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醉心墨海终不悔

lvyoulansheng 2010-12-10 18:11:03 钟 霞 总第011期 放大 缩小

仲夏的一天上午,记者在深圳市福田保税区,有幸见到了近几年来在全国书法界声名远播的书法家赵海洲先生。

记者刚进入他的办公室,一股幽幽的墨香扑面而来。记者落座后,不由自主的环视起挂在四壁上的书法作品。仔细欣赏每个字的笔画走势、框架结构,慢慢品味每件条幅的华章妙语,令人耳目一新、眼界大开:其书博采众家之长,柔中带刚、挥洒自如、酣畅淋漓,;其联励志养性、抑浊扬清、气势磅礴、工整对仗。

更引人注目的是,一摞置放在主人桌头的中央级书画大赛获奖证书,有早年的,也有近两年的,足有100余件。

赵先生身着一件枣红色T恤,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虽年近中年,但前庭饱满,面容和善,双眼闪烁着聪颖和智慧;洋溢着艺术家的气质。

与赵先生的交谈是轻松的,也是愉快的。他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妙语连珠,时而笑声朗朗。随着交谈,记者不知不觉地走进了他的艺术天地。

鹤立鸡群,艺术之根幼始成

Image

赵先生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读小学时,他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灵气。那时只有七八岁的他,就学起了拉二胡、吹笛子。因为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没有老师教,几个同学之间就互教互学。小海洲一边学拉二胡、吹笛子,还一边学识谱,到小学毕业时,由小海洲带领的音乐自乐班,竟成了校内外闻名的小乐队。他带着小伙伴们下农村、进工厂,为农民、工人演出,深受欢迎。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赞叹:“这伙娃儿们,能拉会唱,真不简单!”

小海洲不仅在音乐方面颇有天赋,在学习上也是“呱呱叫”,特别是他的数理化成绩,在全班一直是名列前茅。公式、定理等等他记得滚瓜烂熟,没有难得住他的地方。同伴们信服他,也钦佩他,称他为“小灵童”。只是在语文方面稍逊一筹,但每次考试也少不了80分。小海洲学习是尖子,琴棋书画又样样在行。在学生中有威信,老师也喜欢他,大家一致推选他当班长。这班长从小学一直当到初中毕业。

上初中时,小海洲在学习之余,对音乐更加痴迷了。这时,他不仅练二胡,还练板胡、京胡,同时,作曲的水平也大有长进。人常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在小海洲的影响下,他宿舍的11个人全部会拉二胡、吹笛子。每到课余或周末,他的宿舍时时传出阵阵悦耳动听的乐曲声。

也许是艺术触类旁通的缘故吧,初中时期,小海洲在音乐天赋已高人一筹时,对书法也产生了兴趣。而且在全校小有名气。他习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把颜“肥”柳“瘦”的风格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的行草风格。同时,他又迷上了隶书,他在临《张迁碑》、《礼器碑》等墨迹的基础上,又练起钢笔隶书,他在初中时做的作业,全部是用隶书写成的。老师们在批阅作业的同时也在欣赏着一篇篇钢笔隶书作品。

1974年,小海洲考上了四川省南充地区建兴中学。这是一所全省重点高中。60年代初期,全班33个毕业生,就有28人考上大学,其中有一半人还考上了北大、清华。周恩来总理当年还给他们学校送过一面锦旗哩!

小海洲进入建兴中学后,语文老师李本善发现他是个好苗子,经常在课余时间给海洲讲解名家诗词,以及做诗填词的常识和要领。真是“名师出高徒”,小海洲经李老师点拨,写散文、诗歌、杂文,很快入了道,而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同时,小海洲又练书法,还写美术字,学校内每周写的墙报均出自他手。

1976年,小海洲高中毕业,因大学停办(注:高中毕业后,四川劳动锻炼,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只得回到家乡,当起了农民。小海洲是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的青年人。白天他和乡亲们一块劳动,晚上他们几个田乡青年聚在一起,又是唱歌,又是画画,又是练书法。

高考恢复的1977年,他第一个报名,报考音乐学院。也可能是命运在捉弄他,在临考前两天,他的嗓子突然哑了。考音乐学院试唱是一门必考科目,但他只得放弃;第二年,因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他未去报考。

从此,他曾立志要走音乐之路的梦破灭了。

一波三折 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音乐之路未能成行之后,赵海洲便改弦易辙,来了一个大转弯,专攻书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他又一次回到乡村,扛起锄头。乡亲们知道海洲是个人才,他的人品和学识村里家喻户晓,大家一致推荐他当上乡村学校老师。乡村学校有小学,也有初中,海洲数理化、语文、音乐、体育、美术课全能代,全校各个班级轮流上,成为老师、学生公认的“全能冠军”。

海洲教学业务强、人缘好,深受老师信任和学生爱戴,可他感到,教师的工作不太适合自己。一心不能二用,如果分心,必然耽误学生学业,误人子弟,于心不安啊!于是,他在快要转正当上公办教师时,在校领导的不解中递交了辞职报告。

辞职在家的海洲,开始想学木匠,未能如愿。又摆起钟表摊,修起了钟表。修钟表不久,海洲就入了道,有时一天可以赚10多元,好的时候一个月净赚近100元。海洲一边修表,又一边画画,还涉及油漆画、木纹画。海洲画得又快又好,收费又合理,客户源源不断。

“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海洲深感家乡的生活圈子太窄,在这个弹丸之地,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海洲决定南下闯荡!他卖掉家里一头大肥猪,怀揣80元,于1988年4月20日,只身来到了广州。

人都说,南国遍地是黄金,可初来广州寻梦的赵海洲,刚到广州就陷入了困境。他只得住到广州弟弟的家里。弟弟一家上班后,空荡荡的屋子里整天只有他一人。他一时找不到工作,于是他又拿起毛笔练起书法来。当时弟弟家里没有练字的纸,他就摊开一张报纸,先沾水练;等报纸稍干些,沾一点浅颜色练;再等报纸干些,又沾浅墨水练;再干了,又沾上墨汁练。一张报纸就这样练了干,干了练,直到报纸成为一张黑纸不能再练为止。一天,他练“明”字,“月”旁的横折勾,无论怎么也写不满意。他执着地练了整整两天,最后终于满意了才停笔。

一个月后,海洲应聘进了一家机械厂。这家工厂的厂长酷爱书法,出于爱才,他给海洲宿舍专门配了一张桌子,供他练书法用。有了厂长的支持和厚爱,海洲练书法的劲头更足了,随着书法水平日渐长进,他脱开临贴,将颜柳名家风格潜入自己意念之中,练出自己刚柔并济、流畅飘逸的行书风格来。

随后,海洲到了南方制药厂,一块由他制表书写的《车间生产进度表》 ,在全厂引起了轰动,人们被他遒劲有力、独树一帜的书法所折服。不出两天,一纸调令,海洲进了党委部办公室工作,主管宣传、文娱活动。海洲到岗不出数日,便把全厂宣传搞得有声有色。厂里上上下下无不称赞有加。

离开南方制药厂后,海洲心里清静许多,他潜心读书多日,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墨海”之中,尽情地吮吸知识的乳汁,不遗余力地在艺术的天地里纵横驰骋,特别是他就师于朱宴余先生后,他的书法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他画《岁寒三友》、他画《峻岭苍松》,件件作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他书条幅、练工笔,在大大小小的书法习作本中,一页一页地浸入了他的心血。

Image

毛主席诞辰110周年时,他书写了“革命传统是指南,领袖思想代代传;江山政策永不变,社会发展靠清廉”。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之际,他书写“五十五年增辉煌,改革开放图盛强;廉洁奉公治根本,万众一心奔小康。”

书者爱党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跃然纸上!

海洲也是性情中人,他有激情,也有个性,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一次生气时写了题为《对此》的小诗:“雨雾茫茫施威性,细菌小小逞才能;贪官是为财而死,百姓都靠苦生存。”

他抒发自己历经挫折而自强不息,书写了《三起三落之志》:“摔跤摔跤真心焦,是金不怕火来烧;男儿有志再势起,事业成功众可瞧。”

其大胆针贬时弊、敢怒敢言、永不言败,永远搏击奋进的决心和意志,令人钦佩!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醉心遨游墨海,毕生致力的赵海洲,近几年来,佳作迭出,声名远扬。他1992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之后,同时参加《航空杯》书画作品展,书法与国画都获得入选荣誉证书,并加入北京东方画家协会。2001年1月中华世纪全国书画大赛,书法获得二等奖;2002年世纪精英全国书画大赛书法获得金奖;2003年8月辉煌北京——首届全国书画大赛,书法获得金奖,并授予“全国优秀书画艺术家”称号;2003年12月中华魂——首届中国书画大赛书法获得金奖;2004年6月辉煌北京——第二届全国书画大赛书法又获得了一等奖,作品还被编入《中国书画金奖作者风采》一书。

志存高远 不到长城非好汉

斗转星移,岁月匆匆。如今,已过“知天命”之年的赵海洲,回首往事,百感交集,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面对未来,踌躇满志,他“衣带渐宽终不悔”。如今,随着他在国内书画大赛中屡战屡捷,他的头上已有了一顶顶耀眼的光环。最近,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书画院,以及欧洲一些国家书画组织,先后来电来信特邀,请他参加书画展。可是赵先生想得更多,也想得更远。他不以物喜,也不以己悲。他说,知有涯,学无涯。艺术的天地是广阔无垠的,而人们认识和掌握的只是某一个领域,某一个层面。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源远流长,中国书画大师的书画造诣博大精深。所以,学习是无止境的,也是终生的。

他告诉记者,他将用五年时间竭尽全力,积蓄力量;再用五年时间在国内举办画展,以兼容并蓄,取他人之长,而后走出国门,把书法艺术播向世界!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