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济南高新区 华夏IT新翘楚

liaowangzhisheng 2010-12-10 18:11:03 万祎 总第023期 放大 缩小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飞跃,都带来了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巨大进步,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引领先进生产力的主导力量,是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发展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支撑一个国家发展的筋骨,只有将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理念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力争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一个国家的富强。

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同时也为推动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各地都将发展的重点放到自主创新能力的开发上来。作为创新产业载体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则更是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以迅猛繁荣的势头在祖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如同璀璨的宝石点缀镶嵌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发展注入一股全新的动力。

在这其中,作为全国首批高新区之一的济南高新区,正在为其本土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带来质的飞跃,同时也为华北,乃至整个中国IT业的发展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全国唯一的“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落户齐鲁软件园;

——济南成为全国十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

——济南荣获“全国软件出口创新基地”荣誉称号;

2006年末,济南高新技术产业频频传来利好消息。济南从国内众多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使得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最终落户于济南高新区的齐鲁软件园。根据规划,CIIIC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全球一流的IT产业聚集区,这必将为济南经济带来无可估量的影响。同时,济南成为全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软件外包产业将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获得国家、省、市的共同扶持,济南打造“外包之都”可谓是指日可待。再者,济南还成为全国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将在软件出口项目技改贴息、人才培训、出口信贷、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获得支持。

Image

这三块国家级“金牌”,也是软件业的至高荣誉,都被济南一举夺得,这无疑是济南IT产业从业者和济南市市民的共同骄傲,济南的经济也必将借助这几股提升的力量,迎来自己全新的发展时期。

然而,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必然要借力于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现状。地处环渤海经济圈(链接一)的中心,环渤海经济圈逐年快速发展的势头也给济南的发展吹来一股强劲的东风。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环渤海经济圈无论从宏观的大形势,或是自身资源、发展时机等各个方面看来,都臻于完备,正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等待合适的时机,为整个华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喷薄一股强大的发展动力,为周边经济发展带来实质性的影响,发展前景和空间无疑是非常广阔的。有经济学家断言,环渤海地区将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中国经济的第三个“增长极”,也将是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中心的济南,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济南高新区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努力,到2005年年底,已经形成中心区、出口加工区和孙村新区“三足鼎立”的格局,硬件设施、配套服务都逐渐成熟,具备发展的潜力。自建区以来,经过历届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和多年的开发建设,济南高新区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较强发展后劲的开发区,初步成为济南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成为实施济南市“东拓”发展战略的主阵地和主战场。

2006年,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8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3.1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74.7亿元,实现利税19.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6亿元,实现利用外资4427万美元,完成出口创汇1.9亿美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亿元。

随着CIIIC的加入,高新区连同东部新城的迅速崛起将为济南的经济发展注入一股新的活力。IT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IT将为济南经济的整体均衡发展发挥自己重要的作用,为城市经济的全面建设带来积极的影响。

城市新名片

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

一个带着金色光环的信息通讯项目,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 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业园(CIIIC)于2006年12月29日正式选址济南高新区。到2020年,这里将建成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和企业集团;培育一批国际知名的企业、产品和品牌;形成领航全国的IT产业集群;实现园区技工贸总收入6000亿元。

CIIIC是由国家科技部和山东省共同承建,是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信息通信国际创业园,也是国家科技部在环渤海地区建设的两大高新技术国际示范园区之一。在济南建设CIIIC是为了响应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提高济南自主创新能力的开发,同时顺应国家发展战略重心转移至环渤海地区的要求,以实现整体区域经济发展步伐平衡的功能,这一项目在济南的顺利落地,给济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国家级信息通信国际创业园(CIIIC)是由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与山东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级创新园,总体规划面积达59.4平方公里,以打造信息通信产业的全球创新资源领航区、一流IT产业聚集区、自主创新战略核心区、推进科技机制体制创新试验区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高端引领、自主创新,环境优化、国际整合,循环集约、集群发展”的原则,初步规划建设成“一园(CIIIC)两区(研发区、产业区)”的格局,并建设3个具有世界水平的产业集群: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及软硬件、外设、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装置和现代传媒业等为主的信息通信产业集群;

●以网络化、智能化数控装备等为主的装备制造信息化产业集群;

●以信息化技术引领的、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推出拥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自主创新产业集群。

随着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的落户,济南也将软件产业作为增强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产业来谋划,使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5%,规模以上软件企业500家,过10亿元企业5家,过亿元企业30家。软件服务出口外包突破5亿美元,从业人员6万人,3000至5000人大型外包企业达到5家,6家企业通过CMM5级认证。到2010年,CIIIC的将初步形成完善的功能布局和产业格局。

如同春风为大地带来生机和希望,CIIIC也给济南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国家级的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最终定址济南,无疑是国家对济南高新技术产业作出的重要肯定,不仅济南的IT业,CIIIC对济南相关产业的带动以及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会带来积极的影响。相信在不久的未来,“CIIIC”将成为济南最亮眼的新“名片”。

高新区旗舰 齐鲁软件园

●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

●第一批授牌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之一;

●建设规模居全国11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前列;

成立于1995年的齐鲁软件园占地面积650多公顷,是当时国内继东大软件园之后国家批准建立的第二家软件园,1997年3月,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同时也是第一批授牌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之一,建设规模居全国11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前列,众多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在此落户创业。目前入园企业已超过500家,去年园区企业总收入达到244亿元,占到整个济南软件产业收入的95%以上。

在硬件环境不断升级的前提下,齐鲁软件园软件产业发展的软环境也在逐步优化,软件园快速发展的软件产业还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创新战略。通过实施“名企名品创新战略”和“创新升级计划”,齐鲁软件园已初步构建起软件技术创新服务体系,软件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达90%以上。投资1.2亿元建成的齐鲁软件园软件公共技术支撑平台,为中小软件企业提供了国际一流的科研开发、软件测试和质量控制等技术支撑环境,实行政府投资建设,园区内所有企业资源共享的原则,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企业开发的需要,同时也减少重复投资技术平台造成的浪费。微软、IBM、Sun、美国德州仪器等跨国公司先后在齐鲁软件园建立了自己的开放实验室,为软件企业孵化和高端产品研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企业联盟是软件园在发展过程中探索出的非常有特色的一种协作方式。齐鲁软件园根据园区内中小企业占多数的特点,为加强入园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入园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自2003年起,齐鲁软件园开始探索企业联盟的培育和发展。在联盟培育、发展、创新产业集群的过程中,更是以其新颖独特的创新运作模式为业界所关注,并得到国家科技部和山东省有关部门的首肯,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软件园的数字化电厂项目还被列入了国家科技重点扶持项目。

目前齐鲁软件园已成立的企业联盟包括:

●齐鲁软件园国际合作联盟

●齐鲁软件园电力软件企业联盟

●齐鲁软件园交通软件联盟

●齐鲁软件园DSP应用软件联盟

企业按照平等、合作、互助、互惠的原则,共闯市场、共享人才、信息、资金等资源,共同发展。企业间共同开发系列特色产品,形成群体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通过“联盟技术平台——行业应用实验室——大学行业特色班”形成产业拉动链条。现在三大联盟已经成为齐鲁软件园的标志之一,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正如业内专家所言,探索成功的联盟发展模式有助于明晰各种战略与协作过程。实践证明,企业联盟的确有助于园区内以产业链划分的各个企业形成产业链集群优势,以规模取胜,开展集成创新,最大程度发挥产业的内在潜力,同时形成园区内企业良好的竞争氛围,实现“多赢”的经营目标。

正是看好济南软件业的大好前景,齐鲁软件园也成为海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很多国内外知名企业都选择在这里落户。凡是在这里落户的企业都有深切体会,如果需要申报项目、推广产品、寻求技术合作等,在这里都可以得到“一站式”无偿服务。在这里起步发展的企业,都有强劲的助跑器。发展中的企业来到这里,就有了更高的平台,连那些著名的企业,其品牌产品和技术优势在这里都得到了有效扩张和发展。

园区企业中最典型的成功例子当数NEC齐鲁软件园的落户——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日本NEC在落户齐鲁软件园之前,在全国范围内考察了20多个城市,最终因为齐鲁软件园完备的基础设施,优良的技术环境,低廉的成本,一流的服务等多方因素,选择了齐鲁软件园,并成立了由日本NEC软件投资设立的NEC软件(济南)有限公司。但其实在NEC落户之前,国内的软件外包企业三巨头——北京中讯、上海启明和大连华信以及同样是世界500强企业的三洋公司与翼系统合作的三洋翼志(济南)有限公司,就已经在齐鲁软件园设立了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

据园区有关领导介绍,今后济南在整个产业规划布局方面,软件业、信息服务业也将占据较大比重。这也将为软件园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软件园也将迎来自己全新的发展时期。

作为国内最早建立的四大软件园之一,济南软件业的旗舰园区——齐鲁软件园近几年来凭借其飞速的发展,逐渐成为济南,乃中国国内IT业的领军力量。依托环渤海经济圈迅速的经济优势和国家政策引导支持的政治优势,齐鲁软件园犹如站在巨人肩膀上,拥有智勇兼备的气魄和无可限量的光明前景。

IT智库 齐鲁软件学院

技术的发展最终都要回归到“以人为本”的主题上来。“人”是所有产业发展最终的决定性因素,每个企业的发展都是企业人才智慧汇集的结晶。同时CIIIC进驻齐鲁软件园,济南成为软件外包基地、全国软件出口创新基地都为济南的IT人才带来了新的挑战。

很多企业却一直苦于很难找到真正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而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也为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土壤而发愁——这是一个双向难题。大学生和企业一直存在一道“看不见的玻璃墙”。大学培养的软件人才普遍实践应用能力不强,无法马上适应企业的需要。而IT业知识迅速的更新换代也为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正是为了顺应人才发展变化的需要,同时为济南的IT业培养后备人才,解决用人企业和高校人才培养存在偏差等问题,济南高新区与山东大学联合创办了国家首批示范性软件学院——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

齐鲁软件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成为全国首批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2003年9月通过教育部中期评估,2006年5月通过教育部验收。学生培养类型包括四年制本科、“2+2本科”、第二学士学位和软件工程硕士,计划每年招收本科生200至300人,软件工程硕士150至200人。学院内建有全省最大的单体教学楼和高性能的计算机中心,现有在校本科生2400多名。并与美国微软、IBM等国际著名公司及浪潮、中创、齐鲁软件园合作,进行高层次软件人才培训,为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软件学院创办5年来,已毕业本科生870人,研究生410人,对软件人才培养和促进软件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同时为了适应IT业更新换代速度较快的特点,近年来齐鲁软件园通过开展引进国外智力工作,陆续聘任曾在日立公司和GP公司等国外著名软件公司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员担任顾问,与日本NEC和谷河等公司实施人才批量培养工程,与印度QAI和美国IBM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等方式,为软件外包企业培养储备人才1400名,引进高端人才20多名,有4家企业通过了CMML2评估、9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认证,新引进入园企业93家,从根本上改进了软件开发质量和进度,适应了国际软件业务的要求,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为济南IT业培养了适用于自身发展的专业性人才,给高新区和济南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真正实现了企业、人才的良性循环。

2007年4月,齐鲁软件园和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建立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济南),这对于加强济南乃至全省软件产业人才队伍培养、促进齐鲁软件产业发展来说,是难得的机遇。目前,全国已经批准设立11个基地。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济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走出了一条很有特色的发展路子,是全国最好的基地之一。

此次签约合作也标志着山东大学与济南高新区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落户济南、“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与“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授牌济南,需要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济南信息通信人才培养基地的建立将为创新园和基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东部新城 高新为先

未来,济南高新区将按照“二纵四片”的总体格局展开。以经十东路、工业南路和一号路为两条纵轴线,贯穿科技城、中心区、出口加工区及孙村新区四大功能片区,围绕经十东路南北两侧空间,发展电子信息现代制造业,形成电子信息产业走廊,形成山东的“齐鲁硅谷”产业观光廊带。以孙村片区为龙头,围绕工业南路南北两侧空间,发展交通装备和机电装备为主体的现代制造业,加入山东胶济铁路沿线制造业隆起带。按两条轴线由西向东递进式向中部孙村新区汇集,形成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进而辐射周边开发区,形成产业对接、差异化互补式发展、梯次扩散递进的经济圈。

●中心区

中心区规划用地22平方公里,主要分为三大功能片区:一是综合商务区,以新宇路、科技文化广场及会展中心为核心,建成集科技成果展示、贸易展销、文化娱乐、休闲购物、星级宾馆、总部经济于一体的济南高新区综合性商务服务平台,成为济南东部新城样板区;二是总部经济区,工业南路以南以高新区管委会为中心,两侧分别安排商务、办公、科技研发、总部经济等用地,形成以“科”为主导性质的功能分布;三是IT产业区,包括汉峪片区,沿舜华路分别规划了怡科产业基地、科汇产业小区、知慧产业小区等,重点发展软件产业。“十一五”期间形成济南市的现代化新城区。

●孙村新区

2005年下半年以来,高新区的建设版图又向外扩张到孙村新区,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完成投资15.39亿元,一次性拉开41平方公里的发展框架,实现基础设施的“九通一平”,共计修建道路42公里,铺设各种管线总长度680公里,建设桥梁12座,完成道路绿化面积210平方米;涉及拆迁村庄25个、1290户,其中4个村庄完成整体拆迁整合,与之相配套的69栋安置楼也已经或即将交付使用;同时,对济钢废弃旧矿坑实施了生态恢复工程,建成了占地400亩,水面160亩的生态景观湖。良好的投资环境为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出口加工区

出口加工区总规划面积为12.33平方公里,一期建设3.2平方公里,其中封闭区1.2平方公里。以“二线,四区”为布局,围绕经十东路和旅游路两侧主要安排电子信息为主导的产业项目。一是加工贸易封闭区,主要安排出口加工贸易型项目;二是配套产业服务区,主要安排支持封闭区内企业发展的各种项目;三是VOLOV工业区,主要组织汽车发动机生产制造;四是保税物流园,是东部产业带的物流枢纽。未来5年内,将形成“四区联动”,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体的新型工业新区。

●科技城

科技城东至贤文庄为边界、西至二环东路、北至花园东路、南至工业南路、总面积4.79平方公里。科技城以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和留学生创业园为主体,主要承担孵化企业和以中介服务体系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建设,是产业源头的建设基地和高级人才的培育基地。是大学科研院所与产业群体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组织动员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创办企业的大学校,是高新区新区建设生活保障的后方基地。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