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昌是一个有着1498年历史的山区城市,位于广东省最北端,公元508年正式建县,1994年4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改为乐昌市。乐昌毗邻湖南省的宜章、汝城县,距广州市二百四十八公里,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亦是粤、湘、桂、赣四省(区)的交汇中心。全市面积2421平方公里,现有人口52万,辖16个镇、一个街道和两个办事处。
在采访过乐昌市委书记何伟青,听了其对乐昌近几年发展情况的介绍后,一个蓬勃崛起的经济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新乐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该市2002年GDP为22.22亿元,2003年为24.51亿元,,2004年为29.15亿元,2005年为30.7亿元。2005年比2004年增长11.2%,比2002年增长了38.2%;2005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17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21.8%,比2002年增长77%。
完善基础设施 培育特色工业
乐昌能够在短短的几年内迅速发展起来,靠的是什么?何伟青书记说,工业强市是实现乐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大转移,为乐昌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乐昌市委、市政府不失时机地确定了“基础优先,工业强市,旅游旺市,科教兴市,协调发展”五大战略;牢固树立“工业立市、工业富市、工业强市”的思想,调整工业发展的思路,走切合乐昌实际的工业化路子,坚持“资源型和非资源型并举、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规模型和质量型并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善传统产业并举”的方针,大力培育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电力、建材、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高新技术等支柱产业,重点发展资源加工型、农产品加工型、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了切实加快工业化进程,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决定》,提出了以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为主攻方向,以工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以科技、体制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具有乐昌特色的工业体系。
目前,该市正采取有力措施,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大力实施基础优先战略,努力优化投资环境。为改善全市交通区位条件,乐昌市掀起了一场公路交通网络建设的攻坚战,并已初见成效。到2007年,实现市区至各镇通三级以上公路,基本完成480公里的镇通行改村公路硬化,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配套完善的市、镇、村公路交通网络。还全力配合做好武广客运专线、S248线韶关至乐昌一级公路建设,进一步改善乐昌的区位条件。同时,进一步加快九峰110千伏和五山110千伏变电站建设进度和城乡电网改造,提高电网安全和供电质量。
加快工业园建设,着力做大外源型经济。该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管理、分步实施、多元投入”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滚动发展”的原则,高起点规划,有特色建设,循序渐进开发,把工业园建设为招商引资和吸引内外民营企业投资的平台,成为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和实施工业化战略的“推进器”。重点建设好乐昌市与东莞市东坑镇联手共建的产业转移工业园等工业园。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创新招商形式和服务方式。实行“谁引进、谁得益”的开放式招商,健全完善招商引资责任制和投资者评议机关作风制度,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招商办的作用,使出高招、新招、绝招,加大产业链延伸性招商力度。
加大发展民营经济力度,努力做大内源型经济。重点扶持发展民营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人员就业型和农产品加工型等四类民营企业,在融资、土地使用、税费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积极争取并用好省扶持中小企业技改资金,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加强银企合作,加强银行与企业的沟通联系,积极协调和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依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性融资担保,努力做强做大内源型经济。
加大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力度,促使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以发展为主题加快国有资本从竞争性行业退出、国有劣势企业从市场退出的步伐,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推进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该市确立了到2006年底,全面完成全市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对亏损严重、扭亏无望、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坚决进行破产拍卖。利用闲置厂房、设备通过招商引资进行再生产,重焕生机,对部分发展前景好、市场竞争力强、历史包袱不重的企业,通过引进外资和吸纳民间资本,发展混合型经济。
实施扶优扶强措施,进一步扶持壮大工业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一批主导产品突出、经济效益好、科技开发能力强、经营机制灵活、市场潜力大的工业龙头企业,每年依据统计口径对各类工业企业年产值、销售收入、出口创汇和上缴税收等指标进行综合排名,对排名前30名的企业列为重点跟踪服务和扶优扶强的对象,尤其是重点扶持电力、建材、纺织服装等支柱型、骨干型企业的发展。积极帮助企业排扰解难,要求市四套班子领导及经济部门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发现问题能尽最大努力协调解决。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在跨越发展上取得新突破。乐昌工业近几年来取得了突破性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已有近50家规模以上企业,如坪石发电B厂年产值超过5亿元,昌泥建材有限公司、棉纺厂等企业年产值超亿元。为进一步增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该市决定着力打造坪石发电B厂和昌泥建材两大产业群,拉长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最大限度获得产业发展的聚集效应,大力支持坪石B电厂煤电一体化;加强与上市公司韶能集团的沟通协调,加快昌泥建材有限公司在2005年100万吨生产线投产的基础上,再投资建设一条250万吨以上生产线,把昌泥建材有限公司建成年产500万吨水泥的大型规模企业。加快投资25亿元的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在2006年底上马建设。着力做大做强纺织服装、家具、高新技术等产业,形成经济增长的支撑点。努力培植机械铸造产业,使之成为新增的税源型产业。催生1—2个产值超10亿元、利税超亿元和一批产值超亿元、税利超千万元的大中型企业和产业集群。#p#副标题#e#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加快城镇化进程
乐昌把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和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全市加快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近年来,该市专门成立了市招商办、驻穗招商办和招商引资小分队,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责任制,实行“一个部门办理、一个窗口办事、一个口子收费、一条龙服务”的“四个一”和“外来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牌、外来投资者绿色通行证和外来投资者缴费监督卡”的“一牌一证一卡”管理服务制度,从而使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改善了投资环境。同时,该市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红三角”区域合作政策和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调整引资方向,创新招商方式,有重点地引进和发展科技型、培植财源型、劳动力密集型企业。2004年,乐昌签约135项,实际引资19.45亿元,增长33.22%;外贸出口总值完成2461万美元,增长25%。招商引资金额在韶关市十一个县中位居第二,外贸出口名列第一。今年招商引资捷报再传,新签项目60宗,实际到位资金22.3亿元,比去年增长17.36%。通过以诚招商,吸引了众多客商到乐昌投资办厂、增资扩产。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该市国民经济的主力军。
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乐昌按照建设省“门户城市”的要求,以“拉大框架、突出特色、提高品位、优化布局、搞活经济”为思路,大力调整城市区划,加强城市规划,加快旧城改造,搞活城市经营,强化城市管理,全力打造乐城、坪石两个窗口城市,切实加快中心镇建设步伐,推进了城镇化进程,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目前,乐昌城镇化水平达到35.4%,居韶关市七县(市)的第一位。
乐昌山川秀美、文化底蕴蕴深厚、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金鸡岭”是省级八大著名风景区之一,“九泷十八滩”被称为国内江河第一漂,还有地下宫殿古佛岩,疗养胜地三龙谷龙山温泉,佛家七十二福地的西石岩寺,以及有待开发的碧水洞、铜鼓岩、观音岩、西京古道和龙山草堂等景点。乐昌市委、市政府围绕“旅游旺市”这一战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体制,突出特色,大力开发以生态旅游、特色旅游为主的观光休闲度假游,以此拉动第三产业的全面繁荣发展。在“政府协调扶持、企业投资建设和市场动作”的原则下,旅游部门结合“金鸡岭”、“九泷十八滩”、地下宫殿古佛岩、龙王潭等名胜,重点打造“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品牌,加快开发三龙谷、观音洞、西石岩寺等新旅游景点步伐,使之逐步树立起乐昌旅游的品牌形象。今年,乐昌接待游客52.3万人次,旅游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7.5%。
做大“五赢”产业 发展烟叶生产
围绕农民增收这个目标,乐昌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以工业化为龙头,带动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他们结合山区经济特点和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科技农业,走出了一条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子。
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该市做大做强优质水果、无公害蔬菜和优质猪、山地鸡等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市现水果种植面积达8万多亩,仅九峰镇、西江镇就有5万亩;无公害蔬菜场两个,面积达6000亩,每天有3个大货柜发往香港;万只以上的养猪场4个,5万只鸡以上的养鸡场有3个。乐昌重点打造 “一乡一品”,形成了如北乡马蹄、张溪香芋、九峰水果、廊田优质米、沿溪山茶叶等农产品品牌的特色产业格局。北乡出产的马蹄皮薄个大,珠圆玉润,入口清甜,肉嫩无渣,远销珠三角及湖南长沙等地,并且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和东南亚一带。这里年种植马蹄达12000亩,被誉为“中国马蹄之乡”。
在发展烟叶生产上,乐昌市委、市政府近年来更是倾注了心血。
乐昌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400-700米之间,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9.6oC,无霜期304天,降雨量1522毫米,昼夜温差大;土壤类型以红色砂页土和红色石灰岩土为主,土层深厚,通透性较好,有机质含量适中,矿物质营养较丰富,具有适合烟叶种植的良好自然生态条件。全市宜烟面积达15.7万亩,现产烟叶的质量可与云南玉溪的烟叶相媲美。
为把乐昌的烟叶生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壮大县域经济,最终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源、企业增效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村镇提出“发展黄烟经济,壮大镇村经济”、“烟叶飘香,致富奔康”的口号,下定决心做大做强烟叶产业。他们通过增加投入、改善条件、完善配套设施,以及烟叶特产税按比例返还重点向镇级倾斜,增加村委会受益的政策和措施,扩大烟叶生产的种植规模。2005年,该市完成烟叶种植面积2.3万亩,生产烤烟3.2万担,并制定了2006年种植面积5万亩、生产烤烟11万担,2007年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力争8万亩,生产烤烟达到21万担的目标。
乐昌的烟叶特产税按比例返还重点向镇级倾斜,增加村委会受益的政策,即是特产税由财政部门统一征收,按公司15%、市15%、镇45%、村10%、基金15%的比例分配,先征后返。何伟青说,自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后,不少镇、村级的经济收入相当吃紧,问题凸现。发展烟叶生产,它不仅是乐昌农村特别是石灰岩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而且更是市、镇、村、烟农和烟草公司实现“五赢”的好项目。何书记给我们举了个例子:乐昌市沙坪镇茶园村,海拔800多米,属石灰岩地区,人口2400人。该村2005年种植烟叶475亩,每亩生产烤烟2.5担,以均价交售每担收入550元计算,征收烟叶农特税为13.1万元,按返还政策的比例计算,村委会将有近2万元收入。所以,发展烟叶生产,无形中还解决了镇、村级财政吃紧的一大难题。
为充分调动烟农的生产积极性,乐昌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加大对烟叶生产的扶持力度,通过半价补贴供应地膜、扶持集约化的育苗技术、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扶持优质烟叶生产开发示范片建设、扶持优质烟叶生产、扶持补贴烤房建设、对种烟大户实行直接补贴、实行新的税收单列和部分返还政策等一系列积极措施。为降低烟农种植烟叶的风险性,该市根据实际情况对因遭受自然灾害而造成损失的烟农给予经济补助,如:在2005年,面对两次冰雹洪灾给众多烟农带来的巨大损失,该市除组织烟农织生产自救外,还对种植面积10亩以下的每亩补助380元,种植面积在10亩以上、20亩以下的每亩补助480元,种植面积在2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580元。此外,政府还对灾区的287名困难学生给予学费的补助,以解决烟农的后顾之忧。当烟农们拿到补助时,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
营造安居环境 打造和谐乐昌
乐昌市地处广东北大门,该市与湖南交界,省际边界线长260多公里,治安环境历来较为复杂,多年前流窜作案较多,水利、山林、土地等边境纠纷更是屡见不鲜,甚至还出现这边村民“绑架”对方干部之事,所以,那时的治安状况真不敢让人恭维。2003年初,乐昌市公安局局长司长胜临危受命,在全市52万人的注视下,顶着莫大的压力,迎难而上,终于扭转了这个令人尴尬的局面,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在2005年,乐昌市公安局荣获了中央授予的“2001-2004年度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的称号。2005年,市公安局通过开展“天网行动”、“粤鹰行动”等专项行动,全市各路段和社区保持了连续120天的零发案。如今,乐昌人民安居乐业,投资商竞相到此投资、置业。
乐昌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切实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他们承诺在三年至五年内为群众办好二十件实事。2005年,政府先后举办多次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招聘人员1555人,较好地解决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积极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切实解决适龄儿童、特困家庭及残疾人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扶贫济困工作特别是石灰岩地区、革命老区的扶贫工作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大力抓好农房改建、城乡饮水工程、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2005年,市政府共拨出167万元专款,用于扶持农户改造沼气池,共完成6702个沼气池建设(2004年为1500户),现在农民也用上了沼气饭煲、沼气炉、沼气热水器。推广使用沼气池,不仅节约了农民的燃料开支,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改善了村容村貌,还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看今日乐昌:城市,齐整的街道规划有序,如潮的人流穿梭其间;农村,跃入眼帘的是红砖绿瓦和整洁的村道;山水间,游人欢声笑语。广东北大门——乐昌,顾名思义,乐在其中,昌在其中。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