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权威部门的粗略统计,在全国近2000家老字号企业中,几十年来勉强维持现状的占70%;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的占20%;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只有10%左右。而与中华老字号的消沉对比分明的,却是国外老字号的盎然春意。可口可乐、麦当劳、乐百氏等,他们的广告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他们的形象崭新而富有青春,他们不但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更成为了跨国公司的典型。于是,“中华老字号”的存留几乎成为了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尴尬。说到尴尬,老字号遇到的可不是一件两件。
尴尬之一:理念落后,魅力锐减
计划经济时代产品供不应求,老字号产品更是因为其品质优良而备受青睐,抱着“皇帝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想法,坚持以产品为导向的经营理念。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产品呈现多样化、丰富化,竞争日趋激烈、消费需求日新月异。加入WTO后,外商抢滩中国市场,通过实施以顾客满意战略为导向的经营理念为其赢得了大量忠实的顾客。与此同时,中国的一些老字号却固守其传统观念不放、倚老卖老,自恃几十年的经营管理资历和实力,仍然翻着老黄历,经营品种、店堂布置等依然老气横秋。以前卖布的现今仍在卖布,殊不知现在消费者更需要质地优良、款式新颖的成衣了。
在一项餐饮业老字号的调查中,就究竟吃老字号还是洋快餐的问题中,52.5%的人愿意选择老字号,40%的人选择了洋快餐,7.5%的人认为无所谓。纵然如此,调查人员对人群仔细分析后,发现在200名受访者中,老年组中无一人选择洋快餐,而青年组中有40%选择了洋快餐。
浙江宁波的老字号“大有”蛋糕,色、香、味俱佳,是当时许多宁波人最喜爱的糕点之一,也是外地游客必备的旅游食品之一。但几十年来,“大有”蛋糕的口味丝毫未变。如今,新美心、丹比等新式糕点店成了年轻人的最爱,而一成不变的“大有”食品商店早已销声匿迹。
产品缺少创新是许多老字号给消费者最直观的印象。产品和技术陈旧,制约着老字号的价值提升。传统工艺是老字号的“传家宝”,但一些老字号过于信赖传统工艺的吸引力,工艺多年不变,产品始终如一,甚至连包装也是一以贯之。殊不知,再忠诚的消费者也会感觉疲劳,更何况在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的今天,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口味需求也不断变化,老字号“刻舟求剑”、以不变应万变,缺少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最后只能被市场所抛弃,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比如,山西出产的妇科良药定坤丹几十年来一直延续了每丸6克的包装,但是药品的使用说明上,却可以看到每次服用半丸的明确标识,每次剩下的半丸,对于消费者来讲,保存就成了个难题,时间长了,人们感到不方便,谁还去问津呢?
再如,一家生产刀具的“老字号”多年来一直延续着传统的工艺、传统的管理,企业和产品仅仅靠老字号的品牌支撑着,产品质量和市场推广都很不到位。而一些新兴的现代化企业,目前正以强劲的势头抢占着市场。有的企业甚至针对性地打出“五年不用磨”的口号,而这家“老字号”在市场推广中还靠赠送一块磨刀石来参与竞争,如何能不败?
还比如,已有近150年历史的奉贤鼎丰腐乳,在上海酿造行业中历史最为悠久。鼎丰腐乳选用优质黄豆为原料,辅以上等糯米和玫瑰花,其玫瑰腐乳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质奖,远销英国、美国、西班牙、日本、泰国、新加坡及中国港澳台等15个国家与地区。但腐乳生产属作坊形式,长期采用手工操作,生产设备陈旧简陋,科技成分和科学标准难以融入,生产量少、保质期短,还受季节限制,导致无法大批量生产。只能局限于少部分顾客,难以获得更大范围的支持与认同,市场逐渐萎缩。
不久前,杭州老城区及西湖风景区内的89家商号、店铺曾举办过一次产权拍卖,其中有不少属于“老字号”。但买家们并不认“老字号”的品牌价值,“老字号”只以现有资产的净价值贱卖。买家买下这些商号后,将商号改了名,老字号品牌价值一文不名,遭遇了零价值的尴尬。
有人曾做过实验,如今,你不管在哪个城市,问顾客是否知道当地老字号及其由来,能够说上一两句的都寥寥无几,就是老字号店内的营业员也经常支支吾吾说不上来。看来,所谓的“老字号”,如今只剩下一个徒有其名的空壳了。当年这些名噪一时、大红大紫的产品就像过眼云烟,成为一个时代的回忆。
尴尬之二:人才流失,后继无人
老字号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独有的技术,主要靠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方式传授其独有技术。但如今,具有一技之长的员工往往是民营企业高薪挖走的对象,而企业急需的人才又难以引进。很多老字号员工平均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后继乏人、人才断流现象尤为突出。曾经名噪一时的兰州佛慈药业,被其他品牌医药企业不断超越,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偏隅西北,“好人才留不住,好人才请不起”。
此外,老字号经营的产品几乎均为手工制作,产品质量存在着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一旦师徒传授的培训体系出现断层或质量下降,产品老化的老字号将面临极大的风险。已有70多年历史的上海绿杨村酒家,素以经营川扬菜肴和淮阳细点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它的制作技艺、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全凭烹饪师经验,随季节、原料、调料、火候等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但目前厨师年龄偏大,一下子难以培养出综合素质高、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传人”。
旗袍原是旗人着装,后来吸纳了西式立体剪裁法,加入了连衣裙、晚礼服等时装元素,演变成中国妇女的代表服装,这个演变主要在上海完成。旗袍制作工艺复杂,仅一个盘扣就要30几道工序。如今,上海制作旗袍的几家“老字号”,均因工艺要求高、工资待遇低,后继无人,技艺难以传承。
一些通过家族式传承下来的老字号独特的技艺,更由于其后代不愿子承父业,致使一些技艺遭遇失传。北京有一个专做玉器加工的作坊,历代相传,远近闻名。但由于大部分是手工劳动,费事费力,如今子女们都不愿继承学习这门技艺,只剩下一位老者苦苦支撑门面。
尴尬之三:材料匮乏,风味变异
中国的老字号之所以源远流长,在其背后都离不开各地特色优质农产品的强力支撑,其在用料上都极为讲究。
浙江宁波的老字号“冯恒大”以生产酒、醋、酱油和香干而闻名,它选用原料时的要求几乎可以说是挑剔:做香干的黄豆必须是上虞的“嫦娥青”,酿酒的水必须是一船船取之大隐的溪水,其稻米又必须是奉化糯米,这也是小作坊长期红火的原因。
六必居以酱菜出名,它选料严格也同样出名。要精选北京大兴产的鲜嫩黄瓜,要6根共500克,须“顶花带刺”,还得“条顺”……
由于选料严格,致使一些老字号无法扩大经营。比如福建老字号木金肉丸店只有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店面,受到选料的限制,虽然旺季经常有人排队,但是一直没有扩张店面,而且一年当中会有120天的歇业期。如果要做大,毫无疑问要对选料进行改变,那样的话木金肉丸也就名存实亡了。
一些中华老字号的原料本来就独特、稀有,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变得更加奇缺,有的受环境污染变异,甚至销声匿迹,不得不用其他相似品代替,这样一来,老字号的原有风味就很难保留。
上海枫泾丁蹄曾经远近闻名,它的选料是“杜种猪”,“杜种猪”早在明清时已盛行,为丁蹄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货源。现在“杜种猪”已难觅踪影,丁蹄改为采用四川猪,失去了原有的风味,且丁蹄公司每天产量仅千余只,在市场上也没什么影响。
冰糖甲鱼是宁波状元楼的招牌菜,名列宁波十大传统名菜之首。过去基本上都是选用野生甲鱼,但现在野生甲鱼越来越少,只能改用养殖的甲鱼,这对在目前越来越讲究健康饮食的消费者来说,已难以满足绿色天然的口感需求。因此,这道招牌菜的点菜率越来越低。
檀香扇是杭州老字号王星记的传统产品之一。它是以产于印度和东南亚一带的名贵木材——檀香木为原料的折扇。檀香木木质细腻、坚硬、香味浓,制作工艺要经过锯片、组装、裱糊、绘画等多道工序。拉花、烫花、雕花成为主要的装饰手段。一把檀香扇保存十年八年之后,摇动扇子,依然满室生香。如今,檀香木越来越稀缺,只好采用禾木、柏木、黄杨木等硬质木材代替制作香木扇——袭用制作檀香扇的工艺,喷上合成檀香精而成,以弥补檀香扇原料不足。
尴尬之四:城市拆迁,网点流失
旧城改造让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让市民生活更加宽敞舒适。但由于保护力度不够,对于老字号企业来说,每一次旧城改造都意味着一次惨痛的经历。老字号大都集聚于城市中心消费区的金边、银角、旺地,门店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根基,也往往处于近年来城市改造范围内。但老字号企业多数资金不够充裕,即使算上有关部门提供的拆迁补偿费用,老字号也没有实力在原址或同类地段上购置店铺。随着旧城区的一块块消亡,不少老字号也逐渐淡出了商业黄金地段。有的在其他地段另觅新址,被迫隐退到缺少商业氛围的偏僻地段,随着地段优势的消失造成了元气大伤;原有商业氛围、文化内涵改变了,还有的甚至“拆”而不“迁”,无力安家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全国各地老字号遭遇拆迁之“痛”的不在少数,大量老字号就是消失在了旧城拆迁的尘土中。例如北京“稻香村”位于东直门、西直门等地的5个直营店因拆迁已不复存在。广州由于地铁兴建,马路拓宽,李占记钟表店、致美斋、一乐也、大学鞋、荣根香等至少有29家老字号也从商业旺地上消失了,其中光绪年间从一家惠如茶楼而繁衍出来的九家惠如系列名店,如今还在喘息的仅有三家了。成都市饮食公司旗下的众多中华“老字号”是川菜的精华,代表着川菜的高水平。然而近20年来,在城市建设的进程中,这些“老字号”的根基屡次被动摇,饮食公司网点已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106个缩减到现在的30几个。而原来的23家中华“老字号”,现在也只剩下15家了。在被拆迁的8家中华“老字号”中,有闻名遐迩的芙蓉餐厅、谭豆花、荣乐园、赖汤圆等。当年毛主席用过餐的老字号“耀华餐厅”和“耗子洞樟茶鸭子店”现已被拆除。很多游客手持成都市旅游指南,按图索骥想找这些中华“老字号”,到了图上标注的地方就会发现,“老字号”大多没了踪影,或者变成了一片凌乱的工地。
尴尬之五:商标抢注,李鬼盛行
老字号是数百年来苦心经营造就而成的,因其代表的产品本身往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进入市场后会给使用者带来较大的经济利益,将其作为商标和企事业单位名称使用,亦会使商品及使用单位驰名,为使用者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因此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可以说,老字号字字是金,它的品牌价值高不可估。然而,正因为如此,在老字号品牌延伸过程中,由于缺乏商标注册的有关法律知识,老字号被抢注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泥人张”、“同仁堂”、“全聚德”等这样知名的商业品牌名称,都有此遭遇。
“金华火腿”的原产地在浙江金华地区,始产于唐,盛于宋,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开始销往国外,是驰名中外的名特产品。其独特的加工工艺,是金华人祖先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也是一种宝贵的知识产权。可是,今天金华人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作为“金华火腿”创始人的子孙却不能使用“金华火腿”的商标。“金华火腿”的商标专用权已被浙江省杭州食品公司廉价收购并独家享有。
老字号在国外被抢注的现象更是触目惊心:“同仁堂”在日本被抢注,“竹叶青”在韩国被抢注,“凤凰”在印尼被抢注等等。青岛啤酒、女儿红、杜康、狗不理、全聚德、王老吉、杏花村、桂发祥、荣宝斋等都被抢注过。据不完全统计,仅近几年,中国著名老字号商标在海外被别人注册在先的达300余件,其中在澳大利亚被抢注的有150余件,在日本被抢注的有100余件,在印尼被抢注的达50余件。
假冒老字号的伪劣产品横行,也是老字号的切肤之痛。
“南有张小泉,北有王麻子”——始创于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的王麻子剪刀,至今已有352年历史,在中国家喻户晓,一度占据一多半的刀剪市场份额,甚至成为刀剪业的代名词。但去年,王麻子剪刀厂的资产负债率达到216.6%,不得不提出破产申请。
“王麻子”剪刀之所以破产,原因很多。“王麻子”招牌名声在外以后,从民国开始,北京就有很多地方出现了“汪麻子”、“旺麻子”、“老王麻子”、“真王麻子”等等招牌。步入市场经济后,大量假货更是充斥市场。“王麻子”面对如此窘境,由于经营状况等各种原因,没有在打假这一品牌维护重点环节上投入力量,对这些侵权者的模仿、借势加以阻止,使市场对王麻子的认知和信任度降低,大批潜在消费被分流,导致“假李逵拖垮真李逵”。
宣纸作为安徽省特有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但仿冒安徽省的宣纸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据介绍,正品与赝品相比,除了外观和手感有细微差别之外,市场价格却有较大差别,由于成本低廉,赝品的价格往往比正品低许多,严重扰乱了宣纸的市场价格体系。
创始于1880年的上海“钱万隆酱园”,制造的“晒油”质地厚、浓度高、鲜味足、色泽红、香气好。多年来,钱万隆酱油酿造始终采用纯天然黄豆、小麦、小米作原料,不加任何防腐剂,靠阳光进行酿造和熟化酿制,是公认的纯天然调味品。但低成本的勾兑化学冒牌酱油充斥市场,致使“日晒”酱油产量和销售量严重滑坡,局面难以维持。山东莱芜香肠老字号“顺香斋”在经历了150多年的风雨后,终于架不住周围几十个傍名牌的“X香斋”夹击,轰然倒地于2004年。此外,像扬州炒饭谁都可以炒上一盘,天津满街都是打着“狗不理”招牌的包子店,成都到处都能见“夫妻肺片”的招牌,都给老字号带来满身的硬伤。
几经风雨的老字号可谓步步坎坷,处处尴尬……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