全球范围整合各种研究资源,设立“澳门学”研究的专门机构,做好“澳门学”研究的长远规划,加大对“澳门学”研究的投入,有重点地推进一些“澳门学”的专题项目,出版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等。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