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搬着小板凳排队给孙子孙女报名上幼儿园的情景,虽然让人唏嘘不已,但却因频频上演,人们早就见怪不怪。而现在,就算你和你老婆、老爸、老妈、老丈人、丈母娘轮番排队,就算你支着帐篷排上几个通宵,就算你排在第一个,如果你没有“条子”,你家孩子也不一定能进入公办示范幼儿园。
据知情者称,进入“一幼”(全称“北京市第一幼儿园”,2001年被评为北京首批示范性幼儿园之一)的许多都是“条子生”。而且多是政府官员的孩子。每年,教委把条子一打包,直接交到幼儿园。4个班,100多个名额,就被占得差不多了。
北京市政协委员李建丽曾对媒体表示,政府每年有限的财政投入,更多投向“示范园”“优质园”。而目前北京能获得国家财政支持的幼儿园仅145所。
公众“既患寡更患不均”,在当 前幼儿园严重不足,入园难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公办园“稀缺化”、优质资源“特权化”、收费“贵族化”,人为制造的幼儿教育资源不均衡,无疑加剧了公众的不公平感和焦虑感。
有人曾评论说,教育资源失衡问题一直广为诟病,但迟迟得不到解决,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受到一些利益群体强烈抵制和阻挠。因为他们知道,越是不均衡,越是能显示“高端”教育资源的稀缺性,越是能制造公众的饥渴感,“利益中人”就越有寻租的机会,或者显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幼儿园优质资源“特权化”,同样是这个道理。
更为可怕的是,现在幼儿园无论是划片、招生,还是收费,都难说有清晰的规章制度,往往让人一头雾水。方方面面的模糊、不透明更是给寻租、暗箱操作提供了“方便”。
其实,那些通过种种门路让自己的儿女上了“示范园”“优质园”的既得者利益,也并非都对这种状况感到满意,有的是“被迫”卷入这场资源“争夺战”的。一名参加这种优质教育资源“争夺”的家长透露的理由是,既然没有明规则,既然我也能动用“关系”,那我也不愿意吃“眼前亏”。
温家宝曾说,最大的公平是教育公平。只有加紧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并让划片、招生程序公开化透明化,优质教育资源“争夺战”才会平息,“条子生”才没有滋生的条件,孩子们才能平等上学。按“明规则”平等上学,虽然一些人少了寻租机会,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用争不用抢,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当然,针对入园难问题,治本之策还是让幼教回归公益,增加财政投入增建幼儿园。不过,即使到了那时,也不能忘了“均衡”,也不能忘了公平公开公正,不然,“条子生”还是少不了。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