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建设新农村 描绘新刘炎

fengyanfengyu 2010-12-10 18:11:03 胡焕之 总第020期 放大 缩小

人间仙境桃花源,因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而闻名于世。桃花源南倚巍巍武陵,北临滔滔沅水,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桃花源得以吞洞庭之湖色,纳潇湘之灵秀,沐五溪之奇照,攘武陵之风光,以其山水田园之美,寺观亭阁之盛,诗文碑刻之丰,历史传说之奇而誉满中外。

然而,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桃花源,每个民族的宏伟蓝图里也有一个理想的桃花源。从古到今,无数的先贤圣哲都曾为我们描述过那如诗如画的美好蓝图,无论是哲学家的思考,还是革命家的实践,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完美的追求,从未放弃过超越现实的努力。

完美只是一个梦,理想从来就不是现实。但人类却不能没有超越现实社会的理想目标,否则,人类将失去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动力。

对人类而言,缺少理想,人类的思想就越来越局限于现实,人类的目光就越来越短浅,超越的精神就越来越少,乃至完全阙如,因而也就会丧失理解历史的能力。有了理想,历史就不再是一种盲目的命运。理想之所以成为理想,就在于敢对不合理的现实进行超越;信念之所以成为信念,就在于在一切艰难困苦面前毫不妥协。

因此,我们的信念,就是开创美好未来的信念;我们的信念,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的信念,就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

因此,深圳警备区原副司令员李元成的信念,就是退休后回到家乡湖南省桃源县刘炎村,在他有生之年,带领乡亲把家乡刘炎村建成一个富裕文明、生态绿色、和谐幸福的新刘炎。

刘炎村,是新四军原第一政委刘炎将军的故里和诞生地,为了纪念这位曾为共和国的建立作出过卓越贡献的将军,将该村取名为刘炎村。

刘炎村,是湖南桃源县马鬃岭镇的一个农业村,地域面积有5600亩,全村所辖10个村民小组,270户人家,人口约1000人左右。李元成副司令员这位共和国的同龄人,就出生在这里。

李元成1970年11月应征入伍,197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参谋,师作训副科长、科长,集团军战勤处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副司令员等职。

30多年的军旅生涯,李元成从农村到部队,从战士到副司令员,每一步都显现着一个军人的干练和风采。30多年的行武岁月,透析着这位从农村娃子成长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师职军官的军旅足迹。

1974年,正值青春年华的李元成,已被部队提拔为排长。由于表现突出,能出色的完成营、连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荣立三等功一次。从班长到排长这种角色的转变,充分展示了李元成身上具备的领导气质和工作才能。加上从农村长大的孩子具备的不怕苦不怕累的朴实品格,李元成能在部队脱颖而出是顺理成章的。因为,机遇从来都只属于勤奋的人。

1979年,由于历史的原因,越南当局破坏中越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不断在中越边境频繁制造事端,一场被迫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在漫长的中越边境线上拉开了序幕。作为连长及师作训科参谋的李元成,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在炮火硝烟中展示了一个中国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忠诚为祖国的火热情怀。在前线,李元成自觉服从大局,坚决执行上级指示,不顾个人安危,坚决服从命令,认真履行职责,圆满完成了任务,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荣立了三等战功。

1980年后,李元成相继升任师作训科副科长、科长。认真、亲力亲为、细致深入,是李元成一贯的工作作风。他正确领会师首长的意图,积极工作,在全师战备训练中取得了好的成绩,受到师首长的好评。

1988年,作为集团军战勤处长的李元成,他始终把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形象作为立身做人和凝聚军心之本,积极创造性地工作,使战役后勤训练成绩明显提高。

Image

1991年,广州军区组织军级单位机关干部军事竞赛,李元成所在的集团军后勤部单位,成绩在广州军区21个军级机关中名列第一。李元成个人成绩总分也获单位第一,集团军给他记了三等功一次。

1993年,李元成任师参谋长。他坚决贯彻落实集团军首长和师长高标准建设部队的思想,工作魄力大,确保了政令军令畅通,确保了部队建设的正确方向。

1994年,师教导队经广州军区检查验收,被考核组评价为“硬件建设一流,软件建设良好,是军区少数几个排头的教导队之一”。为此,师直属队成为全师部队建设的窗口和门面。全师部队训练基础不断打牢,在1994年度的半年和年终两次接受集团军的全面考核中,全师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受到了集团军首长的高度评价。

1995年,李元成晋升为副师长。从任职那一刻起,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于是他告诫自己,在工作中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作决策,把方向,必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部队,抓工作,必须深入实际调查,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规律。为此,李元成对工作更加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决不敢有半点马虎和松懈。真可谓“如履薄冰”。李元成在担任副师长期间,不论分管什么工作,他都是坚持工作的高标准。全师营房综合治理,他积极参与规划,重点抓好了师工兵营的营房综合治理示范样板,使全师的营房综合治理及生活服务中心、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方面,受到了总部、军区、集团军各级机关首长的好评。

1996年,李元成从野战部队调任深圳警备区副司令员。从野战部队的副师长调到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出任警备区副司令员,角色变了,环境也变了,但李元成作为一个军人的本色和奉献的精神没有变。来到深圳后,他继续保持和发扬了在野战部队工作的那种工作姿态,那种工作干劲和工作的高标准,虚心学习,积极大胆地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他所分管的迎回归工作和部队管理、盐田区人武部组建、全市民兵工作调整改革试点工作及民兵基层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这些工作,作为一个副司令员的他,都能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地调查研究,现场办公,现场指挥,认真履行职责。他自觉以党的宗旨激励自己,以党的原则要求自己,以党员的标准衡量自己,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李元成负责抓深圳警备区的安居工程建设。他认真贯彻上级机关首长“把好事办好”的指示,边干边学,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市场学习,特别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带领警备区机关一班人,从规划、设计、工程招标、工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程造价的控制到工程的验收等等,都做到了认真负责、全程公开透明。在李元成的亲自主持下,深圳警备区的安居工程成为军队的形象工程、深圳市的优良工程,受到了总部、军区和广东省军区首长、警备区机关的肯定,也得到了警备区140多户住户的好评。

2004年,李元成光荣地从副司令员的岗位上退了下来。30几年的军旅生涯,融入了他军旅人生的苦与乐,不管他的职务如何变迁,他总是牢记家乡父老的嘱托,老老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李元成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农民的儿子,无论怎么变,都不能改变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农民本色”。

回顾漫漫从军路,从农村娃参军到部队,从士兵成长为一名副司令员,李元成深感是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培养和塑造了他。他始终不忘他是一名军人,而军人这个庄严而神圣的称谓,就意味着奉献和牺牲。李元成正是以忠于职守、勇于拼搏、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军人气魄来彰显着一个和平年代的军人形象。

“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在封建社会时期,是一件最荣耀的事,也是达官贵人们梦寐以求的心愿。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一个有着30多年党龄的李元成副司令员,退休不退色、退休不退学、退休不退工,不贪图都市安逸与清静休闲的生活,情系桑梓,把余热作为还乡建设新农村的动力,成为了新时期人民军队的退休干部还乡参加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优秀典型。

早在1996年,李元成回老家湖南桃源县刘炎村过春节时,他发现自己的家乡太穷了,于是萌发了要改变这里的贫穷落后的局面的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和调研,李元成发现刘炎村难以致富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首要的原因就是刘炎村通往县城的公路未通。刘炎村是个产柑桔的村,但村里没有可以让运输车辆往来桃源县城的路。每当柑桔收购旺季到来的时候,果农们最担心的就是柑桔卖不出去,其它的农产品也没办法进入流通市场。最让李元成震撼的一次,就是他亲眼目睹一位果农将一筐筐烂掉的柑桔倒掉。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农民靠的是什么,除了粮食,就是一些农副产品了,而村民们一年到头盼的就是一年的收成。李元成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怎么办?他想到了在沿海地区流行的一句话,那就是“要想富,先修路”。

李元成决定为刘炎村把路修通。那时的李元成还是深圳警备区的在职副司令员,他自己拿出一部分平时积攒下来的养老钱,在深圳他又找一了一位企业家赞助了一笔钱。在李元成的影响下,在深圳工作的刘炎籍老乡也纷纷解囊。就这样开始修路了。起初,为了节省有限的资金,李元成号召村民每户出一个义务劳动力参加修路,但有些村民不愿意参加。李元成趁回家过年休假的时间,亲自带头参加劳动,和村民们一起修路。李副司令亲员自参加修路的讯息一传开,那些少数不愿意参加修路的村民被李副司令员的言传身教的举措打动了,也就都积极主动地参加了这条致富路的修路劳动。

路修好以后,李元成又开始考虑如何为刘炎村的柑桔找市场、找销路。李元成找到深圳龙岗区爱联村党支部书记邓小兵,希望爱联村与刘炎村结成友好村,对口帮助刘炎村谋发展。后来,深圳龙岗区爱联村与湖南桃源刘炎村结成了友好村,爱联村还资助刘炎村在深圳设立了农产品销售窗口。几年来,刘炎村每年通过这个窗口销往深圳的柑桔、蔬菜等农产品都在数万公斤以上。

李元成每次回到刘炎村,都要召集全村党员、骨干和群众开会,给他们上课,向他们讲述市场经济理念和科学种养的基本知识。退休后的李元成,现已成了刘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成了李元成永远铭记在心的至理名言。他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认真履行刘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职责,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上,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高标准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

几年来,在李元成的努力下,他为刘炎村引进了各类建设资金500多万元,先后兴建了针织厂、柑桔大市场、学校、自来水厂、水泥预制件厂等。同时,在李元成的指导下,刘炎村根据自身地理位置和产业优势,确立了以柑桔为主导,以生态农业和持续发展为长远目标的发展之路。把全村2800亩果园全部进行规划,建成了桃源县第一个农业生态园。现在,刘炎村生产的柑桔个大、皮薄、色黄、甘甜可口,是桔中之上品。仅2005年,刘炎村柑桔大市场销往全国各地的柑桔达到了5000多吨。

积极发展农村教育,培养新型农民,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是李元成考虑得较多的事。他认为,农村的落后与贫穷,首先是知识上的落后,知识上的贫穷。于是,他依托外力,先后引进资金,投资了近300多万元,新建了一所占地面积20多亩、建筑面积达2500平方米的集基础教育与成人教育、远程教育于一体的全市一流的村级学校刘炎学校。全村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刘炎村的村民们也开始用文化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每个季度都要请专家给村民们上课,使村民们都熟练的掌握各种农业科学实用技术。如今的刘炎人个个都成了种养业的行家里手。

几年来,刘炎村在李元成这位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加大了改革的步伐,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指引下,坚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产业,狠抓环境改造,在建设新刘炎的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统计,仅2005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082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6000元。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丘岭小山村,变成一个统一规划、设施配套、功能齐全、人口集中的新型农村社区。一栋栋漂亮的农家别墅拔地而起,家家户户都购买了摩托车,50%的农户安装了沼气,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产品和电话均100%入户。

如今的刘炎村,已成为省、市、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村。在这里,人人都是刘炎的主人,人人都会为刘炎的发展出谋献策;在这里,人人都会为刘炎的发展出力作贡献;在这里,看到的是刘炎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听到的是刘炎人灿烂的笑声,感受到的是新农村和谐的气氛和一个魅力的新刘炎。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