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钻石大港”演绎蓝色传奇

liaowangzhisheng 2010-12-10 18:11:03 骆伟琼 总第017期 放大 缩小

开车驰骋在通往曹妃甸港区的大道上,眼前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让我们心中油然生出敬佩之情。两边是茫茫无垠的海港,一条看不见尽头的高速公路直通向海天相接处。我们如同小说中的武林高手学会了凌波微步,踏水而行;又如同圣经中摩西借神杖的力量在海中开出一条通天大道。

曹妃甸地处唐山市南部沿海,原是一座东北、西南走向的带状沙岛地,为古滦河入海冲击而成。一个沉睡了5500年的荒凉沙岛,如今成为了一块“国宝之地”,成为了河北省和唐山市的“一号工程”。

中国不乏大港,曹妃甸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是曹妃甸最明显的自然地理特征。它不仅拥有深水港址、优越的交通区位,而且腹地广阔,产业基础雄厚。这里,20万吨的巨轮停靠在25万吨级矿石码头上,船上的铁矿石通过大型装卸机卸下,并以每小时1万吨速度通过12公里的皮带长廊输送到堆场;这里,到处机械轰鸣,施工车辆穿梭往来,绞吸船倒海翻沙,几万名建设者紧张忙碌、辛勤劳作,与阵阵波涛合奏出一曲动人的建设之歌……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支持下,曹妃甸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目前已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首钢正式落户曹妃甸,进一步坚定了曹妃甸建设者的信心。为使曹妃甸成为唐山市“用蓝色思维改写煤都历史”、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的重要战略支撑,成为拉动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曹妃甸建设者睿智抉择,科学决策,运用多种思路描绘着国家“十一五”的重大规划蓝图。

采访之际,唐山市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辛志纯说,曹妃甸是一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程。

开发建设曹妃甸不仅直接关系唐山、河北的改革发展大局,而且将对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生产力布局调整和经济发展都有巨大带动作用和深远影响。

顺应国家交通、能源发展战略做出的重大决策

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对原油、铁矿石等资源需求迅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将需要进口,对大型专业深水码头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同时,我国南方能源的短缺,也急需为“北煤南运”寻找新的下水口。这就要求必须尽快在环渤海地区建设具有战略地位的国际性能源和原材料集疏大港,历史性地承担起原油、铁矿石进口和“北煤南运”的重要任务。

Image

曹妃甸拥有渤海湾其他地区无与伦比的深水岸线资源,加快建设以进口矿石、原油、LNG(液化天然气)和煤炭为主的四大专业化、大型化码头,正是顺应国家交通、能源发展战略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缓解我国能源、原材料紧张状况具有重要的战略重义。

优化我国北方生产力布局,推进环渤海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一体化发展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在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各国都集中力量在滨海地区建设像美国休斯顿、日本的阪神、韩国的釜山等引领工业发展的标志性重化工业区,以优化生产力布局,加速工业化进程。曹妃甸正处于我国北方的沿海和经济核心区,建设滨海重化工业区,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新任务的要求,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同时,随着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环渤海地区钢铁、石化等支柱产业资源供给不足、产业集中度低等制约性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依托曹妃甸能源、原材料集疏大港,不仅可以有效缓解能源、原材料瓶颈制约,而且能够发挥“引擎”作用,带动京津冀地区乃至环渤海区域钢铁、石化、电力等重化工业向沿海聚集,促进区域经济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联合协作,优化重组产业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加速一体化发展进程。

加强能源储备,保障国家经济运行安全

能源和原材料加工工业是影响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基础产业,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战略资源,历来是世界各国激烈争夺的焦点。环渤海地区的港口由于受布局、结构和分工等诸多因素影响,至今没有形成以能源集疏为主导的深水港口群,明显不适应我国能源储备和保障经济运行安全的需要。

利用曹妃甸港口资源优势,建设大型深水码头和能源、原材料加工储备基地,不仅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战略保障,而且能够促进各区域间战略物资的供需平衡,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应急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对于保证国民经济运行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大码头、大钢铁、大化工、大电能”为主导产业的曹妃甸工业区,会不会影响渤海湾生态?这是许多人担心的问题,循环经济无疑是曹妃甸的一张王牌。

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钢铁、石化、电力工业,是典型的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沿用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必将进一步加剧资源的制约和环境的压力。

曹妃甸作为国家首批发展循环经济试点的产业园之一,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秉承循环经济理念,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建立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体系为重点,加快聚集钢铁、石化、电力和装备制造等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群,形成完整的废旧物资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各项资源、环境指标达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标准,成为引领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区。

在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曹妃甸将注重把生态设计、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广泛采用节能、降耗、防污和循环再利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流程。在技术层面广泛应用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资源回收利用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以及闭路循环技术;在企业层面广泛推行清洁生产、资源深加工和循环利用;在工业区层面重点构建共生企业间、关联产业间的原料和产品链;在港城社会层面全方位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和再利用体系、节约消费体系。此外,曹妃甸将突出抓好三大体系建设:一是建设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重点建设和培育钢铁、石化、电力三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构筑曹妃甸工业区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二是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控制体系。重点建立能源综合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四大管理体系。三是建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体系。重点建立海洋环境保护、雨水收集和回用、大气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四项工程。

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曹妃甸还将谋划建设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和工业废弃物重复利用项目。主要包括:利用钢铁工业炼制焦炭的煤焦油,建设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装置,发展煤化工及深加工产品;利用钢铁厂和发电厂的工业废渣,建设年产300万吨的水泥超细粉工程;利用发电厂的冷却海水建设海水淡化工程,海水淡化产生的浓缩卤水经加工用于氯碱工业等。

曹妃甸作为一个新开发建设的重化工业区和滨海新城,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完全可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全国率先建设一个具有新型工业化特点和示范意义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对于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加快重化工业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曹妃甸工业区的功能定位是:成为国际矿产资源枢纽港,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国家商业性能源储备和调配中心,国家重化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一个国际性枢纽大港对一个城市、一个省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鹿特丹是世界公认的第一大港口。航道最大水深22米,拥有7个港区、40多个港池,海轮码头线50多公里,每年吞吐量达5亿吨。而建设中的深水大港曹妃甸,航道最深可达36米,可停靠25万吨级以上的大型货轮,西港区可建深水泊位70个以上。按照规划,到2030年,港区年吞吐能力将达到5亿吨。

Image

从国际海运看,曹妃甸距韩国仁川港400海里,距日本长崎680海里、神户935海里,与矿石出口国澳大利亚、巴西、秘鲁、南非、印度等国海运航线也十分顺畅,构成运输便捷、成本较低的海陆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港口,区位条件好、发展空间大、支撑能力强,集中了建设国际性能源原材料集疏枢纽港的全部优势。

从2005年开始,曹妃甸正式拉开大规模建设序幕。目前,各项工程全面铺开。曹妃甸25万吨矿石码头,仅用1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码头主体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创造了中国建港史上的奇迹,2005年12月16日实现国内外通航,打开了唐山、华北地区通往世界的又一条黄金水道。

今年7月26日下午,巴拿马籍国际货轮“亚瑟号”成功停泊曹妃甸25万吨级矿石码头,这是曹妃甸港区自开港通航以来接卸的最大一艘国际货轮,该轮装载了唐山国丰钢铁公司从巴西购买的近26万吨铁矿石。

到2010年,曹妃甸将形成示范区基础和骨架,完成精品钢铁基地、发电厂等一期工程,建设800万吨精品钢、2×30万千瓦发电机组及其配套水泥和煤气加工生产能力。

到2020年,将建成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4×100万千瓦发电机组和造船一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启动曹妃甸精品钢铁基地扩建工程、石化产业基地下游产品和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扩建工程等项目。

到2030年,将形成中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现代化重化工业基地;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单位GDP资源消耗量和污染物可排放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富有水城特色的新型工业城市,达到国家生态城市建设标准。

曹妃甸,正稳步向世界大港迈进!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