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与时俱进 再造大理辉煌

zhuantibaodao 2010-12-10 18:11:03 王沫楠 冯菊萍 总第021期 放大 缩小

没有到过大理的人认识大理大都源于两个出处:一是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虚虚实实亦幻亦真,使古老神奇的大理涂上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二是六十年代的电影《五朵金花》,一曲唱遍大江南北的“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大理秀美的风光广为人知。大理,以其山水相叠,古今合一的独有特点成为镶嵌在云南土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更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多样的人文自然风光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游客。如何在新形势下深入建设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大理?如何实现将大理打造成滇西重镇的目标?如何促进旅游业及其他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如何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等等问题,记者采访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副州长黄永华先生。

加快步伐,深入推进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大理

在大理,洱海边、苍山下,人们时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大理,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过去,这句话里蕴含的深意,是指大理美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如今的大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片世外桃源般的土地上,古老与现代,传统与科学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谈起今日的大理,黄永华副州长滔滔不绝地说,一直以来大理州坚持的城建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文化为灵魂,紧紧抓住这一理念做亮城市品牌、打造8张城市“名片”:苍山、洱海、古城、水城、三塔、蝴蝶泉、民居、名花。这些或自然、或人文、或历史、或民族、或现代的景观,在大理早已深入人心,魅力无边。

大理人深知自己的优势所在。于是,他们着力在环湖城市、有山有水、有古有新城市,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城市上做文章,按照“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和天、地、山、水、人,自然发展的理念,以融入大理特色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为主旨,精心打造这8张“名片”,就是要使苍山更翠、更绿,成为大城市的生态屏障;使洱海更洁、更美,成为大城市最具美丽的自然景观;使大理古城更古、更特,成为大理旅游的核心区;使大理水城更新、更靓,成为体现现代海滨城市特色、密切亲水关系的园林式商贸金融区;使三塔更有名、更奇,成为大理历史文化的精品旅游胜地;使蝴蝶泉更清、更秀,成为白族民俗文化的精品旅游景区;使白族民居更纯、更艳,成为展示风花雪月大花园的重要标志。如今的大理人在为自己的理想活着,为把大理变成天下人的大理努力着。

黄副州长还详细地谈到:建设富裕的大理,就是要在现有基础上,吸收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千方百计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好城镇化战略,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调优经济结构,加速培植壮大六大支柱产业;建设民主大理,就是要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健全民主制度,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维护社会稳定,实施依法治州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文明大理,就是要千方百计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深化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及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认真实施人才强州战略;建设开放大理,就是要千方百计改善投资环境强化服务意识,营造一流软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硬环境;建设和谐大理,就是要坚持统筹发展,以人为本,进一步解决好民生问题,改善社会管理,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加强以洱海为重点的环境保护治理,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黄副州长强调,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牢固树立“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意识,坚持“软、硬”环境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努力扩大开放,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大理提供坚强保障。

构筑滇西中心城市

2003年7月,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在大理召开大理城市建设现场办公会,明确把大理作为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黄永华副州长对此表示,近年来,全州紧紧围绕会议确定的把大理建设成为滇西中心城市这一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努力拼搏,以规划为龙头,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城市功能日渐完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加强,中心地位不断凸现。省政府大理城市建设现场办公会后,大理州市两级及时修编了《大理市城市建设纲要》,并以纲要为基础,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新一轮调整。调整后的规划着眼于形成滇西中心城市的核心、一个大理都市圈、三个城镇紧密环绕、四条城镇发展轴线的“单核、一圈、三环、四轴”的格局。大理市下关片区主要发展现代工商业、金融保险、信息产业及中介服务业;大理古城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苍山洱海风景名胜区的服务基地,以发展旅游、餐饮服务、工艺美术和食品加工为主的城区;凤仪城区是全市制造业中心,面向滇西的仓储基地、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工业以发展建材、机械制造为主;海东片区将成为洱海东岸发展旅游业和休闲居住的黄金地带,通过加强与上关工业区、凤仪及下关城区的交通联系、经济联系,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成为集旅游、度假、居住为一体的城镇区域。

黄副州长还表示,2007年,州委州政府将继续实施好城镇化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坚持科学规划、产业支撑、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加快城镇化进程。尽快实现规划中提出的要把大理建设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休闲、旅游胜地,国内重要的度假、会展、体育比赛、影视拍摄制作基地,滇西乃至更大区域的旅游中心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大理是滇西著名的旅游胜地,大理古国和南诏古国的所在地。风花雪月、苍山洱海,让人心驰神往,留连忘返。这样一个旅游城市怎样才能走上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呢?谈到此,黄永华副州长深有感触地说,只有在做好环境保护基础上进行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才是大理打造滇西中心城市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为此,州委和州政府提出:

一、围绕洱海保护做好环保大文章。有了青山绿水,不愁换不来金山银山。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理有一个绕不开的前提。大理,苍洱毓秀,风光绝美,苍山洱海既赋予了大理世界级的美丽,也给大理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生态脆弱、环境容量有限,经济大理、旅游大理、文化大理、生态大理是第一前提。打造滇西中心城市,无论是社会生产要素的聚集也好,城市支撑体系的建立也罢,大理每走出一步,都不可能跨过这一前提。特殊的苍洱生态环境,注定了大理在从县域经济强县向滇西中心城市迈进的过程中,必须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寻找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建设山水园林大城市,洱海是关键。洱海保护不好,大理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在洱海风景最为秀美的东岸,有一个静悄悄的渔港,400多条渔船面对着波澜不兴的洱海静静地躺在双廊镇的渔港中。渔船归港是大理为保护洱海生态、减少人为污染采取的一项措施,近年来,大理这样的保护治理措施频频出台。为了早日还一个水清鱼肥的洱海,大理针对洱海保护治理实施了洱海生态建设项目、环洱海截污治污项目、洱海流域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等工程。随着滇西中心城市建设被提上日程,大理对洱海的保护与治理的力度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期。如同在大理街头随处可见的一条公益广告一样,今天的大理人正在“像保护眼睛那样保护着洱海”。

二、“十一五”重推旅游文化。 “十一五”期间,大理在重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如烟草、矿产、建材、生物资源外,仍将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大理的目标是要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滇西北旅游主要目的地和主要集散地。到“十一五”末,即2010年,全州预计旅游固定资产投资将突破100亿元,接待海内外游客12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20亿元。 大理从三方面力推旅游文化的建设:一是强化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以文化为内涵,恢复、改造、提升大理古城、蝴蝶泉、崇圣寺三塔等一批精品景区;三是文化与旅游结合,打造以《蝴蝶之梦》、《三道茶》等为代表的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未来几年,大理将努力打造以苍山洱海景区为纽带,辐射和连接州内其他精品景区,形成州内精品旅游线路;通过整合互动,联合打造大理、丽江、迪庆“滇西北香格里拉精品旅游线路”,大理、腾冲、瑞丽“滇西精品旅游线路”,大理、怒江、迪庆、丽江“三江并流生态旅游线路。在未来的几年,文化旅游产业将成为大理绿色GDP的主要增长点。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说到这个话题,这位多年负责文化宣传工作的副州长不禁流露出一丝自豪,充满激情地向记者介绍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大理不再是口头禅,文化不再是面子货,文化不再天生与经济无缘。在如今的大理人眼里,一旦引入新的市场体制和机制,文化就是生产力,就是经济效益,就是绿色GDP。

大理旅游集团以租赁经营权的方式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用市场眼光精心策划,按照市场规律对文化旅游线路进行优化重组,接连推出与市场完全对接的大理风光游和大理文化民俗游。对内,实施“一卡通”,解决无序竞争、效益滑坡、三角债,取得一石三鸟之效。租赁经营的6家企业和20多家旅行社凝聚团结起来,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规范了旅游秩序、拉动了效益增长。

“以市场为杠杆,创新体制和机制,文化企业激活了一池春水”。黄副州长这样说。

政府投资1亿多元建设的“天龙八部”影视城向观众开放以来,一直门庭冷落,甚至出现空无一人的“死城”现象。加入旅游集团后,按市场规律,以强化游客对“武侠文化”参与热情为卖点,组织员工演出《天龙八部》片断,为团队表演“段家小姐”彩楼抛绣球“招婿”、让游客参与“抓逃犯”等游戏,同时引进辽宁海城高跷、河北吴桥杂耍、安徽皮影艺人等表演,充实了影视城和文化观赏性。

静态文化资源变成活景点,仍然是在‘市场’两字上找到了突破口。大理三塔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守着这样的宝贝,公园一直是吃财政补贴的单位。自从转变为自收自支的企业后,他们40位员工以私产抵押,每人贷款30万元背水一战,扩充景点,挖掘文化内涵。2005年五.一期间,他们尝试举办“世界名曲交响音乐会”,由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和他的夫人、日本著名钢琴演奏家濑田裕子领衔演奏,上万名游客争相观看。类似这样的文化与旅游“联姻”活动给三塔公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外在价值的体现。只有以文化力驱动经济力,才能实现旅游的大发展”,黄副州长这样向我们说到。如今的大理在海内外游客的眼中已从“卖景点”过渡到“卖文化”,他们把茶融入洱海中、把文化渗透在茶水里。仅“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白族“三道茶”歌舞表演,7家这样的旅游文化企业从业人员就达200余人。

投资2600多万元的大型风情梦幻歌舞剧《蝴蝶之梦》,党委、政府没有出一分钱,没有发过一个文件,只开过两次协调会,两个月全部敲定。过去,政府投资一个文化项目,从立项、策划到实施运作,不知道要开多少个会、发多少个文件,既把政府职能部门的人搞得很累,又搞得主创人员无所适从,结果往往搞出一些“四不像”的东西,政府不满意、主创人员不满意、观众不满意、市场不接受。 现在,不仅程序简化了,而且通过市场的手段,文化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黄副州长感慨的说:“大理是我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是云南艺术殿堂中无可替代的顶梁柱。 多元的民族文化、厚重的历史积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浓郁醉人的民族风情构架起云岭山地文化的一条最重要的脉络。通过市场的充分配置,2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70多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个承载着丰富历史和文化遗存的名乡古镇及独具特色的“三坊一照壁”白族民居建筑艺术、千年古建筑崇圣寺三塔、千年古节三月街、声名远扬的鹤庆县新华村金银铜器手工艺品、热情奔放的南涧县彝族跳菜歌舞、寓意深长的三道茶等等文化资源,有效地转化为文化资本。数字也许是最能说明问题,2006年,全州共接待海外游客20.93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765.63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57.20亿元。”

全面参与泛珠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改革开放以来,大理州坚持把对内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制定并逐步完善各项优惠政策,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增强部门服务意识,为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而不懈努力,全州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步入了全面发展和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格局,“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黄副州长这样向记者介绍,作为滇西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如何对接泛珠三角区域的合作与发展一直萦绕在大理决策层的脑海中。区域经济合作可有效促进产业优势互补,大理众多的资源优势要转换成经济优势,更需要加强与整个泛珠三角区域的合作。到目前为止,已有新希望、娃哈哈、重庆力帆及印度尼西亚金光、三林、丹麦嘉仕柏等知名公司在大理投资。现在,大理在文化旅游产业、面向东盟的加工制造业及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方面商机无限。在泛珠合作中,大理一定是实现互利共赢的好地方。

在采访的最后,黄永华副州长以大理人对家乡特有的自豪和热爱,掷地有声的总结到“文化大理,风光无限;经济大理,商机无限;和谐大理,魅力无限;未来大理,发展无限。”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