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今年迎来三十岁生日。三十年间,深圳从一个沿海小镇迅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目睹这一巨变的不仅是中国自己,还有整个世界。那么,而立之年的深圳,在世界眼中到底是什么形象呢?
经济深圳——中国经济形态转变的最好例子
虽然拥有比纽约还要庞大的人口数量,但直到几个月前,深圳对你来说可能还只是一个从未听说过的又一个中国的大城市。德国媒体《图片报》这样描述深圳:这个位于香港北面的经济特区逐渐有了名望,无数的星战迷友和iPad拥有者都在狂热地关注着这个为他们生产苹果新设备的地方,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选择来到这里度假。
作为特别经济区,深圳是中国经济形态转变的最好例子。30年前深圳还只是一个小镇,而如今已经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其充满魅力的城市风景线令人印象深刻。同样的,深圳的大学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迅速做出了调整,发展成为充满改革和创新精神且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等学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德国将与中国进行的职业培训合作项目放在了深圳。相信深圳的经济发展方向、教育培养制度,都将为全世界带来崭新的经验。
文化深圳——在这里听到中国现代文化脉搏跳动的声音
美国记者彼得格林伯格在其创办的旅游专业网站中称,在深圳,周末的城市公园大概是最能体现中国现代文化的场所。这些不规则的城市绿洲位于深圳的市中心,每到星期日的早晨,市民聚集在这里进行晨练,锻炼的方式却五花八门。
某条绿树成荫的小路上也许有一群人在打太极;旁边的草地上则有几个孩子在放风筝;广场上的中老年人在练习跳舞;远处的树丛里不时爆发出一阵笑声,那是有人在进行笑疗吧;再走几步,还能看到几个“音乐家”在不知疲倦地吊嗓子,他们十分愿意为“外国朋友”演唱一曲中国版的《红河谷》。
而彼得最喜欢的,却是那些在宝莱坞的音乐背景下跳着阿拉伯风情舞的女孩子。他说,他总是迫不及待地加入进去分享这种快乐,在深圳的心脏里舞蹈着,仿佛听到了中国现代文化脉搏跳动的声音。
艺术深圳——具备独特气质的“设计之都”
除了文化,彼得对深圳的艺术也进行了一番研究。他说,被联合国授予“设计之都”的深圳,已经从“老工厂区”变身为“艺术设计区”,成为一个内部优雅时髦、外部绿色环绕的新中国城。
如果说“中国民俗文化村”着重表现民间表演艺术和手工艺品,那么“世界之窗”则几乎包含了世界上所有著名建筑的模型——埃菲尔铁塔、吴哥窟和悉尼歌剧院等等,还有许多让人难以想象的创意奇景,这些建筑设计者的奇思妙想甚至超过以建筑创意独特闻名世界的拉斯维加斯。这些主题公园也许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文化,却是不容错过的地方象征。
稍稍远离繁华的街区,隐藏着另一颗文化宝石——大芬油画村。这里聚集着成百上千的艺术家,他们可以为你绘出任何一张脸。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的画像都没有问题,他们会画好给你寄过去。当然,如果你要寻找真正的艺术,这里也有许多原创画家开设的店铺,其中不难找到优秀的作品。虽然经过多次改建,大芬油画村仍然保留了一些老房子,在那些可爱的庭院里喝一杯茶也是不错的享受。
美食深圳——沃尔玛在这里发生了变形
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眼中,沃尔玛在深圳的连锁店比在中国任何其他城市都多,但沃尔玛已经在那里发生了变形。这个一站式连锁店储存大量几乎在香港找不到的中国商品,比如四川胡椒。那里的预制食品也非常美味,比如手擀面和四川式辣子鸡等。
深圳最大和最新的商场是万象城,那里几乎能发现所有名牌高档消费品:华贵的服装、进口的美食、溜冰场以及电影院等。但是来这里的真正目的是品尝具有江南特色的美味,比如东坡肉、叉烧包等。奥巴马同父异母的兄弟也在这里拥有一家名为“烤肉小屋”的餐馆。
一渡堂艺术空间酒吧是最值得访问的地方,那里不仅仅有独立前卫的音乐人每天表演精彩节目,还有令人感到平静的室外露台和丰富的饮料。在深圳郊区蛇口的海洋世界,实际上是一个集啤酒花园、夜总会和餐馆于一体的综合娱乐场所。旁边就是已故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拥有的巡洋舰“明华”号,以及德国式啤酒馆乐文堡。
生活深圳——父母们将子女的资料挂在树上等待相亲
对中国人日常生活颇感兴趣的美国人加博乌拉在其专栏中指出,在深圳,有着令人惊奇的绿化面积和数不清的饭店酒吧,也有着异常丰富的歌剧院、画廊、博物馆和书店,为人们提供着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在他的笔下,普通深圳市民的周末是这样的:
中国人在周日的早上所习惯做的事情与我们不同,这里的人们在周日早上早早起床,前往莲花山公园去跳交谊舞、肚皮舞,当然还有打太极,或是唱歌。人们加入肚皮舞的队伍,但是从不踩上草坪。(这种舞我学过一次,太难了。)公园里还有个地方,在这里,父母们喜欢将自己子女的资料挂在树上,等待着有缘的另一对父母来安排一场相亲。莲花山公园为当地人提供了一个热情互动的场所。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