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济南市槐荫区城郊,宽阔的公路,整齐的高楼,跳动的沼气焰,崭新的健身广场,热闹的文化大院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让人很难再把它与“偏僻”、“贫穷”、“落后”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近年来,济南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济南市槐荫区用“十件实事”描绘出城郊型社会主义农村的新画卷。
找准定位干实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农民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
槐荫区的决策者们认真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后认为,槐荫区的城郊地区城市化进程已有相当基础,非农产业发展迅速,生态环境比较优越。由于城郊地带具有承接城市文明的诸多优势,新农村建设可以先从城郊全面启动,城郊型新农村建设是槐荫区农村工作的总抓手,是农村工作的一条新途径。因此,槐荫区提出了“突出省会城郊特色、加快建设城郊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并就城郊地区的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及社会建设提出了明确目标。
槐荫区书记朱玉臣说,十件实事的目标并不高,城市居民早就享受多年,我们要带着还帐的欠疚之情,带着对农村和农民的深厚感情去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随即提出了为农村办好修路、绿化、亮化、建沼气池、通自来水、建文化大院、完善卫生室等十件实事的建议。
村容村貌展新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
河圈村坐落在槐荫区段店镇的最西边,也是该镇最小的村。两个月前,要有人打听河圈村,村里人会说:看见村口那两个大坑了吗?那就是。多年来,这两个垃圾遍布、污水横流的大坑成了河圈村的“标志”。今天,这“标志”却变了模样:大坑被填平,铺上花砖、修建花坛、安装健身器材,并在周围栽花种草,大坑变成了健身广场。现在村民自豪地告诉记者,村口有健身广场的就是我们河圈村!
改变农村面貌,需要钱,需要物,更需要政策。为解决新农村建设人、财、物不足的问题,槐荫区建立并落实了部门、办镇联系包挂农村制度,部门、办镇与53个村居结成了联系包挂对子,实行“一对一”帮扶,落实“十件实事”。据悉,河圈村的包挂单位——西市场街道办事处用了15天的时间,就让“大坑”穿上了“新衣裳”,戴上了“绿项链”。暑假期间,西市场办事处又让社区的孩子们与村里的孩子结对子,共同种植成长树,共同进步。办事处还请社区巾帼就业明星胡立华来到村委大院,为农闲时期的妇女们教授中国结编织等有关知识。
修路、栽树、安路灯,是帮扶单位进村后的首要工作。“八路军”是吴家堡镇西王村村民对区环保局包挂队伍的爱称,村民们说,是他们把村内的8条泥水路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实现了西王村二十多年的愿望。这8条路,原来只有一条是简陋的柏油路且年久失修,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水四溅,村里垃圾死角遍布,蚊蝇肆虐,村民苦不堪言。“八路军”来后,带来了建设资金和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激起了村民建设家乡的满腔热情,只用了 70多天,水泥路修起来了,路灯亮了,树木种上了,花开了,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
目前,据有关部门介绍,槐荫区在去年全面完成“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今年已累计硬化道路8万多平方米,村庄绿化种植乔灌木10万多株,安装路灯、实现村内夜间照明的村有52个,清理村庄垃圾3000多立方,彻底改变了远郊村的村容村貌。靓丽新村入画来,全区的新农村建设渐入佳境。
打造绿色生态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
走进吴家堡镇明里村,整齐的院落,经纬分明的道路,来回穿梭的城市公交车,让人仿佛置身于都市之中。在这个紧挨黄河大堤的小村落,村民以种植水稻和养鱼为生。
自来水流入了农户家,沼气灶跳动的蓝色火焰代替了柴草的烟雾,太阳能热水源源不断,水冲厕所结束了传统的“茅厕”历史,这便是明里村村民屋内的新景象。槐荫区领导跟记者介绍说,“十件实事”中,沼气池建设担负着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任,因此,槐荫区采取以奖代建的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村民建沼气池进行补助。新建的沼气池使明里村“做饭不用柴,点灯不用电”,让农户尝足了甜头。沼气干净,火苗大,不黑锅,让“做饭一屋烟”成为过去式,家里的剩饭剩菜、冲厕水、养猪户积攒的猪粪等都可以进入沼气池。如今,行走在明里村,已很难再见到生活垃圾了,因为垃圾在这里成了沼气池的原料。
除沼气外,自来水入户工程、阳光屋顶计划都在悄然改变着农民的生活。现在,许多村里都流行着这样一句俗语:“自来水真正好,不挑不提送上灶”,家里有了自来水,既保证了饮用水的质量,又改造了盛水冲式厕所,也使太阳能热水器成为可能。
现在,槐荫区53个村至少有1/3的农民建了沼气池,改造了厕所,用上了太阳能,实现了春夏秋三季在家洗浴的梦想,农民们陶醉在城里人的生活中。
乡风民俗呈时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并重
槐荫区段店镇前周村远离市区,前两年,村民们一到晚上除了看电视,只能睡觉。现在,村里浓郁的文化气息却一点儿也不比城市社区少。傍晚,记者刚进村,新落成的文化大院内锣鼓喧天,最受百姓喜爱的吕剧在这里上演。精彩的唱腔,诙谐的对白,常常博得村民一阵又一阵的喝彩。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跟记者感叹着说,党和政府不只改善了咱的吃、穿、住、用、行,还给咱送来了欢笑啊!
在新农村建设中,槐荫区把“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列为一项重要内容。他们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法,群策群力建设新农村文化教育阵地。目前,53个村中已有31个村建起了文化大院,20个村建起了健身广场,26个村建起了篮球场,更有个别村建起了图书室。
肖屯村的文化广场是名副其实的灯光球场,每天傍晚村民们都在这里跳舞健身。段店镇油赵村的文化大院是由一处垃圾遍地、杂草丛生的闲置宅基地改建的,与大院毗邻的是健身路径和篮球场,它的包挂单位——区委办公室还把紧靠篮球场的排水沟改造成了荷花池,与荷花香一起飘散的还有浓浓的“文化味”。夜晚来临华灯初上的时刻,康馨院里热闹非凡,唱歌的,跳舞的,聊天的,下棋的,个个忙得不亦乐乎。这里,已成为油赵人心中的“泉城广场”,成为他们的骄傲。
槐荫区的文化建设虽然大都还属于休闲文化和健身文化,但它已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农民的精神面貌,这些文化组成大都属于传统的文化遗产项目,不仅娱乐了身心,强健了体魄,而且悄悄引导和强化了人们对中华文明的承继和融入。
人心凝聚满盘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到基层领导班子的建设
团结高效的领导班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有好的带头人。吴家堡镇小杨村 “两委”班子很不健全,与邻村也有矛盾,村内村外都是土路。槐荫区安监局包挂小杨村后,帮助村里健全了班子。他们联手用了54天让小杨村发生了巨变,在村级公路开工仪式上,村民们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肆意挥洒着心中的喜悦。
干部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民心。油赵村“十件实事”的顺利实施,除借助包挂单位的力量外,更重要是靠村“两委”班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们带头义务劳动,带头安装沼气池、太阳能,争做充当落实“十件实事”的表率,村支部书记、主任徐良为此推迟了婚期,他甚至从筹备婚礼的钱中拿出两万元作为篮球场建设的启动资金。村“两委”班子付出了心血,换回的是村民对公益事业的关心,过去有人在自家门前随意摆放东西,谁也不能管,甚至靠街道安装宣传栏,砸个钉子都有人上村委会讨说法,如今,这种现象早已不复存在。村民流露更多的是赞许和满意,这是对新农村建设最好的回答。
近日,阵阵掌声将槐荫区的新农村建设兑现奖惩大会推向高潮。650多万元的以奖惩代补资金,虽然相比先期投入新农村建设的6200多万元的资金数量小了一些,但新农村建设的功臣们仍旧十分激动。有了制度作保障,槐荫区的建设者们又开始在巩固延伸上下工夫,他们正在按照“重农民利益、重城乡统筹、重全面推进”的原则,围绕“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实现新提高,兴奋民俗倡导新风尚,显存面貌呈现新变化”的目标,提出新的工作重点,谱写新的建设篇章,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