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十周年。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就职典礼7月1日上午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香港会展中心气氛庄严而热烈。会场主席台鲜花吐艳,台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格外醒目。
上午9时,庆祝大会和就职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
胡锦涛走上主席台监誓。香港特区第三任行政长官曾荫权首先宣誓就职,他面对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宣誓完毕后,胡锦涛同曾荫权紧紧握手,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由胡锦涛监誓,在曾荫权带领下,香港特区第三届政府主要官员上台宣誓就职。 随后,由曾荫权监誓,香港特区行政会议成员宣誓就职。
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央政府关于香港大政方针的宗旨,就是为了香港好、为了香港明天更好,就是为了香港同胞好、为了香港同胞明天更好。胡锦涛表示相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香港同胞同祖国人民心连心、肩并肩,一定能够创造香港发展的新辉煌,一定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曾荫权也在会上致辞。他说,香港今天的成就,有赖香港过去几代人的努力,同国家高速发展为我们带来的机会及支持也是分不开的。未来5年,香港要继续把握国家发展一日千里的重要机遇,发挥潜能,提升实力,令香港对国家在全球竞争中作出更大的贡献,也令香港的发展走上一个新舞台。
曾荫权庄严保证,一定会竭尽所能,像在选举行政长官时所承诺的“做好这份工作”,为香港、为国家作出最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国务委员唐家璇,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廖晖,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梁光烈等出席庆祝大会和就职典礼。
胡锦涛强调
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2007年10月15日,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日益丰富。“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胡锦涛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着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加强内地与香港、澳门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积极支持香港、澳门开展对外交往,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预香港、澳门事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完全有智慧有能力管理好、建设好香港、澳门,香港、澳门已经并将继续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伟大祖国永远是香港、澳门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
香港回归十年经济发展概况
一、1997—2006年综合数据
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本地生产总值(简称GDP)总额十年间由13650亿港元增长至14743亿港元,增加7.9%;人均GDP由2.70万美元增长至2.76万美元。
香港是世界上经济最开放的地区之一,商品、资金进出都比较自由。香港已连续12年被国际机构评为全球经济最自由的地区。
香港的经济结构以服务业为主。2005年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7%。在服务业中,以金融业、房地产业和贸易比重最大,占53.9%。
香港的经济实力雄厚。截至2007年5月底,香港的外汇储备为1362亿美元,居世界第八位;财政储备为3758亿港元。
1997年10月后,香港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改善民生。从1999年第二季度开始,香港经济逐步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本地生产总值实现了恢复性增长。1999年本地生产总值比1998年增长4%。2000年比1999年增长10%。2001年以后,受全球经济放缓和美国“9?11”事件影响,香港经济再次出现严重困难,2001年香港经济增长仅为0.6%。 2002年香港经济逐步复苏,增长1.8%。2003年上半年受非典型肺炎(SARS)影响,香港经济再次受到严重冲击,第二季度本地生产总值下跌0.7%。随着中央政府加大对香港经济支持力度,签署并实施内地与香港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推出内地部分省市居民个人赴香港旅游等重大举措,香港经济出现V型反弹,2003年、2004年、2005年及2006年经济增长分别达3.2%、8.6%、7.5%和6.9%。2004年7月香港摆脱了持续68个月的通缩。2006年综合消费物价指数比上年平均上升2.0%。2007年4月失业率为4.3%,失业人口为15.6万。负资产个案从2003年6月的10.6万宗减至2007年第1季度的6700宗。
二、特区政府财政状况明显改善
特区政府2005/2006年度财政收入为2471亿港元(主要来自税收、卖地收入和基金投资收益等),开支为2331亿港元,结余140亿港元,扭转了过去数个财政年度连年赤字的局面。2006/2007年财政年度,财政结余预计为586亿港元,为历来第二。
三、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以及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香港是世界主要银行中心之一。截至2006年底有认可机构总数202家,其中持牌银行138家。世界前100家大银行中有69家在港营业。截至2006年底香港银行总资产为83061亿港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6%。
香港股市是世界上较有影响的股票市场之一。截至2006年底,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主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达1173家,股票总市值达13. 3万亿港元,比1997年底的3.2万亿港元增长3倍多。香港股市恒生指数成份股(又称“蓝筹股”)的数目从2006年9月11日由原来的33只增加至38只。2006年香港股市交易量为83763亿港元。香港交易所在全球以市值计算的排名,从1997年的第9位上升至2006年的第6位;2006年香港交易所的首次上市集资额(IPO)创下3331.9亿港元的历史纪录,并超越纽约,仅次于伦敦,在全球排名第2位。
香港是世界上第六大外汇市场,每天24小时与世界各地进行外汇买卖,2004年日平均成交量1022亿美元(每三年公布一次数据)。
香港是世界四大黄金交易中心之一,2006年交易量为320万两。
目前香港是世界第十一大贸易体。2006年,香港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0608亿港元,比1997年的30710亿港元增加64.8%。按商品贸易价值计算,香港在全球贸易实体中的排名为第11位。其中总出口(包括港产品出口和转口)24610亿港元,增长9.4%;进口25998亿港元,增长11.6%。
香港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运输港口之一,2006年共处理2354万个标准集装箱。从1992年至2006年,集装箱处理量仅1998年、2005和2006年居世界第二位,其余年份都居世界第一位。香港码头的年集装箱处理量从1997年的1457万标准箱,增长到2006年的2354万标准箱,增加了61.6%。
香港是全球第五大船舶注册中心,截止2006年12月31日,在香港注册的船只共1154艘计3254万吨,较1997年底的566艘计566万载重吨,十年间香港在注册船舶数目上翻了一番,注册船舶总载重吨的增幅更高达477%。
香港航空港是世界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2006年处理的货物总量为358万吨,比1997年的179万吨增长了1倍。自1997年以来,香港处理的航空货物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位。作为全球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2006年香港的航空客运量为4327万人次,比1997年的2830万人次增长了52.9%。香港国际机场的设计能力为年客运量8700万人次和年货运量900万吨。
四、国际资本在香港的投资继续增加
由于继续看好内地及香港经济的前景,回归以后,特别是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投资者加大了在香港的投资。截止2006年底,在香港注册的海外公司有7709家,比1997年底的5067家增加52.1%;在香港设立的外资地区总部达1228家,比1997年的924家增加32.9%;在香港设立的外资地区办事处达2617家,比1997年的1611家增加62.4%;以市值计算的外来直接投资头寸,2005年底为40563亿港元,比1997年的7324亿港元增长4.5倍。
五、旅游业持续发展
2006年来港旅客达25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1%。其中来自中国内地的游客达1359万人次,占来港旅客总数的53.8%,比上年增长8.4%。
截至2006年12月底,内地以“个人游”赴港旅游的已达1715万人次。
第四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以及第三届“9+2”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将于2007年在湖南举行。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