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赛事执行主席、香港朗诵艺术语言中心主任向垒介绍,这项竞赛已经持续举办6届,以普通话作为参赛语言的人数逐年增加,主要原因是香港社会对普通话学习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向垒在上世纪80年代由内地移居香港。“当时连问路都互相讲不清楚,很多时候要借助笔来跟人沟通。”向垒回忆说。
随着回归祖国的日子临近,普通话科陆续成为香港中小学的独立科目,学校普通话教学人才供不应求。近年来,香港各界学习普通话的热情高涨,向垒也成为一名专业的普通话和朗诵艺术教师,名气越来越大,后来干脆成立香港朗诵艺术语言中心开馆授课。
“是普通话这种语言的艺术帮助我在香港立足。”向垒说,“是普通话让我能够在香港重新做教师,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发挥自己的专长,最终被社会接纳。”
除了香港朗诵艺术语言中心这样的民间机构,香港的高等院校也纷纷开设普通话培训课程,进而举行普通话水平测试。
1996年4月,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与香港大学签订协议,合作开展普通话测试。随后,香港教育学院、香港树仁学院(今香港树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也相继签约。如今,香港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成立了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
截至2009年,香港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已测近5万人次。1998年10月至今,仅在香港中文大学普通话教育研究及发展中心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香港市民就超过2万人。
香港中文大学普通话教育研究及发展中心副主任林建平说:“第一期测试才两百多人,现在每期测试者已经有八九百甚至上千人。仅2004年那一年,参加我们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就超过2800人。”
香港中大普通话教育研究及发展中心专业顾问宋欣桥曾任职国家语委,在内地从事过多年的普通话推广工作。他说:“港人的普通话进步快。香港人学习普通话是一种内劲,参加培训和测试的市民遍及各行各业,甚至不乏家庭主妇和已经退休的老人。”
对职场中人来说,学好普通话可以让自己更有竞争力。香港理工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53%的受访香港雇主要求应聘者在申请表中写明普通话能力,44%的受访雇主考虑将普通话水平纳入人事升迁条件,超过85%的受访雇主认为所有雇员均需提升普通话听说能力。
孩子们也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受益。圣保罗男女中学学生王婉琛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普通话,10年来不但学业优异,还多次在全港普通话朗诵或演讲比赛中夺冠。
“如果你普通话讲得好,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很欣赏你。”王婉琛说,“因为祖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所以普通话对所有的中国人来说也是越来越重要了。”
“回归十几年来,香港与内地的联系日益紧密,经贸文化交往中普通话已成为重要沟通工具。”向垒说,“港人对国民身份日益认同,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也使普通话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林建平认为,普通话的流行,反映了港人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折射出香港“人心回归”的历史大势。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