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70多年前的一天,这片沙地上突然来了一群人。
很难确定这一群人的身份,既不能根据那蒙上一层薄薄尘土的衣服来确定,也不能根据他们手里显得分量很轻的包裹来确定。也许他们是落难的王孙贵族,也许他们是逃难的平民。在难以形容的灾难驱逐下,这些幸存的人们历经千辛万苦,穿过广阔无垠的原野,涉过一道道河流,越过一座座山丘来到这里,长途的无休止的跋涉已经弄得他们心力交瘁,张皇失措。他们再也走不动了。他们的身子不由自主地停止了前进,他们已不对自己的力气抱有过高的期望。
这时,一个壮年人掼下包裹,看了一眼柔弱的妇孺,用一种知天命的口吻说:“我们不走了。”大家一听,便全都坐到地上,松了一口气,一个天真的孩子以为这就是苦难的终结,竟咧咧嘴笑了。
说话的壮年人叫庄润,显然,他是这群人的主心骨。他胸怀清朗,虽然一直受着厄运的磨折,但始终保持着一种恬静和理性。他坚定不移的神情,对前途的乐观情绪,给了跟随着他的人很大的安慰。他说不走了,人们便觉得不用再走了。
事实上,还能再往哪走呢?已经到了南海边,就像已经走到了天涯。前方是茫茫的大海,他们不是鱼,不能走到海里去。
说到底,他们也不愿再走了。在他们的记忆中,好象从懂事开始就一直在漂泊中。他们在逃避着什么,又在努力寻找着什么,他们最渴望的是不要再不停地、不知方向地走了。
可以想象,那时那刻有一种思想正在他们的头脑中萦绕形成,他们有权利在一块富饶的土地上生存,休养生息,繁衍后代。这不仅仅是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甚至是一种理想。
他们就这样停了下来。
这时,他们再一次回眸遥远的北方。
无疑,他们最早的根在他们已经远离的中原。
有妇女解开包裹,拿出香炉和香。庄润掸掸身上的灰尘,整整衣裳,点燃一把香火,领着众人恭恭敬敬地跪着向天地叩首,向先祖禀报,告慰先祖他们平安无事,祈求先祖保佑风调雨顺,有劳有获,让他们得以生存繁衍,同时表达他们开创新生活的信念和决心。
他们的祖先可以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据考证,庄氏源头有二:一是春秋时宋戴公名武庄,其后世以其名“庄”为姓;二是春秋时楚国君旅,死后谥号为“庄”,后人以其谥号为姓,望族居于甘肃天水郡。战国时期,有个鼎鼎大名的庄周,曾做过蒙县漆园(今河南商丘)的官吏。然而庄周更向往神秘的大自然,一生布衣草鞋,糁汤野菜,却精神自由。他的学问非常渊博,研究的范围无所不包,其学要本归于老子,可谓集道家之大成。著有《庄子》一书,行文诡谲,立意玄奥。那汪洋恣肆的文笔,奇谲瑰丽的意境,令无数人折服和心驰神往。他的哲理,对自然与人生有许多宝贵的启示,为后世所尊崇。不同的人读《庄子》,会得出不同的教益和处世学问。一般人认为老庄的学说极度消极遁世,但有的人却能从中探出奥秘,悟出那些貌似出世的观点其实谈的全是人世的道理,比如孔孟之道是直接的,老庄之道则主张以迂回的方式去达到目的。“柔胜刚,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江河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之下”等等,莫不是以柔克刚,大音稀声,大巧若拙的一种大智慧。读懂老庄的人,进可入世建功立业,泽惠斯民,彪炳后昆;退可保持宁静谦和的心境。庄子的思想普惠世人,他本人却个性恬淡寡欲,不慕名利。史载楚威王闻知庄周贤能,曾遣使者带着厚币去聘请他,请他做卿相,却被他婉辞拒绝。庄子后人大多散居于江汉(今河南省)一带,以“天水”为堂号。东汉时期,因明帝名庄,避讳该姓庄为姓严,汉朝所出的严氏著名人物,均是庄氏之后。及至魏晋时代,许多严氏人纷纷改回本姓庄,因此缘由,古往今来全国庄严两氏常并称一家。后因频繁战祸,庄氏后人分支逐渐向南迁徙。
中国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部战争史。本来,中国自殷商以来的政治、经济中心一直在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但是,正因为其地理和政治位置的重要,企图得中国者莫不逐鹿中原,故因争夺而产生战乱,因战乱而导致百姓的流离失所。每次中原的战乱都会引起老百姓的大规模南下逃命。晋永嘉年间曾发生过因战乱而有数十万北方人南迁。这种状况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至唐宋年间越演越激烈。诗人李白曾用两句诗来形容他所看到的北方人因社会大乱而像永嘉年间那样夺命南奔的景象:“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及至宋末元初,在金兵的铁蹄声中,更有无数百姓一步一惊心,一步一回头地离开故园,向南走,再向南走。
庄子的后人亦参杂在南逃的队伍中。
唐朝末年,发生黄巢起义,战火蔓延之处,杀人如同割韭菜。有不堪官府苛捐杂税负担的民众纷纷加入农民军,也有不少老百姓慌乱逃难避祸。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人庄森(字文盛)、跟随他的舅舅福州审知王潮到达福建永春县桃源里美政乡,由此成家立室,落地生根,被桃源庄氏族人尊为始祖一郎公。到了南宋宁宗年间,庄森其后九世庄夏(字藻斋),为南宋淳熙年间进士,历任中奉大夫、尚书宾部侍郎,赠少师,赐第桐城永春县开国伯。是庄氏南迁后权位最重、声名最为显赫者。因为有功于朝廷,家财兴旺,便将始祖一郎公的墓移葬到桃源蓬莱鬼笑山(又称鬼岫山)。宁宗皇帝听说后,感到鬼笑山的名字不雅,便御笔一挥,赐名为“锦绣山”。庄森的后代便开宗以“锦绣”为堂号,实际上衍于“天水”一脉。
南宋末年,抗元之战打得激烈。又有庄氏人被迫抛离安定的生活,向广东一带辗转。其中一支为庄荣之裔孙。
庄荣,字世光,仕宋朝,为县承当。宋高宗南渡扁邑之时,庄世光从帝驻驿杭州。庄世光娶妻京氏,生有三男,长子名敬德,二子名敬仁,三子名敬义。
庄敬德生于宋嘉泰甲子年(公元1204年)五月初十日,卒于德右乙亥年(公元1275年)九月初八日。庄敬德好学有为,年轻时从政仕宋,由杭州至广东,官至广东提督军马。元兵挥戈南下之际,庄敬德辅助丞相文天祥备兵赣上,将家眷先行迁至广东东莞,其率兵镇守江西,多次与元军交锋,“铁马渡河风破肉,云梯攻垒雪平壕。”立下军功。
庄敬德娶妻瓜氏,生有三子,长子名元礼,次子名元智,三子名元信。他一生戎马,腥风血雨中却享有高寿,享年72岁;其原配瓜氏享寿76岁,逝世后夫妻合葬于东莞将军帽山岭。
庄元礼(字宗文)娶妻叶氏,生有四子,长子庄兴(字孟舆),次子庄仲舆,三子庄季舆,四子庄善舆。庄元礼饱读诗书,行文赋诗激越流畅,似有庄子遗风,骨子里有种天生的执拗耿介,看破乱世,无意仕进显达,却喜开学授徒,解私囊、募义捐,有许多人追从,亦出了不少得意门生。庄元礼后来沉迷于天文地理之学,离家外出云游,不知所终。
庄兴(字孟舆)出生于元乙亥年(公元1335年),自幼聪明好学,才华出众,颇得父亲喜爱。待他长大了一点之后,庄元礼对他说:“如今乱世时期,依我看还是文化教学比较宽松。你不如学做文章,从事笔墨工作,也好有个养家的资本,不然的话,你靠什么来生存呀!”
当时,正是元末,四方骚乱,社会动荡不安。庄兴素有雄图大志,见天下纷乱,强寇蜂起,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正需要拯难救苦的英雄豪杰,便有心欲闯一番事业。但他跟随父亲多年,深受父亲的影响,不详违抗父命,便遵从父愿也行执教之事。有一个东莞人,名叫何真,曾是元朝资德大夫、行省左承,他听说了庄兴的才干,慕名前来求贤,一见便心头大喜。庄兴不仅满腹经纶,风度儒雅,举止脱俗,而且从他那神采奕奕的面庞上透出一股逼人的力量,凝聚着善良宽容和凛然正气,使见到他的人不得不产生敬畏。这种人分明是心存鸿鹄之志,既能兼济天下,又能独善其身的。这个发现使何真激动起来,几经说服,庄兴才答应放弃教职,跟随何真之子华祖镇守笋冈。庄兴出山之后,日夜不厌其烦地给华祖灌输仁德思想,拳拳忠义之心溢于言表。#p#副标题#e#
笋冈一地是有名的穷山恶水,民风悍暴,常常因出言不逊即引发斗殴动乱。有一次竟惹怒了华祖。华祖想出兵镇压,以起杀一儆百的阻吓作用。庄兴听说之后,连忙赶去劝止。他恳切地对华祖说;“现在时世动荡不安,地方又不大太平,你们父子镇守在这里,阻挡外敌,老百姓都把你们当作救星,怎么可以大开杀戒随便杀人呢?即使有个别刁民口无遮拦,冒犯了大人,你也不必跟他计较。若果出兵,滋扰百姓,闹得人心惶惶,你我怎能心安?有道是惟有施仁爱方能得民心啊!只有待民若父母,治邦方能久安。”
庄兴慷慨陈词,婉约动人,华祖听得心动,只觉庄兴的话句句在理,不由说道:“久闻庄兄大义,听了这一番话,更知你果然慈悲心肠,处处为民着想,置天下安危为己任。我觉得惭愧。你说得对,我要用仁道使民众归心于我,而非借助兵戈。”
就这样,庄兴轻轻地便化解了一场血腥。笋冈百姓见到他,莫不哭泣拜谢,说:“感谢你的救命之恩,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元灭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坐稳江山。庄兴辞别了何真父子,回乡隐居,闲时为莳花弄草,一如父亲般淡漠仕途功名,只为陶冶性情。陆续有朝廷命官前来相请出山,皆婉言谢绝。后因病逝世,享年48岁,葬于当地花园岭。入葬之日,方圆十里乡亲前来相送,他的品德和事迹早已深入民心。墓表详细地记叙了他的生平事迹,以彰于世,寓教于后人。
庄兴娶有一妻一妾,共生子女三人。长子庄恭(字克敬,号蒙斋)为原配夫人罗氏所生,次子佛宁为妾侍所生,女儿后嫁夫林淑达。
庄恭年少懂事,父亲庄兴仙逝之时他只有16岁,却能按礼教葬祭,主持家事。及后,他发奋学习,周游各地,增广见闻,长进知识。明洪武丙子年(公元1366年),庄恭参加科举考试得中,任命为柳州儒学训导,再调广西恭城县儒学教谕,后转升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学教谕。洪武三十年(公元1379年),庄恭上奏朝廷筹建本乡文庙。永乐初续编地方志,并开始编写家谱和县志。后来,庄恭晋升为林寺监正,任满十年。宣德庚戌年(公元1430年)九月初三日,为学一生的庄恭在家中寿终正寝,享年65岁。
庄恭娶妻陈氏,是水贝人,生有三字,长子名耔,次子名登,三子名润。庄氏宗族自庄氏光始居杭州,随着南宋无法偏安江左一隅,在元军的进攻下节节南退,宋亡之后,散于广东东莞一带。至明宣德年间,庄耔迁居广东阳江县,庄登迁居广东福水,而庄润(字顺斋)则携带家眷踏足皇岗。数度辗转的庄氏后代终止了他们疲倦的行程。
时年,约公元1426年。
据传说,南宋最后一个幼皇帝祥兴帝在枢密使张世杰率大军拥立下退守广东新会崖山海上时曾在此地停留,故起名皇岗。但是根据皇岗人自己的深入考证,查实这里早期名为“黄冈”。深圳一带的地名多按地形地貌而取,当年这片海滩地旁边有个黄土山冈,故名“黄冈”。据皇岗《庄氏族谱》记载,庄氏明五世祖,“润,迁于黄冈之乡”,庄润便是皇岗的立村之祖。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撰写的《新安县志•地理志》津梁条载:“白石渡,同黄冈:黄冈渡,邓洪仪税渡”,当时的皇岗村南有一个横水渡叫“黄冈渡”。由族谱与县志的记载可见,“黄冈”一名清清楚楚。英人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绘制的《新安县全图》上,皇岗的位置上写着“黄岗”,也是一种证明。后有一种改法,言龙船岭、求雨岭、打石岭、元岭仔连成山脉形似凤凰,故称“凰岗”,邻近的岗厦村曾名为“凤岗”。后因清末时期曾与岗厦有隙,不愿“凤”在“凰”之上,便去掉“凰”字的“几”字头,取名皇岗,一直沿用至今。
也许,在初来者的心目中,这里原是一片蛮荒之地,“出有践蛇茹盅之忧,入有阳淫阴伏之病”(宋•苏辙《到雷州谢恩表》)。自古以来,从一般百姓到精明商贾,从豪迈的诗人大批朝廷权臣高官,乃至盛世帝王,对北疆总有着一份复杂的敬畏惧怕之情,年复一年地接纳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应付着来自沙漠深处与草原尽头的彪悍强邻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人。可一说起瘴疠之地的南方,说到风俗各地的南蛮,却立刻换了一种态度,嘴角浮起轻蔑的笑意,好象与南人相比,他们便是驰马如飞的骄虏强胡了。这种来自文明领先、经济富庶、实力强盛的优越感,使他们不曾向往过南方。在此之前,岭南只是贬谪罪臣、流放犯人之地,除了成千上万的放臣逐客披枷带锁押解到这里,没有人愿意多投一眼看看这里。而那些满怀郁愤的放臣逐客发出的凄恻绝望的呼喊,更令人对岭南的恶劣环境产生惊恐。如韩愈,两度放逐岭南,一次为阳山县令,一次为潮州刺史,任上倡明教化,兴修水利,废除葬陋之习,为百姓做了许多善事,以至他离去后山水多易名而姓韩,韩公祠千年香火不绝。但就是他这样一代巨人,笔下的岭南猩鼯惨号,鳄鱼横行,昆虫结队而飞,双头毒蛇不时出没。平常海风极其潮湿,腥臊之味令人窒息,遇到飓风登陆更让人心惊胆跳。下床怕踩到蛇蝎,进食怕误吃到毒盅,成天只能将自己关在屋里以求平安。初到潮州,韩愈即上表唐宪宗谢罪,谢表上说:臣现在处身于极其遥远的蛮夷之地,水上经常狂浪汹涌,天上飓风呼啸,地上鳄鱼出没,祸事随时可能发生。潮州南端与南海相接,天水茫茫一片,毒雾瘴疠早晚不时发作。臣幼时即体弱多疾,刚过50岁就已经满头白发,牙齿脱落,想来寿命不会太长久。何况重罪在身,整天惊恐忧虑,惶惶不可终日,大限近矣。又如比韩愈晚200年的苏轼,在到达贬所惠州上皇帝谢表中,也说:惠州是岭南瘴疠之地,臣每日与魑魅为邻,衰老与疾病轮番交攻。狐狸欲死,尚且知道将头朝着自己的丘穴,臣今已无指望归骸故乡,惟有心里还萦绕着对陛下的忠悃和眷恋。字里行间一片凄风苦雨,令人不忍卒读。
然而,无论岭南这一方水土被描述得多么可怕,这一群姓庄的人还是不得不抛家弃舍,拖儿带女,一里一里地远离中原,别无选择地来了。他们来到的这个地方正好处于离韩愈落脚的潮州和苏东坡歇停了一下的惠州不远的东南放。这片土地虽然不讨北方人的喜欢,却以温和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原的客人,接纳了饱受战事苦难惊慌逃来寻求安身之所的难民。
也许,这些人在刚刚安顿下来时还有一种强烈的异乡感,还不能完全领略南国风光的美丽。但海水喧闹着拍打平缓的海岸线,就像向他们奏响了欢迎曲,温暖着这些刚与命运作过不屈搏斗的人们的心,而像堤坝一样守护着陆地的红树林,则敞开柔情的胸怀拥抱了他们。一条名叫深圳河的河流,犹如一片流动的水银似的,温温顺顺地归附大海,闪动着的粼粼水光,就好似眨动着柔情的眼波,关注着倒映在水面的新面影。
人类为了生存和繁衍子嗣,总是哪儿能养人就往哪儿去,哪儿能安身立命就在哪儿筑巢生根。流浪的人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家园,终于找到了灵魂和身体的安栖之所。庄顺斋领着族人搭房织网,晒盐捕鱼,就在这里栖息、生活、生儿育女。再没有人来赶他们走。他们渐渐适应了这里,不再想着回北方。当他们的心情不再因逃难而开始轻松下来时,发现这里并没有传闻中的什么毒气,看到的确是一个绿意缤纷生机盎然的新世界。就像从前凄凄惶惶从惠州渡海到海南岛的苏东坡在最初的艰难困苦中抬起头来,睁开善于发现生趣、发现美色的眼睛时,方觉“无甚瘴也”,更写出了“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由舞雩风”这种把天涯当作理想境界的诗句。
庄顺斋生有一子,字懋仁。庄懋仁又传一子、字南园。庄南园娶一妻一妾,皆为梁氏。配妣梁氏生有五子,长子绍韬,次子绍略,三字绍祖,四子绍宗,五子绍裔。庶妣梁氏生有一子,名孔文。分支六房。自庄南园起,皇岗庄氏人开始立围建村,辟良田,耕稻米,由海上捕鱼晒盐为生渐转为农耕谋粮。其耕种的土地多在深圳河的北面,也有过河辟地耕种的。庄南园乐守田园,日训子课孙,惟勤惟俭,克孝克友,公正不阿,是乡人心目中的正人君子。他对人和气,乐于助人,很具威望。谁家有丧,他一去,事情就井井然然;谁家有喜,他在酒席上一站,婚事凭空多出几分隆重;弟兄分家,他动动嘴,妯娌间便把那点家产,你推我让;村子里凡有什么大事小事,必找他商量。他的话在乡绅民众间可以说是一呼百应,合族奉为典范。
春去秋来,一代又一代,“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熬苦夏,度寒冬。星转斗移,一条生生不息的连环在繁衍壮大。庄氏的后代越来越稠密。无论政权更迭,王朝兴衰,花开花落,潮起潮伏,只有耕读传家的形式,圣人之道就会不绝于世。只要地里长着五谷,沙滩上架着渔网,人就有信心不求于外面内足于心。后来,因着种种缘由,另一部分居住在深圳河对岸落马州的庄氏人与一部分居住在皇岗的文氏人两相对换,各与自己的同姓族人合并一齐。这文氏族人也是忠烈之后,是宋末朝廷大将文天祥的裔孙。从此,皇岗村一概姓庄,绵延数百年,绝无他姓宗族介入。
中国深圳皇岗上围·下围·吉龙庄氏宗亲总会
地址:中国深圳市福田区福民路18号皇岗村办公大厦总部
电话:0755-83824475 83800888 传真:0755-83828222 邮编:518048
香港皇岗上围村庄氏宗亲会| 香港皇岗下围村庄氏宗亲会 | 香港皇岗吉龙村庄氏宗亲会
地址:香港上水新乐街2号二楼前座
电话:00852-26719559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