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常绘锦绣登颠峰

fengmianwenzhang 2010-12-10 18:11:03 赵 玺 总第013期 放大 缩小

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千百万特区创业者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里,是南中国海岸线上升起的一颗“明珠”,高楼林立,万家灯火,星光灿烂……

同样是在深圳花园般的生活小区一间普通寓所里,新近住进来一位年逾古稀、满头银发的老人,他,就是富有传奇色彩的著名书画家,身兼中国历史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素一橡书法学会艺术顾问及美国波斯顿中国画院顾问的常秀峰先生。7月11日,记者随本刊总编辑祁念曾老师以及富士电梯(亚洲)有限公司总经理常乃宁先生和侯桂芬女士一道,慕名登门采访。让我们甚为惊喜的是,初次见到这位92岁的老人,给人的印象不是老态龙钟,而是精神饱满,神采飞扬。浓眉下一双敏锐的大眼透出几分睿智和聪慧,更有几分虔诚与执着。在长达六个小时的采访中,他谈人生,谈艺术,谈事业,谈理想,举止文雅,谈吐谦和,那始终微笑着的脸上洋溢着慈善和艺术光芒!这,不禁使我们肃然起敬,感慨万千……

远赴印度苦学艺

前人曾有一句诗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确,春华秋实,厚积薄发,是生命的历程,是人生的意境,是艺术的升华。伴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我们渐渐发掘到一个人生和艺术的朝圣者,以及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对生活、对祖国、对家乡的挚爱精神所表现出的博大胸怀。

常秀峰1915年出生于安徽省怀远县,是明代开国元勋开平王常遇春第20代裔孙,家学渊源,自幼聪颖,少年时代受中国古典文艺的熏陶,遍读古书,这为他以后的传统书画篆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爆发后,四处漂泊的常秀峰深知“祖国高于一切”的道理,立志要从教育、文化着手,走救国强国之路。在战火纷飞中,常秀峰考入了重庆国立艺专,师从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陈树人、常任侠、陈之佛、丰子恺等老师,专攻人物、山水、花鸟、工艺美术,又擅长篆刻金石、制砚竹雕。1945年常秀峰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又接受徐悲鸿老师的建议,到印度去留学,在那里可以看到希腊、埃及、波斯、印度与中国艺术,交汇影响的血缘关系,从中吸取有益养料。于是,1946年常秀峰前往印度,拜国际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素有“印度齐白石”之称的印度首席画师南得拉鲍斯为师。由于他潜心艺苑,认真研习印度现代复兴派及古典袖珍画派等各派艺术,深得南得拉鲍斯院长的厚爱和称赞。

“我是学艺术的,不是学科技的,印度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艺术非常值得艺术家去研习。有老师的建议,加上叔父常任侠(曾任周恩来总理秘书)当时是印度国际大学教授。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促使我去了印度留学。”沉浸在对美好过去回忆之中的常秀峰老人惟恐我们不理解在当时人人都想往美国等西方国家留学的潮流下,自己去了又穷又落后的印度留学的原因,再三强调说。

更令常秀峰老人难忘的是,国画大师张大千1948年前往印度。翌年张去位于泰戈尔家乡的印度国际大学拜访他,两人异国重逢,不胜感慨。旋即举办联展,之后张邀请他一同去欧美举办画展。因研习课题未完,他不便前往。临别时大千赠送画作及大风堂宣纸若干,未料从此一别,竟成永诀!

人陷囹圄痴情在

每当忆及那段不堪回首的前尘往事,历经沧桑的常秀峰老人实在不胜唏嘘。但作为历史过来人,他对自己传奇而坎坷的经历也没有丝毫隐瞒,因为一个书画家,一生中曾三次被两个国家将其与“间谍”、“特务”划上等号的事,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Image

本来,常秀峰的事业是一帆风顺的。他1956年从国际大学毕业后,被印度北部雪峰下葛伦堡中华中学聘请任校长,主要教授中国的工艺美术。此时他曾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参加当地美术展览,荣获一等奖。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媳妇及其有印度黄莺之称的女诗人——奈都夫人均题词大加赞赏。尤其是常秀峰校长的数十件竹雕作品,全部被不丹国王子购买珍藏。

岂料,此时中印关系却开始恶化,主要原因是当时的印度政府反华、排华,并且支持达赖,支持西藏独立,曾一度受到周恩来总理的点名指责。

“1955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我曾应邀作陪,印度政府认为周总理指责他们的话是我告密的,并在报上公开诬指我是企图颠覆印度政府的间谍活动分子。1960年9月,印度警方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我逮捕入狱。” 常秀峰老人对印度政府将他视为“中国间谍”极表不满。

狱中生活非常艰苦。幸运的是,常秀峰天生就是一副乐天知命的性格。为了打发狱中受煎熬的时间,他帮狱中犯人在盛饭用的竹筒上雕刻花鸟虫鱼,藉此训练自己的雕刻技巧,不仅犯人高兴,最后连狱官(监狱长)以及监头都请他雕刻,甚至还带他离开监狱在其家中作画。被囚了足足六个多月的时间。在中国政府的营救下,1961年5月4日,常秀峰终于获释出狱。周总理亲自派飞机将他们全家接回北京。当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在北京饭店设宴款待,并对常秀峰诸多嘉勉:“你们夫妇海外归来,虽受到种种困难折磨,但你们坚强不屈,不愧为中华好儿女。”回忆这些往事,老人家总是充满感慨。

身心归故又蒙难

世事如棋。常秀峰回国后在安徽艺术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当副教务长、美术系主任、安徽省博物馆馆长,他原以为从此可以安安稳稳地生活,一心一意从事艺术创作和教学,可谁知文化大革命中他又再次“遭殃”,因被揭发曾替许多国民党官员刻过图章,红卫兵硬是要其交待与国民党特务之间的关系。

随着运动的不断升级,常秀峰所受到的政治压迫也不断升级。之后,又有人说他当年之所以能从印度活着回来,是因为被印度收买,做印度间谍,并企图混入共产党内。红卫兵在批判他的过程中,又发现他还精通俄语,于是又不由分说地给他戴上了“苏联特务”的帽子。

从“中国间谍”、“国民党特务”变为“印度间谍”、“苏联间谍”,“反动学术权威”等一顶顶帽子,压得他喘不过气,晚上,彻夜难眠的常秀峰,望着天空皎洁的月光,心潮翻滚,思绪万千,他只能把自己的满腔热血,全部倾注在书画艺术上,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人民。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常秀峰老人也终于盼来了出头之日:党和国家开始为蒙受不白之冤的知识分子落实政策,他的所谓“问题”被彻底平反,当选安徽声人大常委、政协常务,他的书画作品更被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访美、副委员长廖承志访日作为赠送给外国政要的珍贵礼品之一。

桑榆未晚霞满天

记得一位哲人曾说过,艺术家的孤独不是用亲情弥补的,只有透过书画来进行自我开脱。在采访中,常秀峰老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副一丈二尺的腊梅长卷,画中那怒放的梅花,犹如一股火焰直冲云天。在“外师造化,内师心源”的理论指导下,主张诗画相结合。即所谓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但须具内容与形式协调统一,均衡变化美的原则,于传统笔墨中,溢出现实时代感,独具风韵。他的作品既保存中国传统艺术之精华,又蕴藏印度传统艺术之神髓。所绘花鸟、人物、山水都灵气逼人;竹雕、石雕亦真挚可爱;他的工艺雕刻,重视因材施刻,圆雕与浮雕结合。造型装饰,以美观实用为主,但能脱尘绝俗皆为佳品。治砚尤精炼;篆刻以秦汉印为基础,印章纽饰,最好与内容相适应,其篆刻刀法及布白均称一绝。至于书法,常秀峰少年垫中学楷,及长学二王行草及《书谱》;篆隶以秦汉魏晋碑碣为临池范本,所作各种字体,皆有法度,亦有自己独特的风貌。

在采访中,常秀峰老人告诉我们,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中国文化,他希望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引入外来文化的精华,更希望自己能在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中尽微薄之力。他1982年到香港定居后,除了继续从事绘画、书法和雕刻外,还在中文大学教授国学。如今虽然已经退休,但仍有许多大学教师、大学生来找他补习中国文化、请教诗词曲赋等。自1998年7月以来,香港有关方面曾多次为常秀峰老人举办艺术回顾展,其所创作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书画、篆刻、砚台等,吸引了中外大量的观众,对他浑厚的艺术修养,对中外文化的兼容并蓄,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更有很多国家都热情相邀常秀峰老人前去开办艺术展。

纵观常老的一生,虽命运多舛、历经磨难,但对中华民族、对祖国、对人民、对艺术痴心不改,诚如陈毅同志所赞誉的:“不愧为中华好儿女。”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