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济南: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天时地利人和”

tebiebaodao 2010-12-10 18:11:03 万袆 总第016期 放大 缩小

人类社会之所以进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类的自主创新能力。但早期的发明创新多为个人创新行为。其实,我们回顾一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就不难看出历史上诸多重大科学发现多为个人创新成就。例如,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爱迪生等等。然而社会发展到今天,在新的历史环境下,仅仅依靠个人的努力,已经无法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了。特别是在一些高端技术产业方面,如航天事业、信息技术、能源产业、生物医药行业,依靠团队力量,众人合作的集成创新方式开始成为新世纪的创新主流。

背景链接: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关于“创新型国家”的说法在近期变得火热,但究竟什么样才算是“创新型国家”呢?“创新型国家”又有什么样的标准呢?

国际上关于“创新型国家”的通用标准是这样制定的: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

建设“创新型国家”——济南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天时”

时间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紧张激烈。所谓国际竞争,实际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关于科学知识、尖端技术的较量和角力。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经济舞台占有一席之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那么科技创新发展就必不可少。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城市进步的发展动力。

为了让中国更好的在世界经济之林中立于不败的地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审时度势,提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放到头等议事日程上来。大力提升中国原始科学创新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原创能力,也鼓励各个省份开展“创新型省份”,各个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工作。

中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实力还有待大力加强和提升。而城市的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提高的基础。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国家以及各个城市的发展则显得至关重要。各个城市就像国家这部巨大机器上的零部件,只有运作良好的部件,才有整体良好的发展态势。

然而,“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却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不可一蹴而就。为此济南采取种种措施,还专门制定了阶段性的计划——如“8312”工程:即到2010年,全社会的科技投入经费达到80亿元;全市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量达到3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500亿元。“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半岛经济的中心点——济南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地利”

有着“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齐鲁大地自古就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文化条件。九曲黄河的滔滔河水奔涌而过,渤海湾的徐徐海风吹拂着这片温润的大地,儒家文化在此地繁衍生息。济南坐拥省会城市的文化优势,也是饱受孔孟教诲、经纶满腹的学术殿堂,众多高校与科研机构在此云集。目前,济南市内各类高等院校多达60多所、科研机构120多个、重点实验室53个。全市人才总量57.08万人,平均每一万人中,高级人才就有138人,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说,也算是积累了相当厚实的基础。

同时,作为山东省会城市的济南,北承京津唐,南接长江三角洲,西连黄河流域中上游,东属富庶的胶东半岛,辐射带动着淄博、聊城、德州、泰安、莱芜等周边城市,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区位、交通优势,也是国内不可多得的经济战略枢纽。

在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策指引下,如何发挥山东经济发展的先天优势;如何发挥省会城市的社会资源优势和人力优势;如何在经济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已经成为济南政府、企业和人民不容忽视的问题了。

另一方面,济南在科研成果方面的成就也不容小觑。“十五”期间,济南重大科研成果达1200多项、累计申请专利28418件,连续两年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首批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科技综合竞争实力位列全国特大城市第8位。

“和谐、平稳、健康”——用这些词语来形容济南近些年的经济发展,相信能得到专家和市民的普遍认可。以“泉城”美誉闻名海内外,处于黄河经济带和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黄河经济带与渤海经济商圈的迅速腾飞,为济南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济南也开始完成由一个重工业发展的城市逐渐转变成一个注重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型“创新型城市”的历程。

济南在关注世界,世界也开始把目光投向山东半岛上的这颗“经济新星”。2005年,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把济南列为18个“极力推荐城市”之一;“浙商论坛”将济南列为山东唯一的“最佳投资城市”;美国《福布斯》杂志将济南列为最佳商业城市第21名。新世纪的济南以更开放的姿态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顶着头上的光环,济南没有止步不前,反而采取了更为务实确切的发展步骤。

济南市市长鲍志强对济南“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充满信心:“根据国家关于建设“创新型城市”制定了专门的评价体系,在这套评价体系中,包括北京、上海这些直辖市在内的各大城市,济南排在第8位。可以说,济南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的”。

政府大力发展高新产业发展平台——济南自主创新的“人和”

为了推进对国家关于建设“创新型城市”政策的实施,济南政府专门成立了“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委员会”,由济南市市长鲍志强同志亲自出任“推委会”的主任一职。推进委员会联合市里近70个部门举行了“责任部门会议”,把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个部门的头上,还要求各部门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并特别强调要加大创新工作的力度。

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化,关键技术集中化”的宗旨,济南市五大产业基地以及创新平台也在政策的指导下呼之欲出。产业基地的建成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这五大基地分别是:以浪潮集团、中创软件和齐鲁软件园为骨干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以济南一机床、二机床、济锅为重点,加快发展光机电一体化进程,打造国内重要的机械装备制造基地;依托正昊化纤、中氟化工,发展后续加工产品,拉长化工产业链条;以齐鲁制药、福瑞达、元隆生物为骨干,加快化学、生物制药和中药、兽药的积聚式发展;以重汽集团为龙头,重点研发新型环保发动机、汽车电子和零部件,构筑协同化信息技术应用框架,逐步实现智能化、虚拟化产品开发。

集群式发展是新世纪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五大基地以高新区为依托,发挥集群优势,集中了以齐鲁软件、浪潮、中创、博士伦福瑞达、法因数控为代表的典型创新企业,在高性能服务器、五轴联动龙门铣床、智能机器人、软件中间件、氟材料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浪潮集团已经连续10年蝉联了销量国产品牌第一,已经逐渐成长为国内著名的大型电子信息企业集团,位列国家信息产业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百强IT领域前三甲”。 博士伦福瑞达制药公司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玻璃酸制剂及眼科药物的生产基地。

近些年济南也开始逐渐显露出在电子信息方面的发展潜力。自“十五”以来,济南电子信息产业平均以每年28%的速度递增,发展速度高居各产业之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大大增强。所以,近年来以“齐鲁软件园”为首的济南软件基地的迅速崛起也就不足以引以为奇了。

据统计数字表明:2005年,济南软件基地实现总产值89亿元,数量居山东全省第一名。早在1997年3月,齐鲁软件园就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 2001年7月被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信息产业部认定为“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齐鲁软件园已经迅速成为山东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软件产业园。

按照国家的精神,企业是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发挥主体作用的。企业建设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根本。除了产业基地的迅速崛起,政府着力于在基层企业搭建更多创新资源平台。目前,济南市内市属大型企业90%以上都成立了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企业之间还建立起了资源共享的平台,借助网络的开放性,实现资源共享,有效避免重复造成的资源浪费。例如在高新区中的一些规模较小的软件开发企业,开发出来的软件需要进行测试,但测试用的实验设备的投入成本很大,很多企业没有购买能力,这就阻碍了软件开发的进程。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济南政府投入专项资金,购买了一批国际一流的设备,放置在软件园中,供各个企业共享使用。这既保证了软件开发的进程,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资源浪费,这对于发挥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国策也是有一定的参照意义的。

“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会”和“济南信息技术博览会”的连续几届的成功举办就是政府发挥桥梁作用的最好例证。展会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的高校、科研机构,研发单位;另一方面,济南政府也发动各个企业到展会上去观摩、洽谈业务。这些展会为研发机构与企业之间搭建起了合作的桥梁,使供需双方各取所需,以市场为导向,最终形成互利双赢的大团圆局面。

据统计数字表明:仅2006“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会”这一届,济南市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315项,其中外地高校、科研单位的209项技术成果和专利落户济南。签约项目技术转让交易额达10.2亿元,拉动社会总投资51.6亿元,项目投产后预计新增产值163亿元,新增利税33亿元。同时,据我们了解,济南市还将专拨2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对本市企业与大学院所签订的合作项目择优支持。“科技展交会”和“信息技术博览会”已经成为国家级的平台之一,它也逐渐成为济南一张有力的王牌和一张靓丽的名片。

政策上给予大力的支持,资金不足的给予相应的补助,信息平台的建立,产业基地的集群发展,这些无疑是为济南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个环节紧紧相扣,一环套一环,为经济的良好循环构建了最有利的条件。济南无疑在“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已经摸索出了自己的一条思路。而且经过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而且成功的思路,非常值得别的城市学习、借鉴。

后记:

我们注意到,建设“创新型城市”不仅给我们国家带来了新的气象,也让齐鲁腹地上的这座历史文化古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产业结构也正在经历由原来粗放型的经济模式向注重技术发展的现代经济模式的转变。而济南政府有针对性的政策又大大激发了济南企业和单位创新的激情和动力。自主创新也开始从单纯的引进、模仿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利用引进吸收再创新的方向转变。与此相对应的是,经济增长也从主要依靠政策、投入拉动向以科技、人才、体制等高端要素驱动转变。而这些,恰恰是一个地区经济向良好势态发展的理想模式。

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在济南已经初现成效。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已经成功一半了的济南,我们实在没有理由不去期待他的经济也如著名的“七十二眼”泉水一样源源不绝的喷涌,汇集成奔腾的河流,乃至滚滚的汪洋大海,势不可挡。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