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国家审计署查出一份蹊跷的保单,这是一份由新华人寿为前总裁孙兵在内的47名高管购买的补充养老险。
据此计划,孙兵退休后每个月可领取9.28万元,如按80岁身故测算,共可领取约2665万元,如果加上医疗费用可报销部分,孙兵每月所获权益最高可达11万元 。
新华人寿已经为“天价养老”付出3500万元的成本。对此,新华人寿一位董事表示:“一开始董事会还以为是一年9万,没当回事儿。”
惊愕之余,不免要追问一句:这位孙总裁为何可以领这么多的养老金?
新华人寿前总裁养老金月超9万
这是一份罕见的高额补充养老险单,根据这项养老计划,新华人寿前总裁孙兵退休后每个月仅通过保险领取的养老金就高达9.28万元,加上医疗费用报销部分,他每月所获权益最高可达11万元。在国家审计署的干预下,新华人寿董事会日前一致决定废止这项退休高管的养老计划。
到80岁可领2665万
据报道,2010年初,国家审计署对中国人寿进行审计的时候查出一份蹊跷的保单。这是一份新华人寿给包括前总裁孙兵在内的47名高管购买的补充养老险。
根据这项养老计划,这47名高管退休后可以享受年金收益及医疗费用报销。其中孙兵退休后每个月领取9.28万元,如按80岁身故测算,共可领取约2665万元,加上医疗费用报销部分,孙兵每月所获权益最高可达11万元。其他高管可领取的权益则远远低于孙兵,平均每人每月1万多元。
据介绍,这份高管养老计划由新华总裁办公会议在2009年3月决定购买,本来投保在新华人寿的北京分公司,后于去年转到了中国人寿。
据了解,这份高额补充养老险未经新华人寿董事会的批准。如果不是国家审计署发现,董事会一时间难以察觉。“一开始董事会还以为是一年9万,没当回事。”新华人寿一位董事表示。
叫停成本高达两三亿元
国家审计署就此事专文报国务院,称此方案违反了金融类国有企业领导人廉洁自律的规定,有关部门应予以调查并进行严肃处理。
日前,新华人寿董事会已一致决定废止此养老计划,“同业均无先例。一般都按企业年金走正常退休途径。”新华的一位高管谈到前述补充养老险安排时说。2010年夏,新华人寿董事会一致通过决定废止此计划。新华为此已付出了约3500万元的成本,先期退休的12人开始受益。
“叫停的成本很高,但无论如何都要叫停。”新华人寿的几位董事表态。一方面,审计署已经有了结论,另一方面,按照精算假设计算,新华要陆续为这一安排支付两三亿元的成本。这份保单在新华人寿的时候还是一般的补充养老险计划,后转到中国人寿时,对退出附加了不少苛刻的条件,包括支付违约金等。
并非一般概念上的“养老金”
“养老保险”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词,但在本次事件中,孙兵所领到的“养老金”并不是社保概念上的“养老保险”,而是时任总裁的孙兵,在新华人寿总裁办公会议上决定购买的一份商业养老保险。
这份补充性养老保险,本来投保在新华人寿的北京分公司,后来又转到了中国人寿。“倒霉”的是,审计署在审计中国人寿时,发现了新华人寿为前总裁购买的高价养老保单。
一:违规使用保险金
新华人寿是家什么公司?
新华人寿是1996年成立的股份制保险公司,股东由一些国企和民企组成,后来还引入了外资股东。
这家公司受到人们的关注,并非仅仅是其中有国资,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吸纳社会资金,普罗大众的钱以保费形式交给了它,因而它就不是一家普通企业。正因为如此,才需要专门的监管——保监会。
纵观新华人寿风风雨雨14年的历史,可分成三段:
强人关国亮控制新华人寿8年间快速发展,但关国亮擅自挪用资金违规投资、体外循环,最终东窗事发。在保险保障基金以27.88亿元接管38%的股份后,至今新华人寿还有14亿元的窟窿。
孙兵执掌新华人寿的3年过渡期内,勉力维持保费再上新台阶,但代价是投资孱弱、销售费用高企,IT、内控、后援投入不足,留下隐患。其间董事会功能亦严重缺位。
2009年底,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汇金)受让保险保障基金持有的股份,和原主要外部股东苏黎世、宝钢等一起重塑公司治理。先期到位的董事长康典和总裁何志光形成新一届公司领导层,新华增资在望,上市也在视野之中,整个市场都对新华寄予较高期望。
但河清海晏的局面,并未即刻如期而至。这一场“基因改造”的宏大工程,在外部挖角及内部管理层交替的双层诱因下,人事多有动荡,再次经历了一场新旧时代交替的阵痛。
“新华人寿的股东、董事会、经营层的关系从来就未理顺过。”一位历经新华人寿起起伏伏的董事感慨道,“良好的公司治理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上至下的学习和磨合。”
关国亮“称王”
关国亮,1998年接任了新华人寿的董事长。董事长权力虽大,但他也不过是新华人寿的股东东方集团的代表,而且东方集团本身也没有控股地位。所以关国亮远不到可以呼风唤雨的地步。但是,后来通过一步步出钱收购新华人寿的股权,关国亮渐渐由一个代表变成了大股东,成了老板。成为老板后关国亮颇有“帝王风范”,“公司开会时,他喜欢引用电视剧《雍正王朝》和《康熙大帝》的台词,动不动就冒出一个‘朕’字。”身为董事长的关国亮通过董事长办公会直接参与经营管理,主管人事、财务、资金运用等核心部门。
本来,人家出钱买下了股权,爱怎么折腾也用不着别人说三道四。然而,说过了,新华人寿的特殊就在于它吸纳了大量的社会资金,这些资金如果不被监管好,就可能被人利用。关国亮正是违规使用了这笔资金,反过来收购了新华人寿的股权,成为老板。
可能正因握有股权,关国亮在新华人寿的强势姿态,与人称“兵总”的总经理孙兵的韬晦恰成对比。孙兵是国内寿险业元老级人物之一,原为平安保险常务副总经理,1994年参与创办新华人寿,并一直担任总经理兼董事。孙兵在平安保险时,曾设计了“新豪时”结构,对平安保险最终解决管理层利益问题有重大贡献。
孙兵参与草创新华人寿,却未在此重建另一个“新豪时”。据悉,新华人寿创建时,曾预留用于激励管理层的1000万股股权,但后来一直未能实施。
据知情人称,孙兵与关国亮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渐生分歧。与前任董事长超然事外的作风迥异,关国亮相当勤勉,每日均来坐班,事无巨细均要过问,几乎每日持续工作至深夜。随着董事长关注事项增多,关国亮逐步大权在握。相对于关的“强势”,孙兵则长期以低调自处。
其时正是新华人寿发展的黄金阶段,1999年后,新华获批在全国范围逐步拓展新的分支机构,保费收入得以迅猛增长,且自2001年之后连续翻番;至2003年一举达到171.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近百亿元,现金流膨胀之迅速超乎常人想象。
这一年,关国亮在北京搞了一次业内闻名的军训,新华人寿上下无论职位高低、年龄长幼都要参加。员工们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赶到军训地点,且要应付深夜随时可能发出的紧急集合令。高潮出现在一周军训结束后的“大阅兵”仪式——关国亮在从部队请来的高级教官陪同下,站在敞篷吉普车上向整齐列队的员工招手喊话。在外界看来,他对新华人寿的掌控此时已相当牢固。$nextpage$
二:“查问题”留下的治理真空
“老君主”关国亮留下的权力真空
关国亮执掌新华人寿8年间,集结了一张庞大的内部人控制网络,拥有绝对的经营决策权和人事任免权,完全超出了公司董事会的制约。一方面,他通过自己的勤勉使得公司有了长足进步,另一方面,又通过亲友团使得公司账外资产权益不清。
据统计,关在位时新华人寿流出的资金累计达130亿元之巨。
自2006年10月8日以后,总裁办公会取代了董事长办公会。自1998年11月当选新华人寿董事长以来,这是第一次大权旁落。终于,在2007年,关国亮被采取司法措施。“老君主”一朝退位,工作被要求移交给总裁孙兵。
2006年9月,一份报告列举了关国亮治下的新华人寿资金运用异常现象。记者看到的一份相关举报材料亦涉及相类问题,如新华人寿以数亿元现金投资北京宫项目,以及北亚集团开发的西贸中心项目中,有来自新华人寿2亿多元资金等。
中国保监会还接到一份举报,称哈尔滨亿阳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汇润投资有限公司2005年5月以27.2亿元高价竞得深圳航空65%股权一役中,有5亿元资金来自新华人寿,而其董事会并不知情。
资金运用是寿险公司最为关键的部门。寿险公司的主要业务,究其实质,是向投保人承诺特定期限、特定收益水平的回报方案,以换取长期使用其保费的权利。由于主要资金来源为保费收入,寿险公司对资金安全性要求较高,对资金运用有非常严格的比例限定,对股票、基金、企业债券的投资均有比例限制。
2006年6月国务院下发保险业发展“国十条”之后,保险公司投资渠道拓宽问题才在政策面上有了较大的进展,允许保险公司以信托方式间接投资基础设施,寿险公司的投资额度不能超过上季度末总资产的5%。而这些还处于保监会控制总额度的试点阶段,对于保险公司进行房地产投资则尚未放开。
处于焦点的新华人寿多起资金运用极具争议,不仅是大笔资金投向目前寿险资金许可投资范围之外,更重要的,董事会对上述多起新华人寿资金参与房地产开发项目乃至航空公司股权收购并不知情;潜在的致命之处是:尽管新华人寿资金被用于上述项目,这些项目与公司的权属关系,并没有完备的法律文件可资证明。
股东们还担心,新华人寿存在其他隐性投资及担保,此前,就出现过将保险协议存款的存单在外质押的情况。
倘这些疑窦最终被发现是事实,意味着董事会乃至外部监管者对新华人寿的运营及监管实已失控。
“新君主”孙兵换汤不换药
关国亮虽然已走,但他的“遗毒”却依然危害着新华人寿:由于之前“挺关派”和“倒关派”的争斗,导致董事会无法正常运转,而在关走后,“挺关派”相继辞职,结果董事会只剩七人,未达公司章程所规定的最低人数,董事会事实上已经瘫痪。
不仅如此,公司已连续3年无法出具审计报告、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股东无法行使正当权利……
监管部门虽也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但只能表达苦衷:改选必须以公司股权合法为前提,因此必须等到有关机关处理关国亮案的结果后,才能召开董事会换届的股东大会。
这一段公司制度“瘫痪期”内,孙兵虽然临危受命,扭转了业绩下滑的颓势,但其对权力和制度的认识,基本与前任“君主”如出一辙。
2008年一度有股东提出应由临时股东大会对孙兵进行授权,后者在授权范围内才能进行公司经营,但孙兵当即反唇相讥:“不能苛求处在不正常的公司,按照正常的决策机制运行。”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孙兵今年56岁,1983年加入保险业,曾任平安保险常务副总经理,1994年参与创办新华人寿,任总经理兼董事。在关国亮在新华人寿长达8年的强权时代,孙兵甘愿做二号人物,隐忍不发。2000年关国亮引入外资股东后,挪用资金违规投资的情况逐渐为股东所发现并不容。2006年10月,关国亮被保监会停职,工作移交给孙兵,并接受司法调查。至2009年底汇金进入之前,孙兵成为实际掌控人。
此时关国亮东窗事发,新华人寿风雨飘摇,业绩下滑。孙兵将内部资源向前台倾斜,保费迅速企稳并实现三年翻番,2009年底保费收入达668亿元,居业内第五。孙兵本可就此居功,但暴露的问题也令股东再三思量。一是新华人寿的费用三年来水涨船高,孙兵亦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但这并未经董事会正常程序,亦受到保监会的批评;二是投资出现较大失误,收益率低于业内基准;三是公司内控薄弱,案件不断;四是孙兵实际上成了新的内部控制人,对股东希望了解公司运作情况的要求不太配合,逐渐失去股东信任。
关国亮在位期间,新华人寿的薪酬在业内属于偏低水平,创建时曾预留用于激励管理层的1000万股股权,也一直未能实施。
但在孙兵时期,新华人寿则一跃成为业内可堪与平安集团媲美者,孙兵本人各类薪酬合计税前在千万元以上,为2009年保险业内最高。
与此同时,新华内部举报纷纷,人们不满几年来有关高管买豪车、办高尔夫球卡的豪阔作风,甚至赶在汇金公司入主前突击发放高额奖金,纷纷组团去欧洲、美国旅游等。“说到底,留守团队这几年就是看门的,结果变成捞钱的了。”一位离开新华资产的投资经理表示。
在这种不受正常机制束缚的权力背景下,爱财的孙总购买天价保险也就顺理成章了。
不能不想起国美之争
看到这里,大概大家脑子里都会浮现前不久的国美之争。同样是公司“统治者”被查被抓,国美却可以有条不紊的按规矩运营。锒铛入狱者的产权仍可算数,公司的治理没有政府干预,中小股东的权利一分不少。
三、国家买单
逾越自身角色的国家监管者
2007年时,为了“避免新华人寿动荡局面公开化”,作为监管机构的保监会,深度介入了新华人寿内战。
保监会作为监管者,自是有权调查保险资金可能的违规使用,也有权审查高管任职资格等;但召集公司高管开会宣布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的重要人事决定,确属罕见之举。
甚至有官员直接表态——希望看到新华保险换届平稳过渡,希望看到有实力的企业成为新华人寿第一大股东。
而最后溢价接手了38.8%的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正是国务院下属的保险保障基金公司。
有困难?国家砸钱帮助
在2007年的这次“维稳行动”中,保险保障基金公司至少动用了16亿元,占当年总基金的5分之1。
保险保障基金的来源,是保险公司在按照各类业务收取的保费中按一定比例缴纳的,即是说每个购买过商业保险的消费者,都有一笔或多或少的钱是用来溢价购买新华人寿的股票了。
这还不算完,为了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解开新华人寿僵局”。2009年初,国务院批准保险保障基金公司将持有的新华人寿38.8%股权,继续溢价转让给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汇金公司是国务院设立的国有独资投资控股公司,初始注册资金来自财政部,交由央行运营。
这两家倒手的后果有二:一是新华人寿成了标准的“国有控股公司”,简称国企;二是保险保障基金第一次出手运作,就净赚了12.5亿元。$nextpage$
“君主”下台前 留好退路
2009年初,国务院批准汇金公司接盘。与此同时,孙兵为自己以及众高管购买了商业养老保险。
而在汇金公司真正到来之前,如同上文所说,众高管已经变成了捞钱的。孙兵同时却做了另一件事,把这份原本投保在自己公司的保单,转到了中国人寿,并且对退出附加了不少苛刻的条件,包括支付违约金等。
这些举动是凑巧还是有意为之?只有让孙兵自己解释了。
高管用公款买保险 退休年入百万果然“保险”
在位拿高额年薪,退位拿高额年金收益和医疗保险报销,工作在新华人寿这样的保险公司,果然很“保险”。
每月9万多元的年金收益和2万元左右的医疗保险报销,毫无疑问严重超标。那么,新华人寿的47名高管又是如何得到这份特别待遇的呢?
据悉,这份特别待遇是通过购买补充养老保险的方式操作的。但是,却没有经过董事会的集体研究,而是由前总裁孙兵通过召开办公会的方式决定的。原先是投保在新华人寿的下属公司,后来转到了中国人寿。其中,孙兵是这一特殊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据初步测算,如果孙兵能够活到80岁的话,他将领取到高达2600多万元的年金收入。这一严重违反相关规定的做法,不仅没有在办公会上受到质疑,而且董事会在发现这一问题时,竟然“以为是一年9万元,没当回事儿。”据了解,虽然按照审计署的要求,新华人寿已于今年夏天叫停了这一特殊的做法,但是,公司却已经为此付出了3500万元的代价,要全面解决这一问题,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因为,在将47人的保险转投到中国人寿时,对退出附加了不少苛刻条件,包括支付违约金等等。
为了个人利益,可以完全置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于不顾,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这就是一家国有控股公司高管们交出的答卷。
现在的问题是,作为一家年保费收入高达668亿元的大型国有控股公司,在董事会、监事会及各种内部监督机构健全的情况下,竟然能够明目张胆地违反相关规定,用公款为个人购买巨额补充养老保险,让这些高管们不仅在位时享尽高收入带来的快感,还能在退休以后继续享受高年金和高医疗保险报销,新华人寿的内部监督机制岂不形同虚设?而相关职能部门、监管机构对如此严重的违规问题,也毫无察觉,甚至在孙兵离任后也不进行离任审计,这说明什么呢?
更重要的,在孙兵当政的这几年,虽然从表面看业务有了很快的发展,但是,费用过高、投资失误、收益率低于业内基准、内控薄弱、案件不断等问题也十分严重,监管部门也曾对此提出批评,但是,为什么不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了解,并提出整改措施呢?从这方面看,新华人寿的“保险门”已不是简单的个人腐败、内部监控不严,还有外部监督严重失控的问题。
近年来,有关国有企业管理混乱、监督不力、违法乱纪和腐败现象严重的问题,一直为社会各方面所关注,有关方面也多次表示,将加大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规范企业经营人员的行为。从新华人寿的“保险门”事件看,所谓的加强监督管理,更多的还停留在口头、文件和会议上,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也正因为这样,才给此类违规的巨额退休保险以可乘之机。
可以肯定,随着这一事件被媒体曝光,有关方面一定会迅速介入调查。问题在于,如果每次都必须在出了事以后再进行调查和处理,那么,我们就永远只能救火,而不能防灾。而国家、企业和人民的利益,也会被蛀虫们不断蚕食。
所以,对新华人寿的“保险门”,决不能满足于对案件的查处,而应当举一反三,从体制和机制等方面找原因,确保以后不再出现类似问题,确保国有企业不再成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乐园。
天价养老金养老:让人羡慕嫉妒恨,让人寂寞空虚冷
此前,某家国有金融机构部门经理的税后年薪约有70万元,她因而感叹,“工资高得不符合国情,其实我心里并不踏实。”如今,这名国企中层大可不必不踏实,甚至完全可以释然,因为她的年薪与新华人寿前总裁孙兵的养老金相比是小巫见大巫——孙兵的养老金每年高达110余万。
无疑,天价养老金不仅让人羡慕嫉妒恨,还让人寂寞空虚冷,有网友感叹,“我们一年忙到头不到人家退休金十天收入高,汗!”的确,碌碌如你我这样的大多数工薪阶层,只有“汗”的份!
中央已经施行限薪令,但仍有不少金融企业不当回事,逆市涨薪,这显然是不道德的;以往,公众关注的多是关注高管的薪酬,而孙兵的天价养老金提醒我们,养老金同样值得关注,任何背离常情、不符合规定的养老金,都是不道德的。
当前中国的养老金制度尚不完善,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这与养老金实行双轨制有关,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这种双轨制不仅激起了普通民众的不满,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不满。
诚然,养老金既是社会对一个人贡献价值的评价,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安度晚年的“养命钱”。如果说没退休前,在工作上待遇应有所差别,但退休后依然差别悬殊,显然就背离了公平正义。
孙兵们的天价养老金的违规之处毋庸赘言,这一点国家审计署说得十分明白,该方案违反了金融类国有企业领导人廉洁自律的规定,有关部门应予以调查并进行严肃处理。但蹊跷的是,这一权力自肥的方案是如何出笼的?新华人寿一位董事表示,如果不是国家审计署发现,董事会一时间难以察觉。“一开始董事会还以为是一年9万元,没当回事儿。”一句“没当回事”,显然暴露了制度软肋和监管漏洞。同时,发现天价养老金的也不是企业内部监管制度,而是国家审计署,假若国家审计署没有发现呢?
如今,新华人寿董事会已经一致通过决定,废止了孙兵们所享有的天价养老金方案,但新华为此已付出了约3500万元的成本。这不可谓不是小数目。叫停是必须的,否则公平焉在?问题是,还有多少类似的天价养老金?
一场权贵的饕餮盛宴
“高管”,是一个颇刺眼球的名词,然而“高管”本身并非罪过,可要是把“高管”与“薪酬”连在一起,人们往往将其与“贪婪”、“私欲”、“黑暗”等等这些不光彩的词勾连在一起。同样的,高管退休金亦如此,何况还是高出普通百姓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乃至近百倍的退休金。
中国的行业众多,需要审计的项目众多,对于国家审计署来说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说“逮上”新华保险的退休高管养老计划多少有点“瞎猫碰上死耗子”的味道。若不是这份“幸运”,新华保险的巨额养老金计划恐怕还真“呱呱落地”了。而类似的,又还有多少财富被觊觎,或者正在成为一些人的饕餮盛宴?
新华保险的出资人是全体投保人,全体投保人自然就是最大股东。保险公司的高管拿多少退休金合适,既要考虑到公司的经营状况,更应当让全体投保人所能接受。普通百姓投保几十年,到头来每月可领取的退休金也就区区千把元甚至更少。就因为一些人本身曾经是保险公司的高管,退休后每月却可以领取9万乃至11万元?这样的退休金机制是按照哪条法律法规得来的?明眼人一看就会明白,如此高额的退休金完全是从广大投保人的身上攫取来的。普通百姓缩衣节食勒紧裤腰地投保,为的就是老有所靠,可到头来自己的血汗钱却落入别人囊中,这对所有投保人是极大的讽刺,也是对养老机制的践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觊觎保险金。如去年保监会就想将千亿元保险资金投向楼市,所幸在舆论的压力下及时收手;陈良宇的社保案惊动海内外;其他众多侵吞保险金的个人更是数不胜数。很显然,企业或个人侵吞保险金是违法行为,但企业内部自行推行的养老计划更多则是市场行为,就象企业高管的巨额薪酬一样。正是因为有市场这道法宝,才会使一些人肆无忌惮地钻法律的空子,明目张胆地将投保人的血汗钱划到自己的名下,这远远比侵吞保险金行为更棘手,更恐怖。
当下,高管薪酬是个刺人眼球的话题,近些年来高管薪酬是普通员工薪酬的几倍几十倍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我不知道几倍几十倍的依据是什么?是不是国企高管薪酬多出职工薪酬的几倍几十倍才能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才是让高管得到了合理的劳动报酬?才能调动高管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使国企高管与职工薪酬的关系处于和谐之中?而在在职高管的巨额薪酬不能解决的语境下,高管退休金高企只是迟早的事情。此次新华保险试图推行高管巨额退休金的养老计划也许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只是螃蟹快到嘴了,不小心被天下掉下来的异物将螃蟹砸掉到地上的尘堆里,可谁又能保证第二个、第三个吃螃蟹的企业吃不进嘴呢?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