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忍耐和辱骂中成长
1874年2月17日,托马斯·沃森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北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母是来自苏格兰的移民,靠伐木和种地谋生。虽然家境贫苦,但他们始终对生活抱有乐观的态度,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沃森就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从父母身上,他继承了很多优秀品质:正直、踏实、乐观、崇尚个人奋斗。
因为家里穷,所以沃森没上几天学。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17岁就开始进入社会,替一家五金店老板走街串巷推销缝纫机。而在当时,推销是被人们瞧不起的职业,因此沃森遭到很多白眼,但正是推销的经历锻炼了他。后来沃森在谈到自己早年的经历时充满自豪:“一切都从推销开始,假如没有推销,整个美国就没有商业。”
1895年10月,沃森把谋生的目光投向了“国民现金出纳机公司”,因为这里平均月薪400美元,收入可观,而老板帕特森是当时有名的“推销天才”,在他手下,很多质朴勤奋的青年成长为一流的推销人才。
沃森接连几次到这家公司面试,都被帕特森拒绝。无论怎么被打击,沃森总是微笑面对帕特森。后来,帕特森被他的韧性所打动,决定给沃森一个机会,试用他。但是第一次推销的经历却是惨败的,沃森遭到了帕特森的百般责骂,放在一般人身上,可能早就拂袖而去了,但沃森表现出了惊人的忍耐,因为他觉得这就是推销的职业训练。
帕特森尽管脾气暴躁,可在营销方面确实很有想法。在帕特森的指导下,沃森埋头苦干,不但销售技能进步神速,职位也不断蹿升,38岁时已成为公司的二号人物。
40岁开始创业
可惜好景不长,出任副总不到两年时间,沃森就在公司的权力斗争中败下阵来,被帕特森甩开。对于年近不惑的沃森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当他走出公司办公大厦时,转身对一位朋友说:“这里的大楼全部是我协助筹建的。现在我要去另外创一个企业,一定要比帕特森的还要大!”在遇到挫折之后立刻就说出这样的誓言,在别人看来只不过是发泄和大话,可是历史告诉我们,这正是一段激动人心的传奇的开始。
经过多年打拼,沃森在业内赢得不错的声誉,“下岗”后招他入伙的公司不在少数。经人介绍,他认识了号称“信托大王”的华尔街金融家弗林特,当时,弗林特手下有一家名为“计算制表记录”(CTR)的公司,主要生产计时钟、制表机等,由于前任在经营方面不得要领,成立不到3年已是负债累累、濒临破产。沃森认为计时钟、制表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于是就从弗林特手中接下了CTR公司经理的职位。精明的沃森除了要得一份体面的薪水外,还要求能够得到利润的一定比例作为奖励,而CTR的董事们急于扭亏,对沃森的要求一一答应。
沃森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向银行借贷5万美元,用于产品研发。当银行对公司的偿债能力提出质疑时,沃森解释说:“负债只说明过去,而这笔贷款是为了未来。”这句沃森一生中最伟大的推销词打动了银行官员,于是他顺利借得款项。在渡过最初的艰难时刻后,公司业绩开始迅速上升。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制表机需求量激增,几乎每一家大保险公司和铁路公司都用上了计算制表记录公司生产的制表机。沃森适时地推出了新型的打印——制表组合机,更是受到广大客户的欢迎,订货单堆得老高,产品供不应求。1919年,公司的销售额高达1300万美元。1924年2月,沃森干脆把公司的名字改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蓝色巨人从此横空出世。
30年代初,IBM开始将发展重点转入打字机行业,生产打字机、打孔卡片以及打孔机、分类机、会计计算机等系列产品,并推出电动打字机、字母制表机等新产品。到30年代末,IBM公司的销售额增长到3950万美元,其利润达到910万美元,竟超过其他4家同类型大公司的总和,一跃成为全美最大的商用机器公司。
战争结束后,计算机市场初露端倪,IBM充当先锋,率先攻占计算机市场。虽然沃森没上过大学,也没有任何技术背景,但长时间的市场经营锻炼出他敏锐的直觉,如果没有沃森,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计算机——一种运算的工具而不是技术。
早在1933年,IBM就为哥伦比亚大学设计了一种高速运算器,1937年,哈佛大学的计算机专家艾肯博士建议沃森综合几种机器,制造出更快的运算器,为此沃森拨款50万美元,历时6年之久,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名为“马克1号”,每秒钟可以进行3次计算。1946年,IBM又推出第一台电子计算器,这种用卡片编制程序的大型计算器,计算速度比机械输卡速度快9倍。1948年,部分电子部分电机的数字计算机问世,这台机器安装在IBM纽约总部,直接向参观者进行实际操作表演。此后,沃森放手让儿子小沃森全力进行计算机的研制工作,小沃森则在其父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使IBM成为真正的IT巨人。
IBM精神
推销员出身的沃森深知市场营销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意义,虽然当时绝大多数人对推销员这一行业还颇为鄙视。为了树立推销员的自信心,沃森要求公司上下树立起“公司的英雄是推销员”的观念,并给予推销员十分丰厚的佣金。沃森还专门建立了一所营销学校,所有新加入的员工首先要进行销售技能的培训,教员则由IBM业绩最为出众的推销人员轮流担任。
沃森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极有建树。他号召职工要树立主人翁精神,并提出IBM的三项宗旨:必须尊重每一个人,必须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所有的工作都应该追求最卓越的成绩。也许在今天,类似的口号经过无数的重复已成了空洞的滥调,但在大半个世纪前,它的确起到了凝聚人心、激励士气的作用。沃森也并不是只玩虚的,深谙“精神物质两手都要硬”的他在IBM首创终身雇佣制,消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沃森还开创式地在厂区附近建立了一个乡村俱乐部,包括两个高尔夫球场和一个射击场,任何IBM的职工1年只需交纳1元会费就可以参加和使用。
沃森的管理学算不上深奥,但真正落实起来却不简单。能够把平实的管理理念付诸实施,正是他的过人之处。半个世纪后的80年代,美国人为探求在与日本企业竞争中节节败退的原因,曾组织业界和学界人士赴日本学习所谓的日本式管理,却愕然发现日本人的管理经验原来完全来自IBM的沃森,想来当时他们的心情一定十分困惑茫然。
沃森使IBM闻名遐迩,他给世界留下了一句箴言——思考,正是这种思考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来,才让IBM在近一个世纪当中一直以创新的引领者形象屹立于世,托马斯·沃森也成为了拥有“计算机之父”这一尊贵称号的伟大人物。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