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凡而普通土生土长的人,谱写了皇岗不平凡的新篇章。这是对福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广东省人大代表,皇岗社区党总支书记、股份公司原董事长庄顺福最好的写照。
同样的政策,同样的机遇,同样的岁月,皇岗人曾选择了庄顺福,历史就是不一样。在他带领下,皇岗村创造了财富,创造了奇迹——
他把欠的一万元变为十个亿
1980年,水围与皇岗分大队时,皇岗资不抵债,还倒欠水围村1万元。
老一辈有个说法,叫人穷志短。后来,又有了“人穷志不短”,“越穷越光荣”的口号。穷则思变,要变,要革命,因此又变成了“越穷越革命”,“穷人最革命”。革命的意志比天高,自然也就等于穷人的意志比天高了。
可是,越穷越革命,到头来却越革命越穷。
中国人相信物极必反。正如有负必有正,有阴必有阳,有亏必有盈,有夜必有昼,有黑必有白,有寒必有热。当贫穷已不再是革命者的特征时,共产党人开始坚定不移地把“共同富裕”的大字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脱贫,成为改革开放的首件要事。如果把当年改天换地的精神和力量用于挖穷根,也许,真的石头也能变成金子。
庄顺福很早就有“经济头脑”,他当然知道钱对于迫切寻求脱贫之路的皇岗的重要性。上头的政策好了,号召发展边防经济,过去那些僵化的思想,陈旧的框框,都被特殊政策与灵活措施所冲破。但是,要闯开新局面,建设新的皇岗村,还需要超人的胆识和真功夫,需要强大的毅力和勇气。同一片山头,长起来的松树也有粗有细,有密有疏呢。眼见随着城市发展,农用面积不断减少。农产品自给率不断下降。相邻的深圳宝安成了香港最大的“菜篮子基地”。养鱼能赚钱,养鸡养猪能赚钱,种菜种花也能赚钱。只要对了路,大材小用,小材大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村里人就不愁没活干,就不愁赚不到钱。
可是挖鱼塘防鱼苗要钱,办集体养猪场种菜地要钱,就算是做点边境小额贸易,也要一点小本钱。此时此刻,皇岗除了与水围分队所得的一辆旧中巴外,还欠着一万元的债。
庄顺福回到上围,想筹点启动资金。有人快嘴快舌便说:“大队的事那么难办,水围分出去了,眼下就我们上围的条件最好了。你不如回来吧,把上围弄好了,也同样挣回了面子。”
庄顺福听了,心里挺不是滋味。但他没有责怪这种狭隘的想法。别人只是站在上围的立场上看问题,他不同,他得站得高些。作为上围人,他当然希望自己这一支能先富起来,可下围、吉龙的人都在瞅着他呀。尤其是吉龙,自然条件最差,经济一向最穷,被称为皇岗的“山区”。如果只是自己顾自己,那庄顺福就不是庄顺福了。
他摇摇头,对上围的干部说;:“我今天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皇岗是我们的皇岗,是大家的皇岗。水围跟皇岗分,我不是当头,只不过当治保主任,作不了这个分与不分的主。但上围、下围、吉龙历史上没有分的先例,我们决不能分。上围也想分队的事从今以后谁都不要再提了,那时我最不愿意做的事。我想,那也不是你们真想做的事。”他顿了一顿,让情绪平伏一下,继续说:“现在,整个皇岗就像一艘大船,我们就坐在这条船上,如果这条船翻了,大家都免不了跟着一起落水。你们愿意看到船翻吗?”
众人见庄顺福动了感情,也觉得他说的话不错。有人便说:“有什么要求,一家人,你直说了吧。”
庄顺福说:“我要向你们借钱。”
借钱?谁也没想到庄顺福提的竟然是这么个要求。要卖大力气什么的没问题,可眼下,大家最缺的就是钱啊!
庄顺福缓了口气,坦城地说:“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如今大队真的很困难。如果我不是处在这个位置上,如果我不是走投无路,也不会开这个口的。现在,我的确需要大家能扶我一把啊。说句动感情的话,我们拥有的是同一个皇岗啊!”
上围生产对干部听庄顺福讲出这番话,齐齐看着他,有人眼前一酸,泪差点就淌下来了。他这是算在求大家了。他为的是什么呀,这不是为了皇岗!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层皮,不把皇岗建出个样子来,无脸见祖宗啊!
在关键时刻,往往就能见真章。有些不乐意的话都咽回去了。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只要能把皇岗人的心聚在一块,只要这钱用在实处,再穷再手紧,也要凑点出来!砸锅卖铁的事咱们又不是没干过。全村一盘棋,啥时候也要讲讲社会主义风格,咱们也不能老惦记着自己的发家,这上围的事你就少操点心,把劲儿都使在整个皇岗上面吧!我们支持你,等着看你干出大事来!
我们的农民,集中了传统的许多美德:那种勤劳、顽强、旺盛的生命力,那种互相帮助、同甘共苦的侠肠义胆。他们说这些话,透出一种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贴心,一种愿意同呼吸同命运的真诚。
庄顺福心中大颤。多好的乡亲,为了他们,受多少委屈,吃多少苦头,都值。
次日,上围生产队叫财务把4万块钱转到大队的帐上。
饱含着多少感情,多少期望的4万块钱。每一分钱都是沉甸甸的!
区区4万元,能投资什么呢?象征而已。但它象征的是一种信赖,一种决心。正是这种信任和决心感动了他,鼓舞了他,他感到自己浑身是劲了。
生活真有意思,不知什么时候就山穷水尽了,又不知什么时候就柳暗花明了。庄顺福拿着从上围借来的4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精打细算地一分钱掰开两半用。他清楚现在队里太穷,经不起赔本的买卖,打算先靠开鱼塘、办养殖场抓点钱,再派多余的劳动力出去承揽些别的事情赚点活钱。也就在这时,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大门訇然打开,一个巨大的机遇向皇岗人迎面扑来。
这个机遇其实是所有深圳“土著居民”的。80年代初,是深圳破土造城的时代,因着建特区,骤然间成为中国最大建筑工地。推土机轰鸣,搅拌机欢唱,脚手架林立,大片山头被推翻,现代公路开始结蛛网般一条条一道道在新兴的都市和大地上延伸,高楼大厦森林般成片崛起,特区的基建以空前巨大的规模和神奇的速度向前推进。
挖山填塘,平整土地,修桥筑路,建房造屋。这里敞开的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建筑市场和运输市场。
一条横贯深圳东西的深南大道就从皇岗村不远的地方檫边而过,一支支基建大军苦的累的跟农民没啥两样。很明显的,有些活路是农民也可以做的。
一直睁大眼睛捕捉信息的庄顺福一下子瞄准了热得发烫的建筑市场。
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村生产力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释放。大量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中分离主来。农民们打着赤脚站在田埂边缘,眼光开始投向远方。也许,在这个时候,他们连“市场经济”、“市场竞争”这一类词还很陌生。但他们已经主动地或被动地卷入了市场的浪潮。
他们开始了突围,突破地缘的限制,突破观念的束缚,甚至一举突破横亘在城乡之间的那道深深的鸿沟。
所谓机遇,就是有利于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对于机遇,早抓住早富,晚抓住晚富,抓不住不富。如果说庄顺福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就是他对抓经济的敏锐和不放松。
大队委员召集了大队和上围、下围、吉龙几个生产队的头头召开干部会议,这回开会不再是读那些理解得执行,不理解也得执行的文件,而是商量皇岗村该干什么。
在会上,大家议论着,看靠近罗湖桥那边的渔民村农工商副一块上了,我们还等什么?听说开泥头车来钱快,我们没有钱买车,没有人会开会,怎么办?听说过香港拾破烂也挺卖钱的,我们能不能也过去?
望着那一双双因为有了想法、有了热望而闪闪发光的眼睛,年老的也变得多么年轻,充满活力、渴望着创造奇迹,渴望着美好的生活。庄顺福的心就抑止不住大显身手的欲望,就有一种要带领着大家一起奔向前的兴奋。现在的情形,正有点像用斧头劈木柴,已经找到了可以一击即破的纹理,只待用力一击,即可迎刃而解。
庄顺福一向不像一些能说会道的干部会鼓动人心、作大报告似的高谈阔论。他说的话都实实在在的:
“队里都商量过了,制订了一些规划。该养鱼养鸡的还养鱼养鸡,也不能一窝蜂都去开车都去香港拾破烂。记住我们还是一个集体,集体就讲究个团结和分工。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嘛。鱼塘的水满了,鱼儿才不会渴死。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心齐。天时地利我们都占了,能不能成大事关键还在人和。队里决定了,除了原有的种养项目外,还组织两支人马,一支是组建车队跑运输;另一支是过香港拾废旧。收入算集体的,用作村民分配。增产有奖,创造光荣,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就不愁今年的分配不上一个台阶。”
这数百年来,皇岗的农民始终在社会的最底层煎熬、挣扎着,没有人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没有人能够告诉他们:出路,究竟在哪里?也没有哪个朝代为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而施政行法。人民已经苦熬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遇上了好时光,可以从容考虑自己的出路,可以从容地安排自己的命运。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旦错失,将后悔莫及。而这种好机遇,很大程度上得靠队里的干部来把握。在庄顺福的心目中,什么都比不上让老百姓吃饱肚子重要。他这时想的就是顺应时势,增加收益,让群众得到实惠。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有些老实巴交的农民正担心赶不上趟眼睁睁看着别人发财,现在得知队里不会甩开他们不管,心底就被庄顺福这番敞亮的话煽动得冒出火苗,眼里闪动着一缕天真向往的光彩,脸上绽开了喜悦和纯朴的笑容。
时不我待。没多久,皇岗人便又多了两路兵马,一路是“泥头车”队,一路是“拾废旧”队。皇岗终于出现了一片生气,燃起一团复兴之火。人心思变,人心思富,这就是希望之光。
#p#副标题#e#今天,皇岗股份公司拥有固定资产已达20亿元,群众生活富足安居乐业,构筑了繁荣和谐皇岗社区。
1984年起,庄顺福担任皇岗村党支部书记,1992年农村城市化担任皇岗股份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在二十余年艰苦创业中,他认真贯彻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抓住机遇,依靠群众。抓好党组织的建设,坚持“四个一”组织生活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作用,率民致富,将一个几百年历史的贫困落后的皇岗村改变成为一个富裕的新皇岗。
1985年以来,皇岗党支部年年被市委,区委评为先进党支部。近几年,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 ,“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和“全国文化先进社区”等五个国家级奖牌称号。
2004年11月27日,全国第三届“四进社区”文艺展演主会场安排在皇岗文化广场并圆满成功。
同时,他个人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外来青工良师益友” ,被深圳市授予“文明市民” 、“劳动模范” 、“精神文明创建积极分子”、“光彩事业贡献奖”,连续多年获省、市、区“优秀党务工作者” 、优秀共产党员,市、区一至四届人大代表和党代表,第一届、第二届区人大常委会委员,1998年被推选为福田区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2年被推选为广东省第十届人大代表。这是上级不但对他个人的嘉奖,而也是对皇岗成绩的肯定。
金钥匙就在自己手中
二十余年的风雨历程,融洽了庄顺福的心血和汗水,融洽了皇岗父老乡亲的追求。庄顺福在二十余年的漫长的创业生涯中,带领干部群众敢为人先,用集体的智慧,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挑战,书写一部艰辛创业史。
回顾一下庄顺福带领皇岗人所走过的路,大家就不难找到答案。
皇岗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靠的是党的领导和好政策,同时很关键是挑选了一个好“班长” ,带出了一个好班子、领导一个好支部,全体党员能自觉坚持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处处做表率,起了关键的作用。
当1984年庄顺福被大家推选为党支部书记,并担任村企业公司总经理,那时他30出头,担心没经验,当不好这个领头人,但群众信任,形势逼人,来不及让他犹豫,一种历史责任感推着他走,他只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学习驾驭的能力。
社会上曾流传过这样一句话,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说的就是在农村发展中必须强调党支部的作用,强调支部工作的重要性。他在1966年读中学时,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和红卫兵一起参加串联,步行到革命摇篮井冈山、韶山,受到毛泽东思想熏陶,他非常牢记井冈山革命斗争史,毛泽东当年支部建在连上给他很大启发,成为他这二十余年在抓皇岗党支部建设的经典。他曾经三次上井冈山,同时,要求年轻党员和团员到井冈山参观学习,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庄顺福担任支部书记主持第一次党员大会就对大家说:“党员选我当书记,群众信任我,我要对群众负责,我是党员,更要对党负责”。这平平淡淡得两句话,在党员心中荡起了涟漪。
庄顺福1984年着手抓党的组织建设,他十分注重以出色的党建工作凝聚人心,发动党员共同制定“四个一”组织生活制度,也称“三会一课”,即每月第一天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每月最后一天召开支委会,每季度过一次民主生活会,每季度上一次党课并建立和完善了“一证三表”制度,这个“四个一”组织生活制度从1985年1月1日起至现在,在全体党员中已成习惯,不管工作多忙,不论节假日和天气多么恶劣,从不间断。曾有一次,庄顺福到国外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由于正好碰上每月召开支部生活会的时间,作为支部书记他认为自己不能破坏规矩,他参加完毕业典礼的当天,立刻坐飞机赶回来参加了当月的支部生活会。因为他说过,要求别人做到的,他自己首先要做到,凡事要从我做起,以身作则。
庄顺福非常注重班子的团结,他意识到,皇岗要发展,关键在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在班长。班子的好坏,关系到皇岗事业的成败。所以,他以自己的模范做好表率,搞好班子的团结,抓好班子的成员思想作风建设。使全体支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非常默契,有事商量,无事谈心,协调一致,求大同存小异,互相支持。庄顺福告诫大家说:“领导班子不团结,最好的政策,最好的机遇都要失去。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从支委做起,从党员干部做起,团结奋斗,开创新局面”。
为了造就一个思想过硬、工作过硬、作风过硬的班子和党员队伍,庄顺福在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逐步形成、完善了一整套规章制度、规范党员的行为,激励党员起模范表率作用。1989年3月,他根据党员职业差别大,年龄多层次构成现状,提出了对党员实行分类管理,按照党员实际情况,分成六种不同类型,分别提出发挥作用的不同要求,规划各自应当遵循的标准,并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依据,从而对党员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受到全体党员的拥护和赞成。
庄顺福非常注重和发扬民主作风。1992年,皇岗村实现了特区农村的“两个转变”。他从实际出发,及时建立了以股份公司党支部为核心的领导机制,几套班子实行交叉任职,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度,保障了党的民主集中的贯彻执行。庄顺福要求每一位支委、董事会成员约法三章,凡公司的大事,如发展规划、企业投资、土地出租、财务开支等,必须经支委、董事会集体讨论,不准个人说了算。凡办理过境耕作证,招工和安排家属就业,必须集体讨论,不准个人批条子。由于决策科学民主,又实行了分工负责制,所以办事效率高,很少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在抓好党支部廉洁自律方面,庄顺福从来就思想观点明确,制定并带头执行支部的廉洁纪律,要求人人都洁身自律,以党员、干部模范形象,凝聚人心、增强群众可信度和向心力,增强党支部的号召力和战斗力。多年来,有不少外商和工程队为感谢干部们的合作支持,常送红包,但都被谢绝。前两年,市政府征用皇岗村的土地后,划了一块海边的地方作补偿,并下拨了7000万元的填海工程款,这笔款其实完全可以由某个干部承包去干,节余的钱就可以大家分派,非常可观,但皇岗村没有这样做,庄顺福旗帜鲜明,原则性强,提出由公司集体来做,大家想办法,能省就省,最后只花了200多万元就完成填土工程,余下的钱全归集体。还有一笔由市政府下拨的1100多万元的工业厂房拆迁费也是这样,也是只花了20万。两项工程节余近8000万元,为皇岗的发展积累了一大笔资金,切实体现了干部的廉洁自律。
在发展集体经济行程中,庄顺福头脑从不发热,当年全国许多政府单位、企业热衷于搞贸易皮包公司,但他主张了不跟风,要实实在在搞实业,若干年后,所有皮包公司果然一落千丈。市政府征用特区农村土地,许多村政府征地时要钱,而皇岗村在政府征地时,庄顺福极力要地,他的思路非常清晰,目光长远。庄顺福对市场事物善于思考分析,经验丰富,问题看得准。在1992年农村成化后,成功地与天津房地产集团合作开发兴建皇都广场,并在房地高峰期中成功将皇都广场部分房产作价出让给对方,所得利润两亿多元创下了历史经济收入之最,也是皇岗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成功的范例表明了庄顺福的经济思路非常独特,超前和实际。他积极利用福民路的有利条件,精心策划福民路北的发展构思和设计,把福民路办成一条商业街,它的潜力和效益越来越显示出来。二十余年来,在发展房地产业中,他积极策划并成功与发展商合作兴建的高层商住楼有国皇大厦、皇都广场、皇庭居、皇达东方雅苑、皇庭彩园和皇庭世纪。集体股份公司独资兴建有皇兴大厦、皇安大厦和2003年动工兴建的皇轩酒店,集体投资近3亿元。
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庄顺福更有一个“改天换地”的大动作,就是抓皇岗村的规划。当年,庄顺福在多次会议上就提到:“皇岗村想要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凭单一设想和小打小闹是不符合今后发展的需要的,更与深圳建设大都市的要求不相符,必须要制定一个远景规划。”1990年4月,他积极请中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为皇岗村设计了一个总体规划蓝图,奠定了皇岗规划基础。重点设计2万平方米的皇岗文化广场和2万多平方米皇岗村公园。“实行东边门楼,一条中轴线到钟楼至博物馆为终点,中心广场人车分流的合理布局。”今天广场配置有四条铸塑铜牛、大钟楼、电视大屏幕、音乐喷泉、大家乐舞台、博物馆 ,这一切为皇岗村增添了不少光彩,为构筑和谐社区、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居民安居乐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十余年来,皇岗股份公司在旧村改造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上,投入资金达3亿余元。在旧村改造村政府道路开通过程,有的人说皇岗人是败家仔,这么好的房子拆掉,个别外逃到香港的人向公家清算,这几十年来,公家用了他们什么东西,一本流水帐有的曾告状到荷兰驻北京领事馆,有的冲着干部来,甚至威胁村干部。庄顺福立场坚定,除耐心解释做工作和合理赔偿外,坚决顶住那些歪风,维护了集体的利益。
少有所学 老有所养
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发展新的皇岗,仅有舒适的环境显然是不够的,尤需在人的素质、人的精神、人的道德上下力气、做文章。
庄顺福是农民的儿子,他深知没文化是贫穷的根源。几百年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空想社会主义者还是科学社会主义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他们精心设计的未来美好的社会图案中,无一例外地把教育放在了一个极重要的位置。在近代康有为的《大同书》中设计的大同社会里,不仅物质文明发达,而且精神文明发达,人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掌握各种专门知识,具有高度的才能。1958年,毛泽东也曾设想过,人民公社可以办小、中、大学,全面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培养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可是在生产力远远不够发达,人们的吃饭穿衣问题还没有解决好的情况下,由一个公社去办大学,显然是一种天真的构想。但这却表达了毛泽东对普及教育的重视。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顶梁柱,是国民灵魂的基本建设,同时也是个人素质构成的基础。所谓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
人才,科学与智慧的承载者。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经济竞争,技术竞争,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对于人才,庄顺福有自己的看法。皇岗虽未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说,但祖上也曾出过不少风云人物。而今,一切人才,一切潜能,都在这场大规模的经济开发中得到施展,得到释放。他并不一概反对引迸人才,但引进的人才往往翅膀一硬就另攀高枝,让人徒唤奈何。并非"菩萨都是远的灵",要建设现代化的新皇岗,必须依靠皇岗新一代。要人才,就要自己培养。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横看竖看也不比别人的差。
要培养人才,就要兴教育。兴教育,就要建学校。
皇岗村只有小学,皇岗小学历史悠久,几乎所有在共和国成立之后出生的皇岗人都是皇岗小学的毕业生。虽说他们都已长大成人,虽说他们现在身兼不同的职务,虽说他们都有了很多成绩,虽说他们都住上了小别墅,都有了挣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的能力,有了初中、高中、甚至大专、大学的学历。但他们都牢牢记得,他们背着书包上学堂的第一天,进的就是皇岗小学的门。他们在这里接受启蒙,在这里开始认识是非善恶,在这里开始他们的人生第一步。
皇岗小学是皇岗人走出愚昧和无知的起点,是皇岗如今事业发展的骨干分子的摇篮,也是皇岗村将来的保障和未来的希望所在。
皇岗小学最早设在庄氏宗祠里,解放后建立了以皇岗学校为中心的联合学校,1980年,水围生产队从皇岗村分离出去时,曾有过口头协议,一所小学、一所皇岗庄氏宗祠不能分。对于皇岗小学和皇岗宗祠问题,一直是皇岗村民的热门话题,也有别有用心的人借此挑拨是非、制造矛盾。以至1985年在兴建皇岗小学新校舍的选址问题上,发生了争议和波折。出于顾全大局和为皇岗后代着想,皇岗村委干部决定划出2万平方米的红线用地,在吉龙红岭蟹地兴建皇岗小学新校舍及教职工宿舍。经过几番艰难曲折,皇岗小学新校舍终于破土动工,并于1987年9月交付使用。1990年,水围村委兴建水围小学,落成使用。自此,不分小学的诺言成为过去,水围村的后一代脱离了就读受教育近60年的皇岗小学。
如今的皇岗小学,坐落在皇岗村的西北面,西靠益田路、北靠滨河路,占地2万平方米,交通方便,环境优美,是一座相当理想的区一级小学。
投资教育事业就是要舍得划地,舍得花钱。话虽这么说,但做起来确实要花费一番功夫。这番功夫不是地或钱的问题,而是人的脑筋问题。自从80年代开始,土地己变成商品,在村民们的脑子里,有地就有钱,划那么大块地给学校,是不是太可惜了呢?
村民短见,领导可不能短见。庄顺福在邓小平的理论里谈到这样一句话:“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在经济发展、利益分配等各方面我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看长远。同样地,培养我们的后代,换回来的是无数的人才,这笔账是无法用钱财来计算的。我们不仅要为当代人创造财富,更要为后代人留下知识,留下人才,这比单纯的多赚几十万、几百万利润重要得多。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庄顺福的想法得到了村委会成员的赞许和支持,也渐渐获得了村民的认同和共识:投资教育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没有投入就没有教育的发展,没有教育的发展就没有人才、没有人才就没有皇岗的未来。所以,投资皇岗小学的教育事业,就要肯给地,肯花钱,这是明智的选择。
1988年,皇岗小学的建设就列人了党支部、村委会的议事日程并贯彻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庄顺福亲自挂帅,对皇岗小学的现状作了认真的分析,认为由于初建时财力有限,从设计到装修,仍停留在80年代初的水平。他们重新搞了一个规划,首先在皇岗小学原来用地的基础上,村委再划出l万平方米的红线用地,投资200万元,建起了篮球场、足球场,以及跑道等运动场,同时把原来小学课室的铁窗木门全部换上了铝合金门窗,在学校周围种上了花草树木,使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为莘莘学子们创造了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
村委们还达成一致认识,要把皇岗小学搞好,提高学生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一个时期。所以,要把学校从比较单一的教学设备发展到优化学校条件,实现电教化,就要立足于长远打算。1991年,村委再拨款380万元,动工兴建一座四层楼的小学实验楼,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内设有会堂、电脑室、音乐舞蹈室、游泳池。1992年和1993年,村委两度分别再拨款60万元,给学校购置了56台语言学习机、29台电脑等一批教学器材。对于小学的数学经费,村委会从来没有吝啬过、每年都有适度的拨款,以保证学校教育环境的不断优化。
除了在硬件、设施上加大投人,如何培养好一代新人也是村委会的头等大事。一个好的校园环境培养不出好的学生,那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如何在有利的条件下培养出好的学生,把小学教育质量抓上去,是村委会多年来与小学老师共同研究的问题。1990年,他们尝试设立“校董会”来参与学校的管埋。校董会董事长由历届村委书记担任,副董事长由历届村长和皇岗小学校长担任,委员由历届村委主管教育的干部和小学里的教导主任组成。校董会制订了一个《皇岗村奖教奖学试行方案》,对老师,设有安心工作奖,学习成绩进步奖,第二课堂成果奖,教育、教学经验文章奖,教育、教学新秀奖,先进集体奖、公物保管奖、优秀课例奖等;对学生,设立了全勤奖,学科成绩奖,第二课堂成果奖“三好”学生奖,优秀学生干部奖、进步学生奖,表现最好学生奖,遵守纪律奖等;另外还有,从1991年开始,皇岗村村民子弟或教师子女在国内外读大学的和出国留学的学生,每年奖励10000元;后来这一条规定又作了修改:凡是从普通高中考上中专以上学校的学生、每人每学期奖励5000元,直到毕业为止。
皇岗学校注重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给予老师比较优厚的待遇。
皇岗村贯彻一条教育要从幼儿抓起的方针,在1988年拿出130万元,兴建了一座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的幼儿园,并完善了各类设备和环境绿化,2003年拿出近3000平方米占地面积,投资380万元兴建第二座幼儿园,聘请了从幼师学校毕业的高素质老师任教。
教育从小抓起,但是也不能忽视青年以及成年人的补课,农村股份制改革之后,客观上存在的青年文化素质不高、人才缺乏的状况使皇岗股份公司董事会和党支部从更深层次地意识到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了确保事业发展后继有人,几年来,公司董事会和党支部一方面积极支持鼓励青年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函授文化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驾驭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从实际出发,舍得花大钱、选送优秀青年到高等院校学习深造。
1996年7月,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在皇岗刚刚从中学毕业出来的青年人当中传播着,村里要选送优秀青年到北京人民大学进修深造!青年们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兴奋地议论着,既担心自己条件不够选不上,又跃跃欲试不想失去这个机会。大学,多么美妙的梦!多学点知识,掌握未来的命运,又是多么的诱人!他们向相识的同学传递这个信息,又相约一起到公司团委报名。
9月的一大早晨,天气是如此的晴朗,深圳还是一派盛夏的景色,天空漂浮着永远变幻莫测的云彩,碧绿的树木几乎没有一片落叶,家居门前的园子里挤满了一切颜色丰富且美丽的鲜花,像是铺满了灿烂珠宝的花床。夏季美丽的色彩一点都没有褪色。
这一大之于皇岗村的11位20来岁的青年来说,是毕生难忘的。他们有幸经过筛选,被通知在这一大上北京,进大学。他们是林春艳、庄润月、庄叶辉、庄敬芳、庄雪初、庄耀强、庄富安、庄翠华、庄建海、庄秀娟、庄达江。他们当中,最大的出生于1970年8月,最小的出生于1978年1月。他们已经跟股份公司签了一份和约,学成归来后报效皇岗。
二十余年来,庄顺福始终把培养、教育年轻一代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他带头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为村民做出了榜样。积极倡导和支持年轻人参加各种文化学习,选送青年到北京人民大学进修,他亲自到省委党校 联系,把在职的青年干部分期分批到省委党校学习,安排67名青年进入省委党校专门在皇岗村设立的三年制大专班,进行系统学习,他们当中大部分已成为公司各部门管理的骨干力量。二十年来,共栽培发展了65名青年入党,填补了皇岗村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共八年时间没有发展一名党员的空白。为了提高村民综合素质,近十年来,他专门提议每年组织村民到国内或国外考察一次,让大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在关心下一代教育成长的同时,庄顺福更是关心群众的物质生活和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赢得了村民的认同和爱戴。在农村城市化公司股权划分问题上,他坚决主张不按等级分配,按人均分配,维护公平和正义,对弱势群众实现弱有所助。在股份公司成立15周年时,集体已分配给村民股东每人共30万元以上,按每户家庭人口计算,集体股份公司已把大部分家庭造就成为百万富翁。这个富民政策,有利于创造和谐皇岗,有利于缩小村民贫富差距,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庄顺福为人讲善心、讲爱心,历来就是我们的楷模。福田老人院有位叫阮华铸的72岁老人,原是插队皇岗村,是解放初剿匪受伤的三等残废军人,不幸患了食道癌,无钱医治。庄顺福知道后立即去医院看望老人,还特地召开了干部会议决定伸出援手,为老人解决4万多元的医疗费。去年,公司给他分了7500多元奖金,他把奖金全部给了村里15个较困难的老人家。这不是什么水平或境界的问题,他想,作为公司董事长,一个共产党员,应该要有爱心。
为了皇岗的老龄人,他在1987年就专门为老龄人建了一座老人之家,让老人有活动娱乐场所,还决定每月给55岁以上老龄人发放老人金从300元增至600元,经常组织活动、开会。近几年来,公司以派米、派油的形式给予村民生活补助。为了村民小病不出村,公司免费提供地方建立社康服务中心,并每年向其提供村民看病补贴。在皇岗村早已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小孩有所教,病有所医,也成为居民资源共享,便民利民场所。#p#副标题#e#
红军路上特区情 乐善好施引路人
皇岗村人富裕不忘国家,富裕不忘他人。皇岗村走上富裕之路,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庄顺福在村支会上讲:“共产党员要以党的事业为奋斗目标,皇岗富了不够,要让更多的人都富了才行。”乐善好施的皇岗人,年年扶贫济困:东北大火、长江洪灾,哪里有困难,皇岗人就帮到哪里。
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当全国大办教育,热情似火地展开“希望工程”时,皇岗村人也展开了扶贫和赞助“希望工程”等捐资、捐物活动。皇岗股份公司先后捐出600多万元,在老少边穷地区建立希望小学。其中,1995年问四川阿坝地区捐款100万元用于希望工程;1997年向贵州毕节地区捐资100万元,在广东省韶关乳源县投资50多万元兴建了“皇岗希望小学”、开设立了教学基金奖,捐赠市、区教育事业基金80万元。1998年支持革命老区在山西省太原市捐资150万元兴建“皇岗希望小学”。公司党支部、董事会的领导和干部职工23人在梅州市平远县开展“1+1”活动,每人扶持一个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费用。
皇岗希望小学前称古母水中心小学,坐落在乳源瑶族自治县西南部的石灰岩贫困山区的古母水镇。它创建于1954年秋,当时由当地农民献工献料建成一幢泥砖瓦房,低矮、阴暗,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已经破烂不堪,难御风雨;而且校园狭窄,学生没有一个活动的场地,校舍不足,老师们过着极其艰苦的日子。严重地影响了少年儿童的培养成长。但由于当地经济拈据,农民生活困难,政府财政又无法拨款,难以筹集资金建造新校舍。皇岗村的捐资,胜似雪中送炭。皇岗希望小学在1995年2月13日奠基,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和通力合作,教学楼于1995年7月竣工。新教学楼高三层,占地面积586平方米,设有9间课室,一间办公室;同时,扩大校园面积10亩,筑起围墙400米,新建校门、铺设水泥校道,还安装了电话,建造了黑板,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庄顺福前去参加了皇岗希望小学的落成庆典,当他看到那些瑶族的孩子们齐刷刷地列队立在他的面前,向他致以少先队队礼,眼里饱含着感激、崇敬之情时,心里禁不住颤抖。多可爱的孩子们,如果他们失学,那该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可庆幸的是,今后他们可以坐在明亮宽敞的课室里读书学习丁。皇岗人捐出的不仅仅是50万元,不仅仅是给贫困的瑶山带来了支持教育的财力资源,不仅仅是修缮了校舍,救助了一批学生。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红原县福田希望小学”,是富裕起来的皇岗人捐助的第一所希望小学,当时捐资100万元。川西北高原的红原县,曾经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1960年设县时,周恩来总理提议以“红原”命名,意思是“红军走过的草原”。这所学校的学生全部是藏族牧民的孩子,考虑到春秋季节游动放牧,没有固定的居所,学校特定为寄宿制。学校建起来之后,庄顺福几次要到红原探访,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成行。
这次,庄顺福要去红原,了却10年的心愿。面包车经过长途颠簸,喘着粗气,艰难地翻上了海拔3800米的尕而台,这标志着已经登上了青藏高原。庄顺福紧皱着眉头闭目不语,他高原反应很强烈,头胀、头痛、呼吸急促。但他一定要亲眼看到福田希望小学的藏族孩子们。
梦牵魂绕的“福田希望小学”终于到了,汽车驶上一个山坡,眼前一片银色世界,纯净、圣洁,但那不是雪,而是一片用哈达汇成的高原。这一天是星期六,按常规学校放假,但听说深圳人要来,全体藏族师生一大早就来到学校,附近的牧民也纷纷加入欢迎的队伍,人群从学校门口一直延伸出1公里长,每一个藏族同胞手里,都捧着一条洁白的哈达——这是雪域高原上最长的哈达,这是藏族同胞献给远方深圳人的最美的哈达
如此宏大,如此热烈的场面,使庄顺福的热泪夺眶而出。不善言辞的他以最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内心的感动:“我年纪大了,由于身体原因,可能不会常来看你们,但我的儿子年轻,以后他会代表我,每年都来看望你们。”
严重的高原反应,使庄顺福不能在红原久留,离开前,他依依不舍地看教学楼、宿舍楼、学生食堂等等。在学校大门口,庄顺福看到了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
公元1995年8月17日,红原县深圳福田希望小学奠基于此。
昔日长征路,今开幸福花,社会各界,群情欢悦。观夫此校之建立,福田人民万水千山之外,情系老区,慷慨捐资,济千秋功业,激起红原父老,纷起响应,上下同心,共图大计,民族团结开鲜花,精神文明结硕果,希望小学,一年即成,其中佳话,无以尽叙。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特区草原手拉手,藏汉人民心连心,开我县办学之先河,造福当代,泽被后进。凡夫竭心奉献,建设长利者,其心可嘉,其功不可没,其德不可不彰。刻石本原,以表于进。
返回深圳的庄顺福畅快极了,他逢人便说雪山如何美丽、草原如何辽阔。黄岗是深圳的缩影,黄岗人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今天深圳人的广阔情怀。
二十多年来,庄顺福热爱皇岗这片热土,热爱皇岗父老乡亲,他千方百计把村民凝聚一起,心向集体。他情满皇岗,心系村民,勤奋工作,日夜操劳,无私奉献,把皇岗村的集体事业、把皇岗村父老乡亲生活摆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当年他曾说过:“共同富裕的道路就是不要超支户,不要困难户,每个村民每月起码有1000元的生活费”。这个诺言已变成现实。到今天,集体股份公司实际分配给每个股东村民已达到每月生活费1600余元,老人每月生活费加老人金、社保则达3300余元,这是庄顺福的思想意识和决策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后记
庄顺福选择了皇岗事业,皇岗的历史同样选择了庄顺福,这20余年的事实已说明了一切。董事长这个位置看似风光,然而其背后的辛酸苦辣又有多少不为人所道呢?庄顺福在1989年曾动过手术,身体容易劳累,长期以来他经常带病坚持工作。1994年12月1日,庄顺福主持党支部年底最后一次生活日,于2号住进医院,经医生诊断,日久操劳过度,胃大面积出血,已流出染红了肝及其他部位,当时他身边没有亲人,妻子、子女都在外国,只有朋友和皇岗几个兄弟帮忙照顾。他躺在病床上,那种滋味谁能知道。当许多朋友探望他时,几乎都是出于一种口气:“牛哥”或“牛爷”(这是他的乳名),你那么拼命干到底为了啥?图什么?庄顺福慢慢地说:“为皇岗村争个光,为父老乡亲过个好日子。”朴素的两句话却体现出一个普通共产党员高尚的品质。
“一个人要有一点精神,把青春献给皇岗,一个人要有一点抱负,把皇岗建设好”。这就是庄顺福在皇岗工作41年思想的真实写照。他一次次放弃了出国、去香港和升迁上调的机会,无怨无悔。他中学时代的125位同学,只剩下16人还在国内,其他的都去了港、澳和国外。人各有志,他只想落根皇岗,为改变家乡的面貌献力量。美丽皇岗是一篇古老而崭新的传奇。春风化雨,这传奇会有一代一代的高手把它继续写下去。他相信、也热切期待那更精彩、更绚丽的篇章。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