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千年梅关古驿道,一头牵着大余,一头牵着南雄,从前过往是商旅,现在往来有游客;在崇义看风景摘酸枣的人们,一不小心一个滚子到了山那边,就到了湖南汝城境内……山水相近、人文相亲,赣州与韶关、郴州两市从来不乏密切的联系。在新的历史时期,依托“红三角”这一新的区域合作平台,赣州正把握更多的机遇、拓展更广阔的空间、播种更高远的希望。
赣州,地处江西南部,又称“赣南”,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全区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总人口846万。
赣州市副市长邓扬辉2005年11月29日在“红三角”区域合作论坛上说:“‘红三角’区域合作,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速背景下,赣州、韶关、郴州和南沙立足长远作出的明智选择,它既为三市一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提供了平台,也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打造了一个老区合作模式的样板。”
在此前的11月6日上午,赣州至大余高速公路(三益-梅关段)在大余县池江镇开工,当地彩旗劲舞,锣鼓喧天,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氛,当地百姓发自内心的喜悦。预计2007年底,它将穿越大梅关,与南雄的高速公路连接,成为赣州通往韶关的便捷通道。项目建成后,它将串联北京至港澳、大庆至广州、厦门至成都、济南至广州等多条国道主干道和国家重点公路,缓解323国道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压力,对改善赣南至粤北交通拥挤现状有着重要作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高速公路连接线的问题上,赣州方面已经与韶关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与协调,得到对方的积极响应。
2005年10月,赣龙铁路西延线——赣韶铁路、赣郴铁路已被列入江西省“十一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韶赣铁路已纳入建设计划,赣郴铁路已开始前期准备工作。
赣州四通八达的综合运输网络已基本形成:京九铁路贯穿7个县(市、区),赣龙铁路全线贯通;赣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105等四条国道两纵两横通过赣州市,90%以上乡镇实现通水泥路;赣州黄金机场开通广州、深圳、厦门、南昌等航线;航运与长江相连,可通沿海各港口。
四省通衢的赣州在推进“红三角”交通合作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泛珠三角”经济圈的交通联系,享受“加速度”带来的效应。
赣州拥有多姿多彩旅游资源,每天都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赣州乐于看到“红三角”“大旅游”格局的形成。在2005年7月18日第三届“红三角”旅游推介会上,赣州市旅游局局长张波说,作为江西省面积最大的一个地级市,赣州古城、东江源、瑞金等都是很有吸引力的景点;韶关以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代表的生态自然风光和以南华禅寺为代表的人文历史景观相辉映;郴州东江湖、苏仙岭、莽山等是“珠三角”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赣州将着力推动三市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不断开创三市旅游合作新局面。
赣州曾经“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位全国36大城市之列,现存众多以宋代文化为特征的文物古迹,被专家誉为“宋城博物馆”;赣州辖区内的瑞金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兴国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于都有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渡;赣州是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和最早集散地,也是当今世界最大客家人聚居地,世界客家第十九届恳亲大会确认了她“客家摇篮”的地位;三百山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源头;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道教福地翠微峰……
此外,赣州的钨储量占全国的70%、世界的40%,离子型重优质稀土储量居全国第一,素有“稀土王国”和“世界钨都”之誉;是中国脐橙之乡、瑞香之乡、板鸭之乡、白莲之乡……
同质性很强的三市,体现出更多的资源互补性。虽然同是“绿色”、“红色”、“古色”,但景象各异,各有侧重。 赣州和郴州的稀土等矿产资源贮藏量在全球都极为少见,韶关的工业基础比较好,而广州南沙集高科技产业、商贸、物流、生态于一体,具有市场、人才、技术和资金方面的优势,但资源制约比较明显。在产业开发上,赣州和两市一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道路将会越走越宽。
赣州与两市一地多年的合作和探索,已经形成了一些合作模式,比如红三角经贸洽谈会、“英东杯”中小学生文艺大赛,以及在交通、旅游、农副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合作,都富有成效。
邓扬辉说,根据三市一地共同签订的《“3+1”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红三角”可在这个框架内,建立有效的、能长期发挥作用的合作机制,这个机制应充分发挥现有的“3+1”的协调、组织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拓展经济合作,推动“红三角”经济发展,这包括决策与协调机制、对话机制、企业联合机制、市场机制、投融资机制等。
近年来,赣州通过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金融服务、信息网络、人力资源、物流服务、贸易服务、产权交易、口岸服务、技术标准和社会保障等“十大体系”,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提出了“文化内涵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城市功能完善、交通运输便捷、产业经济集聚、辐射带动力强、最适合人们居住和创业发展”的发展目标。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尤其是加快发展要素市场,构建开放协调的市场体系,形成资金、人才和劳动力,技术与信息等方面要素的互动机制,努力营造开放、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目前,赣州正着手加强区域市场调研,对“红三角”市场,包括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和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系统、详实的调研,按照区域贸易的特点和需要,收集、整理“红三角”经济、文化、风俗、人口、技术、交通运输、对外贸易、市场需求、商品分销渠道等有关商品的经济技术和市场信息,并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预测,为区域内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及企业间的合作交流提供便利,促进商品流通,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致力于营造有利于市场竞争的环境,为“红三角”的各类企业参与投资区域开发营造良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让各类企业享受平等待遇,发挥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参与区域合作中的作用。
按照省委把赣州建设成为江西南部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对接珠三角的“桥头堡”的要求,赣州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站在“红三角”这一高台上,放眼“泛珠三角”区域,“红三角”作为“泛珠三角”合作大框架内的组成部分,赣州将从中获得更多实惠和更加宽松有利的发展合作条件。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