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低碳,就在你身边”

wenhuazhongguo 2010-12-10 18:11:05 (编辑组稿/莫牧) 总第101期 放大 缩小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低碳”元素如散落的珍珠一般,随处可见。废弃的牛奶利乐盒“变身”为路边游客的休息躺椅、造型别致的分类垃圾桶;展馆里用废弃的软木、绳子和纤维做成的椅子向访客讲述“珍惜”的故事;用来装饮料的包装由高达30%的植物原料制成……这些日用品的“低碳”故事启示我们:低碳,就在你身边。

业内人士认为,真正要将“低碳”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大规模推广,还需规划、政策的推动,需要形成人人自觉践行低碳的观念,才能实现低碳产业的“规模效应”。

低碳生活:“珍惜”的智慧

2010年世博会巴西馆的外观采用黄绿两色的可再利用木材建造而成。这个被称为“绿色鸟巢”的设计创意,来自一把在巴西大名鼎鼎的椅子——“法维拉”椅子。

在巴西馆欢迎区的液晶显示屏上,观众可以观摩到这把椅子——它由很多形状各异的碎木头拼成,“长得不好看,但是很实用,很舒服,细细观察还能品出其中的艺术美感。”巴西馆的负责人说,“它在向观众传递一个重要的低碳智慧——珍惜。”

“法维拉”最初是指巴西的贫民窟聚集区。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等大城市,都曾有非常密集的贫民窟,在那里,房子混乱搭建在山上,房子之间许多小巷穿梭其中,空中电线缠绕。

设计师从这里获得了灵感,用废弃的软木、绳子和纤维,做成了这把极具凌乱美感、但坐上去又柔软舒适的椅子,并将其命名为“贫民窟之椅”。

“贫民窟之椅”中蕴含的“珍惜”,被赋予了新意义——不仅仅是建筑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还要在原本看似普通的事物中开发出新价值。

这种“珍惜”的智慧在世博园的很多细节中都可以观察到。遍布世博园区入口和场馆周围的长椅,以及造型别致的分类垃圾桶,都是由废弃牛奶盒“变身”的——回收牛奶、咖啡、豆奶等饮料使用的利乐包装,经过高科技处理后,“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据世博局相关人员介绍,目前在世博园区的1000条长椅完全由牛奶盒包装制成,每条长1米的凳子,要耗费856个250毫升的牛奶饮料纸包装;园区内 4000多个“变废为宝”的垃圾桶,也至少由近10万个牛奶盒做成。

在城市最佳实践区伦敦“零碳馆”里,“伦敦的绿色生活”元素被打包进了26个行李箱带到了上海,启发“珍惜”的智慧——其中有一只箱子装的是一只色彩斑斓的小狗,小电筒做眼睛,玩具摩托车帽做鼻头,用剩的钢丝球做“绒毛”,整只小狗从里到外都是由生活中的废弃材料制作而成的。还有一个箱子,正轻轻地播放一首名为“上班那点‘碳’”的“减碳歌”;有的箱子宣传“上班爬楼,酷有型”;“多食蔬果,年轻态”;“少点打印,多片绿”……

低碳经济:“规划”的引领

走近世博园区伦敦“零碳馆”,访客将看到两栋造型别致的小楼,屋顶采用斜坡式设计,南坡是清一色的太阳能电池,共65块;北坡是一扇扇透亮的玻璃窗,窗户之间则是满眼翠绿的天景植被,中间还插着用于风力发电的风叶……

这些美观的设计都有其独特的节能作用:房顶随风灵活转动的五彩“风帽”,将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地送入建筑内部,再将室内空气排出;太阳能和“江水源”系统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除湿和降温;墙体表面涂了一层特殊的荧光涂料,白天可以储存太阳能量,夜晚则将其释放出荧光,使整个展馆变成“会发光的房子”。

“零碳馆”协调人陈硕认为,“零碳”居住理念应该不仅仅在世博会召开的6个月期间被津津乐道,而应成为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要通过世博会将“零碳”意识深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在伦敦,这种“低碳”观念不仅仅是在概念展示的阶段。伦敦发展署负责人说,伦敦市民清楚地知道他们每小时生产的垃圾就能填满一个奥运会比赛的标准游泳池。为此,位于伦敦达格汉姆的闭路循环工厂每年对3.5万吨的塑料瓶进行循环处理。同时伦敦积极推行对商业和工业废弃物进行再处理和循环使用的项目,至 2018年,这个项目每年将帮助伦敦减少28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60万吨的垃圾填埋量。

英国驻华使馆气候变化与能源参赞康大卫表示,伦敦之所以在践行低碳方面走在前列,这与伦敦市科学的系统规划发展是有密切关系的。例如,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2004年伦敦规划》要求新建建筑须纳入10%的可再生能源,而这个指标在2007年提高到了20%。康大卫说:“规划的最新草案去掉了这个具体的目标,不过要求更高的整体减排水平。”

业内人士指出,低碳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规划引领、积极的政策激励,将是政府重要的责任。

低碳产业:“行动”的力量

在世博园可口可乐“快乐工坊”里,所有参观者都能领到一个限量版“植物环保瓶”装的可口可乐饮料。把“植物环保瓶”的瓶盖轻轻拧开一些,再迅速关上,快速颠倒瓶身,再翻转回来,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可乐里充满了冰霜。

这个“植物环保瓶”由高达30%的植物原料制成,可100%回收再利用。但是,这个“小身材、大秘密”的瓶子却只能在世博园内存在,无法向市场推广——究其原因,可口可乐公司世博项目组市场经理王敏说:“环保植物材料的市场没有大到可以形成规模效应的时候,‘植物环保瓶’的成本还无法控制到可以向市场大量推广。”

早在4月底,可口可乐公司向中国部分市场推出了另一款环保瓶——“冰露”环保轻量瓶。该瓶子瓶身仅重9.8克,可减少35%的碳排放和70%的回收空间。

“但是,与‘植物环保瓶’相比,轻量瓶有其缺憾——瓶身较软,在整体包装运输的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就更多。”王敏说,“人们为了支持环保就须在瓶身的坚硬度上有所让步。这需要有环保、低碳的观念支撑人们的消费行为。”

 可口可乐馆的零售区还提供RPET环保再生材料制成的环保T恤、帽子及环保袋等纪念品。RPET是一种由回收的可口可乐饮料瓶,经碾碎、抽丝、混纺等工序制成的再生材料。

可口可乐世博项目相关负责人王妍凤告诉记者,现在这些环保T恤定价高达120元,主要是成本因素决定的。“低碳行业要形成产业化,实现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还需要每个人的支持。我们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不会太远。”王妍凤说。

专家表示,低碳产业要真正实现规模化,实现“财富效应”,还需要规划的引领、政策的引导,更重要的是,需要每个人的行动支持。只有那时候,才能抒写中国真正的“低碳财富故事”,让世博的灵感带领我们,驰向低碳生活的未来。

零碳馆:一座会呼吸的房子

会呼吸,能进行新陈代谢,可以恒定室温,这样的房子你见过吗?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的零碳馆,就展示了这样一座有生命的建筑。

正如动物一样,该馆有一件温暖的“裘皮大衣”保持其室温,能把清新的空气输送到各个房间,寒冷时它能自己晒太阳,炎热时又能提供阴凉,它能让雨水像血液一样循环利用,它的外层能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内部的食物垃圾也能转化为烹饪用的燃气,并通过这些达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亮点:恒定室温 “毛细血管”连通水源

零碳馆的原型取自英国伦敦南部贝丁顿社区,展馆按照该社区建筑1:1比例建成。和传统的住宅不同,它的北侧墙壁倾斜成45度,这是为了在冬天可以更充分地享受阳光,能够减轻冬季20%的供暖负荷。

墙体以火电场煤燃烧产生的粉煤灰为原材料,并以55%的比例和水泥配比,表面涂层有很强的自身清洁能力,可减少98%的光热辐射。讲解员介绍,保持室温的关键方法,是墙壁内部有类似动物毛细血管的组织,并与附近水源相连通,夏季将热量排入水源,冬季再从水源中提取热量,通过热辐射原理保持室温恒定。

零碳馆北侧屋顶种的绿植,起到隔热冷却的作用,并让阳光漫反射减少对室内的辐射,绿植还能将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

零碳馆的垃圾处理能力也很强。这里的垃圾分类以后,通过生物制能技术转化为电能和热能继续为日常生活服务。利用馆内独立的垃圾处理装置,一吨餐厨垃圾能生成200度电,

在零碳馆的屋顶两侧,安装着两排太阳能光伏板,它们会在白天有太阳时,从太阳光中吸收热量,转化成电能后输送到房子底部的蓄电池内储存起来,到了夜间供应给室内的每个电器,“现在展馆开着的灯、电脑、音响用的电,都是太阳能转化来的。”讲解员称,每块太阳能光伏板的寿命是25年,蓄电池的寿命为15年,这个寿命与设备更新换代的年限相比并不短。

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怎么办?讲解员表示,零碳社区也配有供电线路,如果阴雨天气导致蓄电池内电量不足,供电线路会保证室内电器的正常运转。

任何一栋房屋,都会把防水工程作为重点,但零碳馆却把雨水当作自己的“血液”,让它在体内流通。

零碳馆的屋顶和阳台都有专门的雨水收集管道,下雨时雨水顺着管道排入设置在地下的雨水贮水池,经过设备统一处理后,再转存到雨水清水池,可以作为中水用于清洁厕所地面、浇灌屋顶绿植。零碳馆的雨水回收可收集1880立方米,能满足建筑用水60%的需求。

难点:人口密度大城市难推广

造这样一栋房子需要多少钱?讲解员称,造一栋零碳房的材料成本要比普通房屋贵,但也节省了很多配套设施的投入,例如燃气管道和排水系统。不过讲解员表示,造零碳社区的难题是需要很高的容积率,“要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尽可能多地增加绿地减少人口,这在中国很多人口密度大的城市很难实现。”

在土地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开发商也很难会为了造零碳社区而减少居住人口,“那样的话开发商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讲解员表示,目前参展方计划在中国的 20多个二三线城市考察建造零碳社区的可行性,但因为北京的地价较高,人口密度也大,没有列入考察范围。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