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西藏,一生必去但只想去一次的地方

kejiaoshequ 2010-12-10 18:11:05 □ 本刊记者 贺琼(文/图) 总第112期 放大 缩小

  如果有人问你,中国版土上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我相信,很大一部分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西藏!

  是的,西藏!她是那样的神秘,充满无尽的诱惑;她是那样的神奇,令人叹为观止;她的宗教色彩是如此的浓烈厚重,叫人心驰神往!当我告诉朋友们,我终于有机会圆梦了,终于可以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了,朋友们都说好羡慕我,他们做梦也想去西藏!

  天堂的感觉

   凡人总是向往天堂,想象天堂的美妙与梦幻,到了西藏,我的感觉就是生活在天堂。天,是那么的近,云彩,就在我的头顶上,似乎伸手就可以抓到。天空,总是纯净、透亮、一尘不染;天空的颜色,总是浅蓝、湛蓝到幽蓝的渐变;云彩,总是洁白无暇,静静地停留在那里,或聚集或分散,像连绵不绝的雪山,像放养在草原上的绵羊,也像柔软的蚕丝或温暖的棉花,还有奇形怪状的形态,令人展开无尽的遐想……从来没见过如此纯净的一个世界,没有污染、灰霾与汽车尾气之类的烦恼。夜晚的天空,繁星满空,浩如烟海,用什么来形容呢?对了,天女撒花!星星密密麻麻地点缀在漆黑的天空中,争奇斗妍,不需要路灯。星星,星星,亮晶晶……小时候的儿歌,小时候依稀见过的夜空,此刻如此真切的就在眼前,似是天堂!

  去过纳木错湖和洋湖的人,更会有生活在天堂的感觉,游客们惊呼:天啊,我像在天上一样!纳木错又称“天湖”,湖天一色,云彩依然是梦幻般的,一大堆一大堆的定格在天空中,纳木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也是藏民朝圣之地。“天湖”就象一面巨大的宝镜,镶嵌在藏北的草原上。我站在湖边,寒风拂面,眼前是清澈、蓝悠悠的湖水,远处是白雪皑皑的念青唐古拉山,终年不化的白雪与浓得化不开的白云浑然一体,完全彻底地远离尘世,可是,尘世在我的脑海里,人,是到了天堂,脑海里翻滚的依然是尘世中的人和事。

  看过洋湖照片的人,90%的人会认为那是电脑POS过的,只有真正去过的人才会感受到实景比照片更美、更梦幻。蓝的天、白的云、绿的水、青的山,置身其中,人,唯有陶醉!在阳光的折射下,湖面呈现出碧绿色,就像翡翠一般,山上五色经幡摇曳,增添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天堂的感觉更甚了。

  闻名于世的布达拉宫,人们一提到西藏,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座恢弘的圣殿,她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宫殿,也是西藏的标志和藏民族的象征。之前,我以为布达拉宫是在拉萨市的某座神秘的山上,没想到的是,布达拉宫就在拉萨市的城中心,整个拉萨市就以布达拉宫为中轴线。每天,我们从布达拉宫门前经过,想象着这座巍峨的宫殿里流传千年的故事,再看看如今的拉萨市,藏汉和谐相处,宗教与现代化相辅相成,一派祥和。夜晚的布达拉宫灯光迷离、流光溢彩,门前的广场极富时代气息,藏歌嘹亮,音乐喷泉迸发,一些人在广场散步、闲聊,一些人在听歌、跳舞,还有一些藏民,面向布达拉宫磕大头!

  我问一位正在磕头的藏族大妈:

  你累吗?

  不累,习惯了。

  你每晚都来这里磕头吗?

  是的,我每晚都来。白天我经常去大昭寺。

  你一次能磕多少个?

  每晚我最少磕500个,最多的一天我磕了2000个。

  震憾!对宗教的膜拜

  没去西藏之前,我略微知晓一些藏民族对藏传佛教的虔诚与膜拜,可真的去了,我的感受唯有两个字:震憾!

  我们在拉萨市的八廓街逛街、购物,顺着琳琅满目的藏族小饰品的摊档往前走,猛然看见成群结队磕头的人们,我沉默了,惊呆了,那是怎样一种场面啊!没人监督,没人领队,一个接一个,前仆后继。哗,我们来到了千年名寺——大昭寺。

  据悉,磕头分三种,跪拜磕头为“磕小头”、原地五体投地磕头为“磕大头”、从家乡磕大头到拉萨为“磕长头”,信徒们一生最少要磕10万个大头。那份专注与诚心,那份不怕苦不怕累的决心,那份一直要磕到爬不起来的坚定,令人震憾不已。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爷,满脸的沟壑以及油黑粗糙的皮肤,他一丝不苟地磕着大头,双手合十、全身扒下、双手着地、额头着地,然后再起身,再来一次,简单的动作一个接一个,他的额头上有一块厚厚的茧疤,双膝有木板护住。

  待他歇下来,我问他:您今天磕了多少个?

  我已经磕了900多个了。

  您还要磕多少个?

  我今天要磕2000个。

  他喘着气,我却完全呆了。

  我看见一个5、6岁的小男孩子也在认认真真地磕大头,动作很标准,一下又一下,绝不含糊,旁边是他的妈妈,臃肿的身材,扒下去、爬起来,都非常艰难。有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吸引了我的注意,我上前去与她打招呼,她笑得真可爱。

  你累吗?

  还好,不怕累。

  你上过学吗?

  没有。

  那你怎么会说普通话呢?

  看电视,也听别人说的。

  你今天要磕多少个?

  我今天要磕900个,明天再100、100的往上增加。

  大昭寺门前,虔诚的朝圣者行着五体投地的磕头礼,一块块石板,早已被他们磨得平滑、光亮。信徒们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并不在意我们好奇的目光,他们已沉浸在自己的祈求中,渴望着自己的身体力行向佛祖表达他们的心意。大昭寺的四周,不时有磕长头的人,三步一磕,胸前系着围裙,额头是厚厚的茧,全身匍匐在地下,我们走路都得小心点。大昭寺的正门外,扑面而来的是燃烧着的浓浓的酥油的香味,两个大大的香炉里烟雾缭绕,好多藏民背着香袋,不时向香炉里洒着桑叶、松枝,寺院的广场上挂满了洁白的哈达与五颜六色的印有经文的经幡,警察全副武装在巡逻,摊档的藏族首饰在阳光下闪耀着另类的光彩。这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我随藏民进入这座建在翠湖之上,所有佛教信徒心中最神圣的大昭寺,其实,我买了门票是可以不用排队直接进去参观的,藏民进去不用门票,但要排长长的队伍,我因为没人指点就加入了朝圣的长队。这段朝圣之旅,我的灵魂就像经历了一次洗礼,我似乎明白了宗教的神圣及它带给人们的无穷的力量。只见藏民们手握着一角、一角的人民币、托着洁白的哈达,有的手提着酥油瓶,每到一座佛像前,他们都要口诵经文,双手合十,顶礼膜拜,然后献上哈达和几角钱,再给油灯添一些酥油。朝圣者还用手抚摸寺庙的一切,只要是手能够触摸到的地方,都被摸得黑亮亮的,他们还用头膜拜每一尊佛像,虔诚至极,对佛无限的敬仰,祈盼着佛力的加持,用身体去触摸,他们会感觉与神、佛更加的接近,那一刻,他们幸福极了,身、口、意与佛相融,合为一体。我夹在信徒们中间,也学着他们的样子,虔诚、敬畏地朝拜,在神灵面前,人,是多么的渺小。

  大昭寺记载了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为后人留下的不朽的丰功伟绩,它承载着一代代人对来世的向往与对佛、对神的敬畏和忠诚,体现着佛的博大精深与不可思议。我明白到,信仰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对于藏民的信仰,我们一定要尊重他们。

  布达拉宫也是如此,我们是第一次进入,总会有些新奇与仔细,可藏民们经常去,依然虔诚与敬畏,谨小慎微,一丝不苟,无声无息,依顺序膜拜,绝不会省掉一个步骤。每一座神像和达赖喇嘛的灵塔前,哈达和钱币撒落成一座小山,刚收完,又会堆 成一座小山。据说,藏民是没有存储习惯的,他们每年把自己80%的收入都奉献到寺庙里,然后把剩下的20%用于添置一些首饰及衣物之类。

  有一对藏族老夫妻,正好和我一同搭的士,他们告诉我,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一大早起来做好早餐和干粮,然后到拉萨市各个寺庙膜拜,直到天黑了两夫妻才回家睡觉。

  高原反应,绕不去的难题

  之所以说西藏是一生必去且一生只想去一次的地方,是因为痛苦的高原反应。去之前,朋友们在羡慕之余,就是提醒我:高原反应哟。

  我的反应算是轻微的,终日头痛、胸闷,半夜醒来,头重、剧痛,转不了,抬不起。我们驱车翻山越岭前往日喀则、纳木错,抵达海拔5190米的高地,本来坐车就够难受的了,缺氧更是雪上加霜,我只好靠吸氧来缓解痛苦的高原反应。同行的其中三人,完全被击垮了,要到医院吸氧、打吊针。据说有的一家大小浩浩荡荡来西藏旅游,一踏上这块土地就病得不轻,只好即刻打道回府,败兴而归。

  高原反应,因人而异,与我们同行的国外友人倒像没事一样,如履平地,身轻如燕,该吃吃该喝喝。我在去洋湖的公路上,海拔已经是4500米之上,居然能看见国外的自行车队,天啊,对生命的挑战,对极限运动的痴迷,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刚到拉萨时,发现藏民们都穿得很多、很臃肿,阳光直射,他们也那样捂着,一到晚上,我就明白了,早晚温差太大,太阳一落山,马上就冷得不行,穿衣服慢一步就感冒了,而在西藏感冒,是一件最痛苦的事,起码要折腾人十天半个月才会好转。天黑得很晚,平时在晚上八点半才完全天黑,而夏天,要到九点半才天黑。

  我非常奇怪,藏族人不吃蔬菜水果,只吃奶油、青稞以及牛羊肉,他们的肠胃怎么受得了呢。我去几天,嘴唇干裂了,起泡了。

  我们一到拉萨市,有经验的人就告诫我们不要洗头,也不要洗躁,哈哈,一位女同伴真的听话,她居然六天没有洗头,连她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西藏,就是这样一个圣洁、神秘的地方,可没有好的身体,却欣赏不了雪域高原的美景,更领悟不到宗教带给人们的安宁与祥和。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