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贸发会议不久前发布的《2010年度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对外投资520亿美元,从上年的全球第10名跃升至第5名,位居美国、法国、日本和德国之后。这份报告预计,未来三年中国对外投资额将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同时中国将涌现一批大型跨国企业。
金融危机背景下,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排名提前,原因在于,一方面中国比世界其他经济体复苏态势更好,另一方面则是其他国家对外投资下降。但是,撇开危机因素从中长期看,中国走向对外投资大国也是经济发展周期的必然。
历史上,英国、美国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都曾经历依托本国资本优势、人力优势、技术优势、营销优势等开拓外部市场的过程,但到达一定阶段之后,资本输出就越来越多地取代产品输出。目前中国经济总体上已经到了海外投资大规模增长的阶段,未来直接投资流出量可能超过流入量,这标志着中国国际直接投资地位将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近年来,对外投资已经催生了一批“根在中国、遍布世界”的跨国企业。然而,中国对外投资的道路并不平坦,有自身短板的因素。例如,信息不对称导致海外并购等决策失误;跨文化管理能力不足导致本土化进程受阻;海外管理人员不适应跨国经营的需要;缺乏有效的海外管理监督体系导致治理风险上升;短期套利动机过强,不注重自主品牌的创建和保护等。这些都阻碍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步伐。
与此同时,外部风险和制约也越来越明显。除了文化差异、汇率波动等风险外,政治风险的比重也在增加。从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受阻,到中铝控股力拓失败,再到鞍钢与美国钢制造公司合作在美国建厂受到美方阻挠……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频频被政治化,对企业国际公关能力以及政府外交也提出了全新的命题。由此看来,从“投资大国”走向“投资强国”的历程远不是一蹴而就的。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