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7年以来,一部名为《鬼吹灯》的网络原创小说红极一时,从互联网到出版界,连好莱坞都欲投资拍摄电影。于是,“网络小说挑战传统文学”等言论不时见诸报端。作为一种崭新的文学形式,网络文学完全由网络作家创作,通过网络传播,在网上走红并最终通过网络出版和传统出版双重渠道获利。网络文学为何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积聚如此高的人气?繁荣的背后是否存在危机?
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网络文学
你能想象吗?在东北密林中,深藏着辽代萧太后墓和日军地下基地;在新疆的沙漠里有一座消失的精绝古城,两千年前,古城中有一位具有特异功能的女王;在云南境内的澜沧江水下,发现了金字塔式的献王墓。这些情节不是现实,而是小说。这部糅合了现实和虚构、盗墓与探险的系列小说《鬼吹灯》,在日前出炉的2006年“百度搜索网络小说Top10”中,赫然列居首位。每天,数不尽的网友坐等作者刷新小说的下文。《鬼吹灯》的粉丝自称“灯丝”或“粽子”(小说中的用语)。在“灯丝”们打造的百度“鬼吹灯吧”里,帖子总数已经超过29万条。
去年3月,《鬼吹灯》开始在网上发表,4月,起点中文网获得《鬼吹灯》的版权,小说人气直升。虽然作者声称这部小说是自己“瞎编”的,但仍挡不住网民的观看狂潮,每个章节的付费点击量都达到1万次以上。
起点中文网对这部掀起网络阅读狂潮的探险小说的商业价值,做了更深层挖掘的尝试。去年10月,《鬼吹灯》第一部、第二部先后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到目前为止,这部系列小说已出版到第五部,在大陆、台湾、香港等地区均有实体书销售,仅大陆地区的销售量就已近百万册。小说还引起了唐季礼、陈木胜、徐克、杜琪峰等香港著名导演的兴趣,唐季礼约见作者,洽谈改编电影事宜;好莱坞著名的电影投资商新线公司,也希望投资3亿美元将其打造成中国版的“哈利·波特”。
如此热闹的场景,不禁让人想起8年前另一部红极一时的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当年,这部贴在台湾地区某高校BBS上的情感小说,通过网络的传播红遍两岸。小说的作者痞子蔡也在不经意间点亮了中文网络文学的火光。2003年以来,从《诛仙》到《鬼吹灯》,从《明朝那些事儿》到《沧海》,短短几年时间里,网络小说“落地书”风头再起,仅去年一年就在国内出版了不下300种,声势一点儿不比文坛名家的作品弱。近年来风靡大江南北的宁财神,就是靠着在论坛创作起家的。
从原本荒芜一片的产业,茁壮成长为现在拥有不计其数的作品及上千万读者和几十万作者的巨大群体,网络原创文学的强大生命力足以令所有关注它的人怦然心动。成千上万的普通人因网络而成为写手、知名作家。网络正在为中国文学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作平台。全民写作的风潮、中国人巨大的创意、创造能力正在前所未有地释放出来。
以起点中文网为例。目前网站拥有不同职业,来自不同阶层、地域和年龄段的7万名原创作者,每天有4000至5000名网络作家“笔耕不辍”,发表更新达1000多万字的原创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整个库存量达到9万余种、70亿字的网络小说。并且,这些数据还在以惊人的速度被不断刷新。
当然,除了起点中文网,还有幻剑书盟、红袖添香、逐浪网、龙的天空、17K(一起看原创文学网)等其他原创文学网站,奔跑在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道路上。它们让原本在声光绚烂的互联网中毫不起眼的文字,重新勃发出魅力。
颠覆了传统文学的网络文学
国内较早研究网络文学的学者葛红兵在2001年主编文艺学教材时,就把“网络文学”的概念收录进去,他认为文学会随传播途径的改变而改变,而数码将成为文学传播的主流途径。当时,这个说法遭到不少批评,但现在看来,随着网络的发展,文学正在发生变化。
“许多白领以前不爱看书,接触网络小说之后,忽然发现读书也可以是快乐的,便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不自觉地寻找更好的书。网络小说改变了这些人的生活方式,力量不可小视。”以网络小说《数字生命》扬名的网络写手刘嘉俊这样认为。
当然,娱乐并不代表肤浅。“如果说短篇小说写片段,中篇小说写故事,长篇小说写命运,那么大多篇幅很长的网络小说,就是在构建一个人乃至一个群体的命运,怎么可能浅薄?”有人在帖子里表示不满。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这群年轻人借笔下撰写的小说释放梦想,也改变着文学在这个时代的面貌。北京大学的张颐武教授认为:“网络文学在降低出版门槛的同时,也破除了文学权威和文学迷信。它的大众性反而更容易树立起民间权威,它对创造力的释放一定有助于文学质量的提升。”
当然,网络文学的发展离不开网站的支持。2004年10月,盛大网络不惜花费重金将著名的网络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收归旗下。今年年初,盛大更是对其追加注册资本1亿元,给快速成长的起点中文网以强大的资金支持。在盛大的推动下,起点中文网还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合作,邀请社科院、高校和作协的专家,为网络写手们开办“网络作家文学创作”高级研修班。在起点中文网的眼中,理工专业出身的写手们,拥有天才的想象力和编故事的能力,文字功底也不错,但倘若人文历史知识匮乏,又不及时充电,他们终将被读者抛弃。为此,起点中文网聘请了多名出版行业的资深编辑,培训辅导作者,助推网站健康成长。
的确,网络小说的诞生,将传统的“创作——出版——读者”模式彻底打破。网络小说在连载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与读者直接交流、沟通,读者被赋予了更多的参与性和期待性。一位普通读者的留言甚至能动摇故事结局,影响人物命运。在互动过程中,作者和读者一起成长。而与传统出版业的合作,则给了年轻作者更多的机会,这些都改变了文学欣赏的传统。
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网络原创文学行业仍然处在刚刚起步阶段,网站水平参差不齐,商业模式也不成熟,网络文学的阅读群体相对狭窄。资深出版人李孝国说:“由于环境的影响,网络作品基本以玄幻小说为主,其他类型的作品较少,网络小说的火暴虽然可以说明一部分读者的阅读兴趣,但绝不可能代表一切。10年后,余华、苏童和莫言的小说依然会有人看,因为它们才是文坛的主流。”
网络文学需要接受时间的洗礼
有人担心,过度自由的创作会使文学成为脱缰的野马,年轻的网络写手们的肆意涂写会失落了文学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更有人质疑:全民写作时代,文学的尊严是否会受到侵害?伴随网络文学的洪流浪潮,传统观念中的文坛和作家概念是否会受到土崩瓦解的冲击?在多态生存的现状中,网络文学给写作和阅读提出了一个难题,它增加了选择、判别和价值评估的难度,尽管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但每个人都有自己认可的精品和垃圾,而且从大的趋势来看,垃圾几乎对每个人来说都多于精品。
那么,快速发展的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来说,到底是一场灾难还是一场盛宴?要回答这个问题显然并不容易。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文学网站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传统作家加入,而许多纯文学期刊也开始发表网站上的文章,所谓网络文学同传统文学的界限正在模糊。“确实,网络文学对于传统文学有着某种破坏力、冲击力,但是,就像任何新生的事物一样,它总是双刃的,它既是破坏的,又是建设的;既是毁灭的,又是再生的。生成的,需要辩证的、历史的来审视。”对此,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木斋教授这样评价。
显然,对刚刚发展的网络文学来说,未来的路还很长。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