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慢一步的不止是“申遗”

lvyoulansheng 2010-12-10 18:11:03 舞月飞 总第027期 放大 缩小

据报道,在韩国已成功将类似中国端午节的“端午祭”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中国人开始认真审视自己端午文化的保护价值;在韩国拟将与中医颇有渊源的韩医申报世界遗产,中国也开始研究中医的申遗问题。

这让人联想并思考:我们的文化保护为什么总是比别人慢一拍?为什么只有别人“捷足先登”的时候才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珍贵呢?

其实,遇到危机的又何止是传统文化?当大批国内年轻人迷恋于《大长今》里的韩国传统饮食与服饰时,我们分明感到“细无声”的外来文化影响。记得曾看过这样一个场景:某次联欢会上,我们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穿着各自的民族服装排成一个“56”的字样。我努力地去寻找汉族,一开始发现一个穿旗袍的女孩,以为她是代表了汉族,后来才发现不是。那个在中间穿着哈韩运动衫的男孩才代表了汉族。

在韩国经济崛起的同时,文化同样崛起,这与韩国民众和政府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是分不开的。韩国人文物保护的热情让家大业大的中国人看来有时有点“小题大做”:在韩国,一处不起眼的小陶窑遗址,一段乱石砌成的古墙,一座小庙,都可能是国家重要的“有形文化财产”,郑重其事大兴土木建馆保护。许多到韩国旅游的中国人,按着导游图兴冲冲地赶到那些所谓的“重要文物遗址”,看到的往往不过是一座小亭子或者一块大石头,不免大失所望。然而韩国人却对此津津乐道。紧挨着首尔德寿宫墙的,原来是一条繁忙的马路,另一侧是政府机关和写字楼群。为了保护这小小的宫殿,韩国人拆了大楼,改了马路,把原地变成了一片绿地。行驶在首尔街头,你经常可以看到城市的黄金地段傲然矗立着一座古老城门或一间古庙,高楼大厦对它退避三舍,马路也因此不得不大绕其道。在文化与商业面前,文化巍然独尊。

相对于文物遗迹的保护,韩国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得更出色。到韩国去旅游,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也许不是文物古迹,而是形形色色的民俗文化展览。在首尔,你会看到众多的民俗博物馆。国立民俗博物馆全面展示了韩国的衣、食、住、行,农业、手工业、娱乐、婚丧、祭祀等各种民俗场景和实物。此外,还有地球村民俗博物馆、丝绸刺绣博物馆、韩国钱币博物馆、农业博物馆、泡菜博物馆、瓮器民俗博物馆等等,凡是韩国人独有的东西,几乎都有博物馆。在这些博物馆中,不仅有实物陈列,更吸引人的是那些实际的演示。比如,在景福宫,每天上午和下午,你会看到开关宫门的仪式,一切都按照古代仪范进行,从服装到器具,相当考究,完全不同于中国内地搞的那些乱糟糟的仿古仪式。

韩国一年四季都举行着各种各样的节庆活动。一些类似中国乡间的扭秧歌、赛龙舟之类在中国社会早已萎缩甚至消失的民间节庆活动,在韩国开展得热火朝天、规模很大,而且完全是自发组织的。过春节时穿上民族服装——韩服,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并给家中的长辈拜年,聆听长辈的祝福之言。新年的早上要吃传统的年糕汤,并进行传统的游艺项目——放风筝、转陀螺、跳跳板等。家里的活动结束后,大家就去祖先的墓地。全家人在坟墓前向先人鞠两次躬,然后男人们要除草、修墓……在端午节时都身穿韩服祭拜祖先,把扇子作为礼物赠给友人以祈愿夏天不会中暑,妇女们用菖浦液洗头,玩荡秋千,男人举行摔跤比赛。在韩国,传统节日是全民族的盛大节日,是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传统的人文气氛的日子。而在中国,清明节本来是一个与农业播种有关的节日,现在通常的过法是给亡灵“烧纸钱”;端午节起源也很高雅,现在也不过是吃粽子,甚至都不是国家的法定节假日;中秋节同样从一个祖先庆贺丰收的节日“沦落”为只是吃月饼……

 另外,韩国民族传统教育同样让中国人汗颜。一位中国游客在韩国庆州一个地处僻远的私人陶窑博物馆看到,许多年轻的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从远处赶来,耐心认真地给孩子讲解馆里的韩国文物。那种谆谆之情,令人充分感受到韩国普通民众对于民族历史的自觉关切,以及对于下一代进行文化启蒙的主动意识。这位中国游客回国后大为感慨。其实这样的情形,在韩国随处可见。然而,这样的情形,在中国能够见到吗?2005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我有幸到伟大的医圣、中医药学家、《本草纲目》编撰者李时珍故里——湖北蕲州,到李时珍纪念馆瞻仰,尽管这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是门可罗雀,里面的展品布满灰尘。难怪韩国要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

韩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的确值得中国政府和民众深思: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怎样保护好我们灿烂的民族文化呢?

申遗是让国际社会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手段,但是最根本的是要在国内继续发扬我们的文化,毕竟这是我们的根。韩国人告诉我们,一个民族要自信地生存,必须有自己的深厚底气,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尊重自己的祖先。一个丢失了自己文化的民族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无法感受、挖掘、发扬自己优秀文化的民族,永远无法是站立的状态。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仅仅是在高科技方面,我们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涵盖方方面面的知识产权就在其中,不要等到别人抢的时候再着急了。有人说,中国的饮食文化可以算是中国人创造的第五大文明,中国人早期在国外谋生大都是开中餐馆。但如果我们不注册申请专利的话,说不定哪天就变成了日本料理。中国著名工艺品中的景泰蓝奥秘流失日本,就是一个文化产业保护上的教训,如今日本的景泰蓝出口占了国际市场的80%以上。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厚。淳厚清新的民风、典雅古朴的民俗,造就了色彩浓烈、丰富厚重的民俗文化,这些独具特色的艺术瑰宝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普查自己的民间文艺资源,继续打造和世界各地不同的、在国际上独特的中华文化符号,做大做强中华的文化产业?

在传统节日保护方面,我们应该有与时俱进的观念。我们如果不重视自己的文化,不形成独特的纪念风格,不赋予新时期新内涵,一些好的、民族的、传统的东西就会慢慢淡化,直至消亡。传统节日需要经营、需要打造、需要与时尚的文化结合,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需要政府和民间的投入、引导,需要与精神力量结合起来,需要赋予新鲜的内容。正是由于我们太被动,没有很好经营,才被别人申报成文化“遗产”。我们是否来个“中国节”总动员?应该把中国最丰富的文化资源,包装成让世界所有的消费者都认可的一种商品,应把中国的欢乐洒向世界!

当然,我们在开发创造文化产业时,最忌讳一边在拼命抢救文化遗产,一边却在破坏民间的文化遗产。文化为社会和谐服务,不但要让文化成为社会和谐的动力,而且还要实现文化内部的和谐。

一个民族的文明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底色”。让我们尽自己的一份力多关注、挽留、传承、发扬一点传统文化吧,不要再让它退化、散失、消沉了。否则,我们的后辈们会重复我们的喟叹:我们自己的文化呢?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