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呼唤、引领民营企业“延年益寿”

fengyanfengyu 2010-12-10 18:11:03 沈品辉 总第034期 放大 缩小

全国工商联公布的第一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显示,全国有60%的民企在5年内破产,平均寿命2.9年。而同样也有一份调查显示,中国著名的长寿之乡江苏省如皋市,只有24%的民企在5年内破产,其民营企业寿命达7.2年,比全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高4.3年。

日前,如皋市对128家民企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呼唤、引领民企“延年益寿”,是赋予地方各级政府的历史使命。

如皋民营企业“长寿之道”揭示: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是更硬的大道理,这个大道理是对民营企业影响力最大、灵敏度最高、可行性最强的长寿总基因

近年来,如皋市民营企业已逾万家,注册资本突破300亿元。调查的128家民营企业,按产业分类,其寿命由高到低为:新能源和玩具11年、玻纤9年、皮革8.9年、制造8.2年、纺织7年、服装3.8年、印染3年。透过排名顺序,可作如下分析:

一、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比较,从事新兴产业的民企寿命相对要比传统产业的民企高。所调查的128家民企,涉及到8个产业,其中纺织、印染、服装等为本地传统产业,平均寿命为5.4年;太阳能、玩具、玻纤等是本地新兴产业,平均寿命达到10.3年。两者相比,后者高于前者4.9年。事实上,后者创办时间比前者要少5­10年左右,实际平均寿命比前者远远高于4.9年。这是因为新兴产业与国家产业政策更趋吻合。所以,实践证明,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引领民企在产业政策的框架下有的放矢的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是民营企业有效长久生存的重要前提。

 二、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前与改制后相比,改制后的民企寿命相对要比改制前国有、集体企业高。在调查的128家民营企业中,改制企业22家。改制前,这批企业被社会称之为“开关厂”,即开开停停,半死不活,处于病态之中,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改制后,至今没有一家改制企业关闭,这批企业的寿命已经达到八、九年。这是因为改革就像是一把利剑,通过明晰产权,不断给企业注入活力,民企就会“健康长寿”。所以,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改革入手,

三、劳动密集型与科技创新型相比,科技创新型民企的寿命相对要比劳动密集型民企高。在128家民企中,劳动密集型与科技创新型企业比例是6:4,其寿命前者是5.4年,后者是8.6年。这是因为民企的发展不再是靠产品加工、廉价劳力取胜,也不再是靠拼资源、拼设备取胜,更不再是靠打政策的“擦边球”和损害职工的权益而取胜,科技创新成为民企“延年益寿”的必由之路,所以,创新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灵魂。

四、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民企与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民企相比,后者寿命相对要比前者高。如皋市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民企达到4080家,初步统计,65%在5年内破产,78%在10年内倒闭,每10个新建企业在8年之后只有2个能存活;而958家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平均寿命已达到7.6年,预测超过10年的要占90%以上。统计分析发现,后者凭借其雄厚的资本、高额的市场份额、先进的科技水平,维系主导地位,而前者“先天不足,后天不良”,往往生存在后者的阴影之下。

五、单一产业与多元产业比较,拥有多元产业民企的寿命相对要比单一产业民企高。在128家民营企业中,实施多元化产业的集团企业15家,平均寿命11年,高出民企平均寿命53个百分点。原因是多元产业具有规模效应,“抗震”能力强。诚然,如果单一产业能做强做大,企业也能“长寿”。

科学发展,这个决定民企寿命的总基因,其内核包涵若干元素,给这些元素注入活力,需要引领、帮助企业实现内因“裂变”,增强其免疫功能

如皋市民企发展经历了三次飞跃,第一次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至1994年,民营企业总数131家,是三年前的1.8倍,平均寿命约为2.2年;第二次飞跃是从1994年《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独资企业法》的出台至2000年,这一时期,如皋民营企业实现扩张式发展,总数达到1453家,约是1994年的11倍,平均寿命约为2.7年;第三次飞跃是从2000年至今,如皋推动民营企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总数约是2000年的99倍,平均寿命分别是第一、二次飞跃阶段的3.3倍和2.7倍。三次飞跃的过程,是如皋从认识、贯彻“发展是硬道理”,到理解、实践“科学发展是更硬的大道理”的过程。近年来,如皋市领导做到“四个注入、四个引导”。

一、注入智慧元素,引导民企实现“知识基因”裂变,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跃升。如皋市领导经常提醒民企:当今时代是智慧经济时代,人才危机是最大的危机。从三个方面为民企搭建平台:一是高层次引进人才。在所调查的128家民企中,74家去年引进2680名专业人才,其中有5名外籍专家。二是高品位培训高管。2003年以来,累计有440名民营企业老总参加MBA核心课程和企业上市辅导培训班;举办“高层论坛”和“月末企业家讲坛”,经常劲刮“头脑风暴”。 128家企业中有八成以上的企业高管参加过由政府买单的各类培训,总数达286人(次)。三是高起点培育技术能人。整合全市36家民办培训学校的教育资源,每年为企业新增高级技师200人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持有人数超过6500人。在128家民企中,拥有技术职称的4895人,占企业用工总人数的14.9%;职工中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占比达10.6%。

二、注入科技元素,引导民企实现“结构基因”裂变,从制造型向创造型发展。如皋泰德公司1996年投资70万元生产服装,并以连续4年翻番速度递增,接着又花了四年时间,成功研制出纯度达5N5的超高纯铝,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亚洲第一,全球各地纷纷前来订货。泰德公司的启示是:产业结构从制造型向创造型转变,这既是民企可持续发展的超强目标,又是民企“延年益寿”的战略选择。为此,如皋市十分重视给民企注入科技元素,抓好“三个对接”:大专院校与民企的对接,已有68所大学与如皋市 180家民企建立了产品开发合作机制;科研单位与民企的对接,每年达70个以上项目;如皋市成立的江苏省唯一的县(市)级博士后工作站和如皋市科技创业园与民企的对接,已共同开发69个科技项目。如皋市高新技术产业占有份额2000年不到10%,已发展到现在的23%;力星钢球有限公司进入全国民营科技企业500强,高压电器和九鼎集团两家企业进入江苏民营科技企业100强。全市开发国家级重点新品和省高新技术产品80多个。成功申报国家驰名商标2个,省著名、知名商标9个,市著名、知名商标12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级12个,市级13个。如皋民企“结构基因”裂变,正在翻开向高科技进军新的一页。

三、注入生态元素,引导民企实现“资源基因”裂变,从经济短视型向经济生态型转变。如皋市追求包括经济价值、自然生态平衡、社会生态有序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综合效益,保护和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做到“三不”:一是凡危害生态环境、资源浪费严重、与产业规划不相适应的项目坚决不上。如,放弃了投入30亿元的上海焦化项目和1000万吨的广东油品加工项目。二是能耗高、污染重的民营企业,无论效益有多高,一个不留。已经搬迁、转产了7家高能耗、污染重的企业,关闭了463座小土窑、立体窑,整理土地3000亩。三是规定工业项目每亩投入不得低于160万元人民币或20万美元;开发区和城关镇3000万元以下,高速、国道、省道沿线镇1000万元以下,其他镇500万元以下的项目,全部进入标准厂房实施。近年来,如皋在污染源治理及环境整治方面投入8.31亿元,每年投入量都占GDP总量的2%以上。

四、注入和谐元素,引导民企实现“管理基因”裂变,把用人方式的“用工”转变为“为众”。前几年,如皋市有些民营企业职工流动率高达50%以上。究其原因,一方面显示了人才流动规律性的作用,职工难以实现自我价值或待遇过低,必然出现“跳槽”现象;另一方面表明民企采用家族式管理方式,通常把用人作为一种商品买卖关系,员工缺乏向心力和创造力。而现代化管理的理念,用人方式不只是“用工”,而应当是“为众”,即以人为本,让员工在工作中得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机会。为此,如皋市引领民企通过股份合作制的方式,将生产同类产品的中小民企合并,组建股份合作制公司,让职工成为持股者和当然的主人;引领民企推进分配机制的改革,提高中层管理者及大部分员工的福利待遇,在企业内部造就一批“中产”。推行企业用工登记制、工资指导价位制和工资拖欠预警制,营造平等、和谐的劳资关系,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 2000年的7762元提高到2006年的17936元,增长幅度超过131 %;引领民企扩大职工社会保险履盖面,目前全市民企社保覆盖率和职工参保率分别达到85%和64%;引领民企组建工会,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民主管理作用。已建立工会1860多家,其中单独建会的1100家,覆盖职工近13万人,入会率达70%以上。工会配合劳动部门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签约率已达到98%。五年前,约80%以上的民企推行家族式管理,而现在推行民主式管理的民企已达60%以上。

民营企业奔跑在科学发展的大道上,地方政府要当好“引航舵手”、“顾问大师”和“护花使者”,为其“延年益寿”提供肥沃的土壤和更广阔的空间

十三年前,如皋工商联曾调查了258位个私经济经营者,有这样一组数据:1.希望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领导,明确谁是主管部门的有177人,占68.6%;2.盼望进一步明确法律法规,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有189人,占73.3%;3.对有些部门表示不满意、希望为个私经济发展多办实事的有160人,占62%。十三年后的今天,对128家民企的调查,也有这样一组数据:1.需要政府帮助指引方向的,占被调查人数的69.5%;2.需要进一步给民企提供信息、政策等服务的,占51.6%;3.需要进一步得到政府的爱护和保护的,占58.5%。分析两组数据的变化,表明:民企对政府服务内涵、方式和方法的要求发生了变化。政府要紧贴民企的需求,创新服务方式。

近年来,如皋市是这样做的:

一、当好“导航舵手”。政府组织民营经济的发展,要把握好航向和坐标,这个航向就是又好又快;这个坐标,就是做强做大。当好“导航舵手”就是从方向性、政策性和战略性的高度,引导民企实践科学发展观。如皋市充分发挥工商联、同业商会、个体和私营企业协会的作用,形成三大机制:一是信息发布机制。包括宏观动向、政策动态、市场走势等,为民企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每年发布信息都在500条以上。二是分类引导机制。根据民企创办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不同周期特点,分门别类提出指导要点,引导民企扬长避短;根据不同行业的演变过程,开办培训班、研讨会,不断强化民企的科学发展观。2007年组织3批120名企业管理人员到广东、浙江参观学习,引导民企开阔眼界;根据区域特色,对太阳能、肠衣、液压机等十大特色经济板块分类指导。比如,支持新建中国肠衣第一城和电动车工业园区等。三是危机预警机制。近两年,如皋民企发展势头良好,但也面临潜在的风险和危机,政府及时引导民企克服家族式管理的弊病,帮助民企与银行对接化解资金链断裂的突出矛盾,以及指导民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当好“顾问大师”。如皋市各级领导一方面做民企的经济顾问,建立正常的挂钩、咨询和服务制度,每年从党政机关抽调百名懂经济、会管理的年轻干部深入民企当参谋,就适应宏观政策、加快人才开发和培养、加强管理和营销以及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和执行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的建设性意见,如:组建同业商会,将咨询作为重点之一。全市已组建21家市级商会和29家镇级商会,覆盖3400多家民企。另一方面当好民企的法律顾问,重点帮助维护民企和职工的权益。如皋市20个乡镇、两个开发区都设立了维权热线。市工商联与司法局共同建立了商会维权中心;发放《劳动合同条例》、《工资支付条例》等“一办法五条例”6000多册,举办万名职工参加各类法律知识竞赛,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民企的维权意识显著增强。构建维权机制,通过法律援助、部门联动、监督查办,强化对民企、职工和广大消费者的维权工作。三年来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540件,涉及职工2811人,案件按期结案率达100%。

三、当好“护花使者”。民营企业尤如刚刚盛开的花朵,需要政府爱护、护理和保护。爱护,即尊重民企,提升其政治地位。全市民营企业家中担任市级领导职务的1人,当选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115人。128家民企中,有101家企业或老总获得过不同类别的荣誉和奖励。护理,即帮助民企“调理筋骨”、“活血化瘀”。如皋市政府定期为民企“查体”,即每月召开一次民企发展形势分析会,每季举行一次现场观摩活动,即推广又好又快发展的各类典型;每半年组织一次“洗脑”训练,即通过培训、讲评等形式,不断开展“思想大解放”的教育;每年评选民企“功臣”,弘扬先进。民企遇到十分棘手的问题,政府尽力帮助解决,2007年仅政府分管市长就协调处理了12件难题。民企所有需审批事项,全部纳入行政审批中心,开辟“绿色通道”,并充分发挥经济环境监察和行政效能监察的作用,行政审批事项由2001年的1086项减少到现在的191项。保护,即让民营企业家有“安全感”。强化治安工作,构建安全保护机制,严厉打击侵犯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犯罪活动,公平和公正处理民营企业经济案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

调查的128家民企中,对政府创造良好环境感到满意有121家,占95%。

(本文作者:如皋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沈品辉 )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